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字铭文帮助考古学家确认古中山国 出土文物可与曾侯乙墓媲美
1974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三汲乡,一位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战国青铜器和玛瑙环。这些文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的出土地点是两个巨大的土丘,人们普遍认为那里是古代墓葬。然而,墓主人的身份和具体的年代一直是一个谜。

大约40多年前,当地农民在城址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有19个古文字的河光石。这些文字古奥晦涩,既像甲骨文又像大篆。经过考古专家李学勤的解读,大致意思是:“某公为国王监管捕鱼,某将为看守陵墓的罪臣,敬告后人。”
根据这些信息,人们可以初步确定这里应该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陵。从发现墓葬遗址开始,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四年多的发掘工作,最终确认这里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王陵区,其中一些墓葬的主人已经确定为中山桓公、中山成公和中山王厝。而附近的城址很可能是中山国的最后都城“灵寿城”。
在这些墓葬中,以中山王厝的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精美的青铜器、金银器和玉石器数以千计。其中,“错银双翼神兽”是一件引人注目的青铜器,它呈现出两肋生翼的狮子形象,昂首挺胸,仿佛在凝视着世界。错银的纹饰与神兽的造型完美融合,仿佛天经地义。

还有一件错金银的青铜器叫做“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它原本是一个曲尺形屏风的底座,在猛虎的头部、背部和尾部采用了金色的错金纹饰,使整个虎的造型充满了动感,与“虎噬鹿”这一主题相得益彰,展现出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其他动物主题的错金银青铜器,比如“错金银铜牛屏风底座”和“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底座”。这些青铜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错金银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件叫做“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它由78个构件组成,经过22次铸接和48次焊接才完成。这是一件现代人难以复制的杰作,也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在中山王厝墓中还发现了一件名为铁足铜鼎的青铜器,它是九鼎中的首鼎之一。这个鼎的高度达到51.1厘米,重达60公斤。鼎身是由青铜制成,而鼎的脚部是由铁制成,因此得名铁足铜鼎。铁足铜鼎的造型庄重大气,饰有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
除了青铜器,中山王厝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名为“中山璧”的玉璧。这件玉璧直径约为19.7厘米,重量达到5.7千克,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最大、最重的玉璧之一。中山璧的工艺精湛,玉质温润,纹饰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玉器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对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虽然中山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其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却令人惊叹。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也展示了古代中山国的辉煌与灿烂。
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山王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中山王墓博物馆。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向人们展示了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山国的辉煌与风采。
2003年 河南老农钓到一只“会飞的乌龟” 专家:估值18个亿
2003年的某天,对河南一位普通老农来说,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和其他农民一样,他每天都要忙于种地,但在农闲的时候,他有自己的爱好——钓鱼。钓鱼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结交好友,更重要的是满足他的爱好。当天,老农又一如既往地来到洹河边,准备垂钓。上午他没有钓到一条鱼,心里有些失望。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32:250000最大的偷蛋龙下目恐龙:哈格里芬龙 体长达3米(像鸵鸟)
哈格里芬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体长可达3米,算是偷蛋龙下目中体型最大的恐龙,即便是手掌骨的长度也达到了33厘米。哈格里芬龙诞生于7600万-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坎潘阶末期,外形和鸵鸟很相似,第一批发掘的化石被保存在美国犹他州的自然博物馆中。哈格里芬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12:110005「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辽阳魏晋墓
魏晋时期辽东郡境内的墓葬。分布在辽阳市郊的三道壕、北园、棒台子、上王家村等处,辽阳魏晋时为辽东郡治襄平所在地。辽阳魏晋墓的结构仍保持辽阳汉壁画墓的特点,多为用石板支砌的平顶多室墓,室内壁面彩绘壁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作过调查。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东北博物馆(后改辽宁省博物馆)对辽阳壁画墓进行了调查和保护工作。从50年代开始,陆续进行了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48:400001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放大5倍 发现一“特殊”职业火爆至今
宋代画师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汴京的繁华景象,记录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情况。这幅国宝级文物,如今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整幅画卷宽24.8厘米,长度达528.7厘米,采用了散点透视头突发的绘画技巧,以长卷的形式呈现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31:450000陈胜前|文化历史考古的理论反思:中国考古学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发展迅速,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中国考古学在理论领域相对滞后。一般认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以文化历史考古为主,而西方在文化历史考古之外还有过程考古、后过程考古等等。然而,何谓“文化历史考古”,当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面貌,文化历史考古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考古学研究应该如何发展,如此等等,都是中国考古学界目前较为关注且有待解决的问题。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