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头盖骨被做成酒杯,南宋帝陵为何下场这么惨?考古揭开谜团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一点有关“宋理宗的头盖骨被做成酒杯”的说法,因为过于骇人听闻,我只把这当成野史逸闻来看,后来看了些宋史、两宋皇陵方面的介绍,再结合这块“理宗顶骨碑”的碑文,我想,这事儿八成就是真的!
理宗顶骨碑,青石制,高287厘米,宽134厘米,厚30厘米,圆弧顶,额题“大明敕葬宋理宗顶骨之碑”
“理宗顶骨碑”于明洪武三年立于理宗陵墓西南侧,当时建有碑亭,直到近代都还在。如今所见“理宗顶骨碑”已碎成了八块。1969年这块石碑被人为地割成了八块,成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修建宿舍的墙基。一直到2006年才被挑拣出来,重新拼合好(与理宗的身后事竟有些类似)。

注:崔亮,洪武元年任礼部尚书。
约三米高的理宗顶骨碑上刻了很多字,都写了些什么呢?虽然碑文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识读,但关键信息如“索宋理宗顶骨于北平”、“奏如二僧……发诸陵……截理(宗顶)骨为饮器”仍在。结合其他文献可知,洪武三年,朱元璋从庙宇索回了宋理宗头盖骨,然后送回位于绍兴的南宋皇陵陵区安葬,并立下这块石碑予以记录。
发掘南宋皇陵的僧人名叫杨琏真迦,因其师是帝师,见宠于忽必烈。1276年,南宋皇室投降。不久,杨莲真咖便带人发掘了南宋皇陵。
马麟《静听松风图》,此人物疑似以宋理宗为原型所绘
宋理宗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0年,积累的宝货自然也多。据说,当杨琏真迦打开宋理宗陵墓时,宝玉多到凝聚成一道白光冲天而去,宋理宗口含夜明珠。可能是理宗棺内水银较多,杨琏真迦于是将理宗尸身倒悬于林间“沥去水银”之后,将理宗头盖骨截下,做成了“酒杯”。

杨琏真迦等人所作所为引发了江南士人的极度不满。杭州飞来峰有他的石窟造像,明代嘉靖年间有人直接毁其造像,但是或许报复错了对象,杨莲真咖的造像至今仍在。
历代均有盗墓,帝王陵墓被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南宋帝陵所遭遇的这般疯狂盗掘,史无前例。前有陪葬品丰富的汉唐墓葬,后有元明清帝陵,为什么偏偏是南宋诸皇陵遭此浩劫?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再结合文献资料,这个答案已经找到了。
绍兴宋六陵建制,始于一个女人
这片陵区内有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南宋六位皇帝的陵寝,因此,通常称之为“宋六陵”,不过,宋六陵陵区内还葬着北宋的宋徽宗及其两位皇后,还有哲宗的孟后,也就是隆祐太后,正是这个女人开启了宋六陵的建制。
“宋六陵”严格来说,它只是南宋诸皇帝暂时的陵墓,是谓“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攒宫的营建自宋哲宗孟后起,此后,成为定式。
史载孟太后临终遗诰:“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孟太后以为日后可以重新归葬“园陵”,也就是巩义的北宋皇陵,因此,下令薄葬,但是,她没有想到,直到150多年后南宋灭亡,也没能与哲宗在地下团聚。
薄葬,一语双关。宋六陵不单单在陵墓的形制上做了很多简化,埋得也比较浅,薄土浅埋以方便日后迁葬,这的确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历代帝陵之中如秦始皇陵那般有高大的封土堆做掩护的,尽管目标很大,但是却也极难找到地宫位置,最大程度地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自2012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陵园遗址内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主要的考古成果体现在1号、2号陵园。1号陵园原标定为“高宗陵”,2号陵园原标识为“宁宗陵”。
1号陵园航拍及复原图
通过考古发掘,基本确认了陵园的垣墙范围和园内中轴线建筑布局,探明了墓室的具体位置与规模。经过钻探得知,墓口至墓底最深处只有2.5米深!从这个深度就能看出来,当初南宋皇帝的确还抱有归葬巩义皇陵的念想啊。不然又怎会埋得如此浅,简直毫无防盗意识啊。
2号陵园航拍
2号陵园的发掘仍在继续之中,考古发掘揭露了三座大型夯土建筑台基,中心处的为五开间殿堂式建筑。
《宋六陵考古成果展》展览中的不少文物都是二号陵园的出土物。这些出土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构件,另一类则是瓷器碎片(不知是否有完整的瓷器出土,这个展览中是没有看到)。

建筑构件主要有板瓦、滴水、瓦当、宝珠、迦陵频迦、兽类残件等,瓦当真的很美!
各种器型的瓷器碎片
并不是我专挑残破的文物拍照,而是基本上都是如此,展品也不多。一代帝王陵墓的陪葬品当然不至于寒酸至此,而是几乎已经被盗的底朝天了。实在可惜了宋代皇帝的一流审美。
宋六陵的悲惨遭遇固然与改朝换代有关,但是纵观历代帝王陵寝,多数已被盗,但是,像南宋皇陵这样被盗的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几不可闻。南宋皇陵错误的选址、错误的营建方式才是它被盗一空最关键原因。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33:050000东周古墓太邪性,北宋盗贼被流沙掩埋,明代神盗掉入陷阱
传说在河南上蔡县有座2000年的的古墓,是一座王侯墓,墓内除了数不清的财宝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发掘时,这座东周楚国大墓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宝藏损失不大,而盗墓者非死即伤。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4:15:170001潼关发现隋朝太子墓 壁画揭露主人身份(隋朝墓葬)
陕西潼关发现的一个墓葬,很有可能是杨广儿子的墓葬。2005年,潼关县的文物部门接到举报。行啊在距离县城10km左右的一个农田里发现了一个盗洞,文物保护部门马上就派遣。专家前往现场果然发现了一个比较大而且很深的盗洞,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很快就对于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专家在进入到国贸之后,可以根据古墓里的一些特点分辨出来,这就是一座来自于隋朝时期的墓葬。隋朝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2-14 19:41:320000专家找到宋代八角墓 发现大量陪葬文物(八角古墓)
宋代八角古墓的主人还是一个谜团。2015年,安徽一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座奇怪的八边形古墓,工人掀开墓顶,还发现里面盛放的三口棺材。通报当地文物局后,考古专家立即赶往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对裸露出的墓砖,专家分析出此墓应该是距今800多年前宋朝时期的墓葬风格。三口棺材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43:340001躲过所有盗墓贼的墓穴 有上百吨宝物(百吨宝物)
武则天墓至今没有人进去过。在中国历史上3000多年的古墓搜查中,只有武则天的陵墓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他们躲过了许多疯狂的盗墓和挖掘,所以说,前文所说的这座隐蔽之墓就是武则天的陵墓。唐朝晚期,各省的这个城镇严重的分离,中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唐朝也是摇摇欲坠,在众多农民起义的部队中,曾在山东的皇朝影响最大,为了解决军费增加的问题,这位农民出身的起义军领袖就计划效仿曹操盗取唐朝皇室的陵墓。武则天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06: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