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墓挖出22具干尸 提取一颗“脑干”后 考古家:令人后怕
古墓,作为古人的墓葬地,通常无法再见到墓主人的遗体,除了残留的遗物。古代人死后常被埋葬于阴冷潮湿的地下,相对干燥的地方可以减缓腐化速度,而潮湿的环境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较快的腐化。考古学家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保存了千年不腐化的尸体,有些是因为干燥而保存完好。

1.位于新疆的小河公主古墓
出土于一片沙漠之中,曾是楼兰古国的繁荣之地。小河公主生活在四千年前的封建王朝之前,她的尸体在沙漠中沉睡了千年之久。在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她之前,一位外国考古学家曾经目睹过她的遗体。然而,这位考古学家来不及记录她的一切,沙漠的流沙将小河公主的墓穴掩埋。七十年后,中国的考古学家再次发现了她。尽管小河公主在沙漠中度过了四千年,但她的头发和睫毛保存得非常完好,考古学家们甚至能够通过她的遗骸快速还原她生前的相貌。

2.位于湖南的西汉古墓马王堆中
有一位千年女尸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这位名为辛追夫人的贵族妇女逝世于两千多年前,享年约五十多岁,死于心脏病。辛追夫人在下葬时,身体被浸泡在红色棺液中,整体保存得非常完好。她的肌肤雪白,与红色棺液形成鲜明对比,令考古学者们在开棺研究时震惊不已。
3.江西李洲的一个村落
考古学家发现的古墓则带给人们更多的恐怖感。2007年,一伙盗墓贼闯入了这个村子进行盗墓行为,惊动了当地村民。考古学家赶到现场时,古墓上方已一片狼藉,但幸好盗墓贼未能入侵。经考古挖掘,专家们确定这是一座商周时期的贵族墓,墓中发现了22具陪葬的干尸。这种残酷的陪葬规模仅在奴隶制社会存在。
在其中一具干尸的脑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颗“脑干”,这是考古学家首次在古代尸体中发现的异常结构。这个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的脑部防腐技术,可能是为了保持陪葬者的形象和身份的完整性。

这些惊人的发现告诉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死者的陪葬和墓葬非常重视。他们希望通过陪葬品和墓室的布置来为死者提供在来世继续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同时,一些陪葬的悲惨命运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和身份差异,一些贵族和统治者享有更好的待遇,而其他人则面临着更加困苦的命运。
这些古墓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的重要线索。通过对古代陪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古代人类生活的认识。
汉代有翼仙兽:从多样的形像到新创的典范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44:000000飘溢书香的盛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7:110001新发现 | 西安国际港务区贺韶北村东汉墓地考古发掘收获
2019年3~5月,为配合中源国际汽配港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图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4:390000回望一周年 展望新发展——写在云冈研究院建院一周年之际
2021年2月19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云冈研究院成立。一年来,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文物局、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科研立院”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云冈文物保护力度,把创建云冈学作为核心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文物保护工作研究院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开展了以下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01:090001祁晓庆:敦煌壁画中的民族交流史
唐末五代,以张议潮、曹议金为代表的两个家族政权,世代守护河西走廊的瓜、沙地区,保证了当地近200年(848—1036)的和平局面。公元914年,曹议金接替张氏家族最后一任统治者张承奉所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建立起曹氏归义军政权。敦煌石窟和藏经洞文书中都留下了曹氏家族的身影,并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民族交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0: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