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大多数被盗,而明十三陵为何无人盗?
明朝历经230多年修建的13座皇陵,以及众多陪葬墓地,占地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明朝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些皇陵从未被盗过。与此相比,其他朝代的皇陵多多少少都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燕山山麓,自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长陵以来,历时230多年才完成了13座皇帝陵和陪葬陵墓的建造。然而,对于如此密集的古墓群来说,竟然没有受到盗挖的事件,确实令人称奇。

在历史上,很多朝代在更迭之际都会有战乱,盗墓贼也会非常猖獗,许多皇陵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近代,清朝的皇陵大多数也遭到了盗挖,如东陵大盗孙殿英就盗取了慈禧陵墓和乾隆陵,其中慈禧陵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大量国宝级文物流失,成为考古界和文物界的悲剧。

相比之下,明十三陵没有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明朝皇陵中没有陪葬品吗?当然不是。以考古专家开启的明定陵为例,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些甚至是无价之宝,如一顶凤冠。既然明朝皇陵中也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何没有人盗挖呢?甚至在侵华时期的日军也没有盗挖,实在令人困惑。
笔者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首先,在明朝灭亡后,北京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占领,无论是谁前去盗挖清东陵,都会被天下人唾弃,为了名誉,他们不会这样做。特别是清朝确立后,更不可能发生盗挖行为。
其次,明十三陵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的防护措施。明朝皇陵位于京城附近,挖掘很容易被人发现。此外,明朝地宫入口深达27米,要挖掘到入口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清朝地宫入口离地面只有10米左右。
第三个原因是知情人已经不在世。清朝占领中原后,为了笼络民心,对明朝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百多年后,参与建造明十三陵的工匠都已逝世,地宫入口几乎无法找到。
相比之下,清朝则不同,以慈禧墓为例,孙殿英在盗挖时借助了当年工匠的帮助,找到了所谓的“哑巴院”,然后直接挖到地宫入口,轻松盗取文物。由此可见,明十三陵能够幸存确实难得。
昨天是基因剪刀,六十年前诺贝尔化学奖是“同位素时钟”考古神器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点左右,2020诺贝尔化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艾曼纽·卡彭特(Emmanuelle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A.Doudna),以表彰她们对“基因编辑”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1:300001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5月7日,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马鞍山市开幕。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含山县凌家滩考古遗址现场举行,我省再添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18:560002“禹都阳城”只是传说?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5:18:360000里奥哈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1米/2.25亿年前)
气候适宜、植株茂盛,这些都是食草恐龙生存的最佳条件,所以几千万年前的阿根廷曾生活过许多大型食草恐龙,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都生活在此。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里奥哈龙,也是一种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里奥哈龙基本资料里奥哈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四足食草恐龙,它体长11米,与蜀龙、永川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47位,生活在距今2.25亿年前的中三叠世。里奥哈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03:4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