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死后,尸体往往放置几个月才下葬,难道尸体不会腐烂吗?
众所周知,人死后随着氧化反应会使得身体开始出现霉变的现象,而伴随着微生物一点一滴地入侵到人体内会使得我们的人体发生腐烂,从而出现腐臭等一系列现象。这种腐臭会随着空气的传播弥漫在各处,从而影响正常人的生存环境。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也不过是在人死后十天以内。所以往往大战以后双方军队做的首要之事就是清理死尸,将其深埋于地下以免造成腐臭传遍地,瘟疫四下行的局面。当然战争是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当然要特殊对待了。实际上关于殡葬,古人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制度。
周礼中就规定,天子死了以后要停尸七日,诸侯是五日,士大夫是三日,小民百姓就更短了。虽是这么说,但是历代以来遵守的人比较少。有的停尸时间会很短,而有的则会很长。你比如说这个清朝的皇帝。最长的停尸时间达到了二十五天之久(清世祖),最短的也停了十一天(清文宗)。停灵结束以后,皇帝的棺椁还不能下葬,而是必须要移动到殡宫中进行停放,而这一放时间会更长。最长的清世祖皇帝的棺椁停了近两年之久,而清文宗的棺椁基本上也是停了有一个月。难道皇帝是不腐之身?
虽是皇帝,但是说白了其也是人,所以跟普通人一样皇帝死之后也会腐烂的,只不过加之以一些防腐技术于皇帝身上,皇帝的尸体就会相对腐烂的慢一些,发臭的概率也会尽可能地降低了。那么古人究竟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呢?下来我们就唠唠那些古代的防腐技术。防腐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非常早。早在商周的时候先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有关于防腐技术的研究发掘了。在《周礼注疏》中记载道,先王去世以后,防腐官们会把先王的尸体放在酒当中进行浸泡。取出来以后会把尸体的每一个部位用酒精进行擦拭,包括小拇指的指甲缝这样的犄角旮旯也不会放过。大家都知道酒这种东西能够抑制细菌或者是真菌的生长,当酒精充斥于整个棺椁的时候它可以消耗棺椁中的氧气,从而使得棺椁达到一种真空环境。这样对于尸体的保护 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说自商周到汉代以至于后世,这样的防腐技术一直在被王侯将相所使用。之后,他们会给王侯将相们穿上消毒的衣服。
我们来叙述一下详细的流程。皇帝去世以后由专人会把皇帝先放在郁金香草汤中进行沐浴,这样是为了去除皇帝身上的泥垢,尽可能地消除有利于细菌滋生的环境。紧接着就是把黑黍酒均匀地擦在皇帝的身上。而这些郁金香汤和黑黍酒都是有专人进行制作,古代称这些人为郁人,而那些给皇帝沐浴和以酒擦酒的人则被称为裸人。
听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我国的防腐技术和古埃及进行比较。在那个车马不发达的时代,两个地方的人是鲜有机会进行交流的,但是他们却有着比较相似的防腐技术,不得不说这是两地人民各自智慧的结晶。古埃及人利用乳香来制造香尸,然后把尸体放置在金字塔中传至后世,中国古代同样如此。在我国出土的古尸之中(刘胜墓、马王堆一号古墓)都发现了以花椒、香料做成香枕的踪迹。其他香料诸如龙脑、安息香都非常常见。这证明了古人在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把香料应用于尸体上了,不仅可以减缓尸体腐烂的时间,而且还能够压制住尸体腐烂的臭味,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古人很迷信,他们认为夜明珠或者珍珠是保存人的真气的,故而在王侯将相死后他们会把夜明珠或者珍珠一类的东西塞在他们的口中,以这种方式促使尸体腐烂速度降低,防止尸身变臭。
除了会在尸体上下功夫,防腐官们还会考虑到外界因素。我们知道在低温环境中微生物细菌是最不容易滋生的,故而在帝王停尸的地方一般都会放置很多冰块,从而达到给环境进行人工降温的目的,以使得皇帝的尸体可以在此处停留的更为长久。有人说了这大夏天的怎么用冰块保存棺椁呢?这不难,只要把棺椁停在冰窖中“冷冻”不就行了?要知道在古代皇宫之中都是挖有冰窖的。
古人还会在棺椁上想办法,在中国古代的时候防腐官们就已经知道了要想让尸体减缓腐烂速度,那就一定要让人处于真空状态才行。所以在棺椁上他们会加入一些东西来达到蜜蜂的效果。你比如说草木炭灰。这些草木炭灰有两个作用,一者它们可以减缓空气进入到棺椁之中,二者它们能够吸收棺椁里面的潮气,从而使得棺椁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干燥的环境之中。为什么新疆地区的尸体能够经过千年而不腐?那就是因为人家天然的干燥环境而使得尸体能够长久保存下来成为干尸。运用草木灰也是这个道理。除了草木灰以外,人们还会使用沙石调和鸡蛋清和糯米来封存棺椁四周以绝氧气和湿气。
中国古代的防腐技术还会运用到很多丰富的材料,你比如说金属汞和砷就是两种比较常用到的东西,尤其是后者。在《史记》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传说秦始皇在其坟墓中挖了一个很大的深坑灌之以水银来营造出山河湖海的感觉,而这不仅仅是为了达到那种美观的效果,实际上还想用大量的水银来消除墓室中的氧气和湿气,从而达到隔离和封存的效果。
在这样一系列的安排之下,皇帝的尸体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即使停放上几个月时间那也不会对尸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防腐技术对于近现代的防腐技术有着很大的启示,直到现在很多防腐方式还是沿用古代所流传下来的手法,足以见其影响之深远了。
海外国宝:卡尔霍恩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
至1909年,博物馆对中国艺术的收藏日趋专业。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威廉·詹姆斯·卡尔霍恩(WilliamJamesCalhoun,公元1848~1916年)曾为芝加哥律师,大使夫人露西·门罗·卡尔霍恩(LucyMonroeCalhoun,公元1865~1950年)曾任芝加哥报艺术评论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57:160001大山顶部发现古墓群,专家挖掘一年多后,墓主人身份才揭秘
提起金缕玉衣估计各位并不陌生,金缕玉衣是汉代十分高规格的葬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唯有身份高贵者才能够穿戴。一件金缕玉衣要用数千只玉片和大量的金线才能够支撑,非王侯贵胄没有使用的资格,比如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曾发掘出了两套金缕玉衣。而在大云山汉墓之中同样发掘出了数件金缕玉衣,那么问题来了,能够发掘出金缕玉衣,说明墓中埋葬之人必然是非富即贵,大云山汉墓之中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是汉朝的哪位贵族呢?我要新鲜事2023-04-26 20:23:330000“十大考古”深度解读 | 李新伟:“跨界”和“出圈”——中国考古百年华诞史前考古重大发现述评
2021年,史前考古重大发现频出,精彩一如既往,更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社会关注度陡升,频频“跨界”和“出圈”,直冲热搜榜首。当此重要时间节点,回首中国史前考古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确立中国的史前基础的百年历程,品味入选和入围的2021年史前考古新发现,首先,当然是赞叹“这盛世如你所愿”,随后,也引发出对中国考古学研究本身“跨界”和“出圈”的思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1:000002炎帝原是外国国王,炎黄子孙是外国血统?民国学者咋考证出来的
黄帝的“西来说”本文作者倪方六众所周知,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华夏民族的领袖。但是,自清末起,一直有人持不同的研究观点,怀疑传统史学结论。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黄帝系外族人(与汉族相对),是中国西部巴人,或三苗的氏族首领;二黄帝是外国人,具体说来自两河流域。(黄帝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5:500000安徽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51: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