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翻阅200年前的古书,发现中国古沉船,打捞出文物后卖2亿元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以其智慧和创造,影响了世界漫漫数千年的时光。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与欧洲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但在欧洲人眼中,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天堂一样的地方。古希腊人将中国人称为“赛时斯人”,认为我们身材高大,寿命两百岁,当然,这是建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十三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回去之后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描绘了一个满地黄金的东方国度。

依照与马可波罗的叙述,十三世纪后,西方人一直将中国想象成遍地黄金的完美国度。到了清朝,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纷纷来到中国,然而这个古老的过度,与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中国确实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国家,这里所说的“黄金”,并非我们认为的黄金,而是那些古老的文化。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不断地侵略中国,抢夺中国的文物,他们都知道,中国古老文明的价值。这样的侵略,到了上个世纪仍旧存在。
泰兴号沉船
1822年1月,一艘名为“泰兴号”的船只,从厦门港出发,它的目的地是荷兰殖民地爪哇岛的巴达维亚。泰兴号上满载货物,还有两千多名乘客、船员等等,因为船舱少,大多数人只能够挤在甲板上,环境十分的恶劣。泰兴号的航行路线要经过一段艰险的地方,为了躲避海盗,富有航海经验的船长决定改变航行路线。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一个决定,加上当时天气原因,泰兴号不幸触礁沉没,满船的货物和船上1600多人不幸身亡。
老外翻阅古书,寻找中国宝藏
1848年,荷兰人詹姆斯·哈斯写了一本名为《东印度航行指南》的小手册,在小册子上记载了泰兴号沉没事件,并在小册子中写道:“泰兴”号的沉没,堪称“东方泰坦尼克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英国人迈克·哈彻顶上了中国古代沉船,为了获取沉船上的珠宝,他不惜花费巨大的资金,在中国南海驻扎。在捞出了几艘中国古代沉船之后,迈克·哈彻就像是和中国古代沉船杠上了一般,翻阅大量的古书、航海日记,就为了找到中国古代沉船。在荷兰的一个图书馆中,迈克·哈彻看到了《东印度航行指南》这一本小册子,同时也看到了书上记载的“泰兴号”。
1999年5月,迈克·哈彻带着他的打捞队,在南海海域中找到了“泰兴号”。泰兴号的沉没地点仅仅离海面有30米,迈克·哈彻从新加坡租来了一艘六十多米长的打捞船,将泰兴号上的宝物打捞出水。船上除了死难者的遗体,还有上百万件中国瓷器,满船都是打捞上来的瓷器,打捞队员的眼睛都瞪直了。但迈克哈彻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六十多万件精品瓷器打碎,将剩下的35.6万件瓷器运送到德国拍卖。中国的考古队员赶到的时候,只见到满地的瓷器碎片和死难者的遗体,触目惊心。
卖出2亿元的古董
尽管将船上的六十多万件瓷器打碎,只剩下三十多万件瓷器,迈克·哈彻还是在这一次的打捞中,得到了2亿多的收入。一本200多年前的古书,一艘中国古代的沉船,一个违法打捞的外国人,迈克·哈彻成为了中国人最唾弃的“捞宝者”。然这并不是迈克·哈彻的第一次不义之举,虽然他一跃成为了富豪,也有“英国头号寻宝人”的称号,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名,他也算是臭名昭著了。
明朝立国路线不是朱元璋定的,竟是他的主意,他还曾救朱元璋一命
在民间,他被称为风水大师,是如诸葛亮一样的神人,能掐会算;在朝廷,他是开国功臣,帮助朱元璋打下了江山,还帮朱元璋规划了都城、皇宫,他就是明初人刘基,民间多称他刘伯温!(朱元璋民间画像)朱元璋两请刘基大凡大人物,都有两下子,刘基也有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43:400000最无耻的盗墓贼!挖开唐太宗女儿墓后,把棺材劈了当柴烧
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14:440000这个西汉人首用“考试”一词,并在“笔试”中受益,被汉武帝封官
“笔试”考本文作者倪方六又到高考时间。现在高考安排在每年6月的7、8、9三天,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我们那时是7月的7、8、9三天,比现在热多了,我高考在苏北泗阳县城,家里条件也不好,吃的住的都不好,学校统一安排在一家招待所,夜里根本就没有睡好。现在高考时间推迟了一个月,这便人性化多,也许是接受了考的反映,改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7:370000郑州小双桥遗址商“文化因素”分析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郊,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文化面貌以商代白家庄期为主,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型居址、祭祀场与祭祀坑、青铜冶铸遗存、灰坑、水井、窖穴、道路、墓葬等重要文化遗迹,出土了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骨角蚌器、金箔、铅锭等大批文化遗物。对于其性质,学术界多以“隞都说”为“最优解”。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小双桥遗址商代“文化因素DNA”奠定了基础。一、诸文化因素分析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33:540001民间丧俗中亡人配偶健在,要“断“夫妻感情,收殓时有“小动作”
民间丧葬风俗特别的地方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了民间大殓风俗(见《亲人去世难免痛哭,但忌讳眼泪滴到尸体上,迷信说法不可信但怕人》一文),没有说完,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接着聊。在收殓时,如果亡人有配偶健在,就要注意了,会有特别的风俗和小动作。如前文说到的,在棺材底上铺“寿席”时,如果死者的配偶健在,要把席子割一半留下,待以后配偶然去世时使用,寓意是夫妻将来到阴间还睡一张床上。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9: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