日本掠夺的360万件文物 包括2.1万吨黄金 为何仅追回117箱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而中国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历史上中国曾经遭受了外敌的入侵和掠夺,其中最严重的侵略行径之一就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进行的文化掠夺。这场掠夺行动抢走了中国360万件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古玩和2.1万吨黄金,但迄今为止,中国只追回了117箱文物。

日本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历史上多次对中国发动战争,但在过去,中国都能够成功地击败日本。然而,在中国积贫积弱的近代,日本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对中国进行了残害和掠夺,其中包括大量的文物。在日本的“以战养战”战略下,他们从中国抢走了2.1万吨黄金、1万吨民间黄金和大量白银,总价值高达千亿美元。
最令中国人心痛的是日本所掠夺的360万件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文化传承。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它们的流传和保存至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不竭的生命力。然而,这些文物在二战期间却成为了日本侵略的目标,被抢走、毁坏和散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抗战期间掠夺了超过360万件中国文物,数量之庞大令人痛心。这些文物如今分散在日本的一百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让人无法接受。

在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国民政府成立了相关机构,开始了文物的追回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困难和阻碍,中国只追回了117箱南京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追回被掠夺的文物,但日本和欧洲国家却一直拒不归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九万多件藏品中,就有超过一万件是从中国抢去的文物。这种情况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也让人们对日本道貌岸然的面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中国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中国一直致力于追回被掠夺的文物,希望这些文物能够回到它们的故乡,继续见证和承载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历史。我们相信,有一天,这些被掠夺的文物将会回到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荐书 | 打开蒙元历史研究的一把钥匙——写在《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出版之际
在蒙元考古与历史研究领域,学者们近年来强化了区域史与专门史的研究,也特别青睐对新材料的发掘与利用。令人欣喜的是,一直处于冷寂状态的陕西蒙元时期出土文献整理研究,近期产出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樊波研究员主编的《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主编:樊波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860元首次系统整理了陕西蒙元墓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15:300002西安发现隋代9岁女童墓 “穿越”文物成国宝 年纪轻轻穿金戴银
西安发现隋代9岁女童墓,揭开了我国历史中另一段神秘的篇章。1957年,考古专家在西安市玉祥门外发现一座古墓,经过认真的考古发掘,发现这座古墓竟然是隋代9岁女童的墓葬。这座墓葬规格高,令考古专家们大为惊讶。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墓室中发现了一对闪着绿光的玻璃瓶,这对玻璃瓶采用了古代最高超的吹玻璃工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29:090001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对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一从未被披露的秘密
揭示了陵墓的结构。秦始皇,大秦帝国的缔造者,曾梦想长生不老,但终究只剩下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和千年传世的郡县制度。随着他的离世,大秦帝国意外地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历程。郡县制度,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但与此同时,秦始皇陵墓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阴影之下,饱受各种疑云困扰。一、秦始皇陵墓曾经历三次危机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24:330000尼奥布拉拉龙:中国大型甲龙类(长5米/缺乏尾锤)
尼奥布拉拉龙是一种甲龙类下的结节龙科恐龙,诞生于9000万年前到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可达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尾巴没有尾锤,第一批化石出土于美国的堪萨斯州。尼奥布拉拉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13:040001夏朝天下也是抢来的 为何周朝以后的人都以华夏自居 考古揭秘
我国人被称为华人,我们国家也以中华命名,但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并没有“华族”或“华国”的称谓。而“华”一词与“夏”有直接联系,在古汉语中,它们的声母和韵部相同,历史文献中常将这两个字互通互用。周朝以后,“华夏”或“有夏”成为我国的别称,而周朝自称夏人,以夏朝的国号来标榜自己。这种说法存在两个不合理之处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45: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