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字铭文帮助考古学家确认古中山国 出土文物可与曾侯乙墓媲美
1974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三汲乡,一位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战国青铜器和玛瑙环。这些文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的出土地点是两个巨大的土丘,人们普遍认为那里是古代墓葬。然而,墓主人的身份和具体的年代一直是一个谜。

大约40多年前,当地农民在城址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有19个古文字的河光石。这些文字古奥晦涩,既像甲骨文又像大篆。经过考古专家李学勤的解读,大致意思是:“某公为国王监管捕鱼,某将为看守陵墓的罪臣,敬告后人。”
根据这些信息,人们可以初步确定这里应该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陵。从发现墓葬遗址开始,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四年多的发掘工作,最终确认这里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王陵区,其中一些墓葬的主人已经确定为中山桓公、中山成公和中山王厝。而附近的城址很可能是中山国的最后都城“灵寿城”。
在这些墓葬中,以中山王厝的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精美的青铜器、金银器和玉石器数以千计。其中,“错银双翼神兽”是一件引人注目的青铜器,它呈现出两肋生翼的狮子形象,昂首挺胸,仿佛在凝视着世界。错银的纹饰与神兽的造型完美融合,仿佛天经地义。

还有一件错金银的青铜器叫做“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它原本是一个曲尺形屏风的底座,在猛虎的头部、背部和尾部采用了金色的错金纹饰,使整个虎的造型充满了动感,与“虎噬鹿”这一主题相得益彰,展现出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其他动物主题的错金银青铜器,比如“错金银铜牛屏风底座”和“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底座”。这些青铜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错金银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件叫做“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它由78个构件组成,经过22次铸接和48次焊接才完成。这是一件现代人难以复制的杰作,也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在中山王厝墓中还发现了一件名为铁足铜鼎的青铜器,它是九鼎中的首鼎之一。这个鼎的高度达到51.1厘米,重达60公斤。鼎身是由青铜制成,而鼎的脚部是由铁制成,因此得名铁足铜鼎。铁足铜鼎的造型庄重大气,饰有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
除了青铜器,中山王厝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名为“中山璧”的玉璧。这件玉璧直径约为19.7厘米,重量达到5.7千克,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最大、最重的玉璧之一。中山璧的工艺精湛,玉质温润,纹饰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玉器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对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虽然中山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其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却令人惊叹。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也展示了古代中山国的辉煌与灿烂。
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山王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中山王墓博物馆。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向人们展示了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山国的辉煌与风采。
无畏摩罗斯龙:霸王龙的迷你祖先(体长仅3米)
无畏摩罗斯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暴龙类恐龙,诞生于9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虽然体长只有3米,但是它们却是恐龙之王霸王龙的祖先,它的发现直接将暴龙登上美州的时间提前了至少两千万年。无畏摩罗斯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06:300000农村人死后不想火葬流行偷埋,此招叫秘葬,盗墓者想挖怎么破?
古代的“秘葬反盗法”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盗墓话题。在考古与盗墓史研究方面,我已出版多本书。这篇文章的材料,见于早些年出版的《三国大墓》一书,当时河南安阳发现了疑似曹操墓,引起了大家对古代盗墓的兴趣。盗墓者手段很厉害,但民间反盗墓的办法也不少。比如,埋多个假坟头,即所谓“虚葬”。传说中的曹操72疑冢,就属虚葬一类反盗墓招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17:280001租养鸡场盗墓,盗出青铜器2300万卖给香港人,连望风的都分了70万
河南安阳殷墟上的盗墓活动本文作者倪方六20世纪,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河南安阳殷墟!殷墟是打开中国上古史的钥匙,让三代中的“商朝”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改写了中华文明史。殷墟如此重要,遗址上出土的东西哪怕是一根头发,一根牙签,一只狗铃铛,都是珍贵的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9:190001保护地下文物,赓续首都文脉——北京市近年考古工作综述
2016年以来,北京市共完成考古勘探1324项,总面积12394万平方米;考古发掘558项,总面积58.6万平方米。考古项目数量和面积全国领先,有力保障了世园会、冬奥会、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和经济开发区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54:400000张国硕:甲骨文在商代并非档案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