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捡到“金冠”,实为战国匈奴文物,专家估价超10个亿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内蒙古因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于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就是说,匈奴人很可能与华夏民族同一个源头。匈奴人在古代常常进犯中原,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也有关于匈奴人的叙说,他们被塑造成汉人的敌人,将军上阵杀敌,北击匈奴等等。但历史上的匈奴果真如此吗?电视剧中的记载还是有些依据的,我国古籍中的匈奴,一般指的是秦末汉初称霸中原以北底取的强大游牧民族,而电视剧中大多都是以这时候的匈奴为原型。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赶出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逐渐在中原以北壮大。到了西汉前期,匈奴已经强大起来了,并且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的政权造成很大的威胁,并逐渐控制了西域。汉朝统治者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局面,多次出兵抗击匈奴,而匈奴也被汉武帝所败,证券四分五裂。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汉朝与匈奴多有冲突,也有过和平相处的局面,而汉朝的文化在昭君出塞后,逐渐传入匈奴,匈奴的一些冶炼技术也传入了中原,影响中原的汉族。
七旬老人挖出金器
197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个名叫王美子的76岁老人,在一个荒凉的大沙窝子里挖古生物化石,由于杂乱的化石骨比较多,在挑拣的时候,老人发现了不少三棱形铜箭头,和一根铁棍,铁棍上还有一些金片。老人注意到了这些金片,于是继续往下挖掘,没想到居然发现了古代的金银器物,但因为当时天寒地冻,很难继续挖掘,于是老人决定回家叫上自己的儿子和邻居。之后一行人就去了王美子老人所说的地方进行挖掘,当时所挖到的文物,重达2500克以上。

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观念并不是很强,很多人连文物是什么都不知道,几人将金子挖出来之后,就将其代到银行去卖了,而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文物,还鼓励村民去多挖多卖。银行的工作人员协助村民将几件金器上的玛瑙和玉石等装饰物卸了下来,一些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损毁,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之后一个工作人员将这件事情反应到了相关部门,考古学家也立刻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将卖掉的文物和村民手中的全部追回了。
“匈奴金冠”现世
考古队随后也来到了王美子老人发现金器的地点,在进行了初步的考古勘察之后,专家证实这里是两千多年前的匈奴贵族墓葬群,并在随后的挖掘工作中,出土了极其珍贵的文物两百多件。在这批珍贵的古代匈奴金器中,最珍贵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一顶匈奴王的金冠,今天我们将其称为“匈奴王冠”。如今“匈奴王冠”被珍藏在内蒙古博物馆中,为镇馆之宝,这顶金王冠高7.3厘米,带长30厘米,周长为60厘米,重1394克。整体由鹰形冠饰,半球形状冠顶和冠带组成,上浮雕多处动物纹饰。这样一件文物,差一点称为我国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足见其珍贵程度。

估价超过10个亿
匈奴王冠由“草原瑰宝”之美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顶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二零战国时期我国内放民族金属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如今估价已经超过10个亿了。虽说,王美子老人与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一些文物造成了损害,但要不是老人发现了那些文物,这件“匈奴金冠”就不会被发现,这座古代匈奴贵族墓葬,也会被永远的掩埋在风沙之下了。虽然老人刚刚卖了金器,一夜暴富,就被专家专家找上门,可这一历史发现,还是由很重大的意义的。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4:100000农民意外发现乾入口 专家称牢不可破(武则天墓)
专家现在还不敢去过度挖掘乾陵。上个世纪50年代,几个农民在武则天乾陵所在的梁山上开山架驶,无意中将乾陵的墓道给炸了出来。考古专家进行勘探以后发现,在梁山南侧的山脊上,这条进入乾陵地宫的墓道从上而下全长大约65米,东西宽约四米。墓道内用巨大的条石叠砌封堵,条石总数至少在2500块以上,条石之间用铁器要嵌住,再用融化的铁浆浇筑成一叠,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进入乾陵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32:430004陕西农民挖掘出青铜犀牛 居然是西汉产物(上交国家)
老农民发现的西汉青铜犀牛最后上交国家。1963年的时候,位于陕西兴平豆马村的村民老赵正在村外的断崖上取土,可就在他用铁锹取土的过程中,感觉下面有什么东西,将其清理出来一看,这竟然是一个灰色的陶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老赵透过陶瓮的裂痕向里面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像牛一样的器物,看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是古代的一件文物。轮番游说我要新鲜事2023-04-03 02:56:230000“南澳I号”沉船,南海II号难道是误传?发现过程惊心动魄
澳,为形声字。从水,奥声。本义指岸边呈弯曲状,且水深可以停船的地方;南字表达的是方位,从字面理解,这就是南澳地名的由来,由于明代古沉船“南澳I号”的发现与水下考古工作,使得这个范围并不大的海岛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南澳I号沉船的发现与保护过程却经历鲜为人知且惊心动魄的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0:010000诸城暴龙:已知第二大暴龙类(仅次于霸王龙/长12米)
诸城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暴龙科恐龙,诞生于7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1米,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大暴龙类,单单是一块下颌骨就有成年人的上半身那么长,前肢短小后肢修长有力,奔跑速度很快,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东亚地区的中国。诸城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59: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