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辽阳魏晋墓

魏晋时期辽东郡境内的墓葬。分布在辽阳市郊的三道壕、北园、棒台子、上王家村等处,辽阳魏晋时为辽东郡治襄平所在地。辽阳魏晋墓的结构仍保持辽阳汉壁画墓的特点,多为用石板支砌的平顶多室墓,室内壁面彩绘壁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作过调查。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东北博物馆(后改辽宁省博物馆)对辽阳壁画墓进行了调查和保护工作。从50年代开始,陆续进行了发掘。

辽阳魏晋墓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约当曹魏到西晋(2世纪初至3世纪初),后期约当东晋十六国时期(3世纪初至4世纪初)。

前期的墓葬 可分大、小两种类型。大型墓是用石灰板岩支砌的多室墓,但已看不到辽阳汉墓常见的回廊结构,左右廊和棺室已结合成一体,由夫妇合葬变成家族的多人合葬。如棒台子2号墓的棺室隔成4间,共葬尸骨6具。棺室廊侧已无小室,墓室总平面日益与中原地区曹魏墓接近,形成带左、右耳室的前室,后连长方形棺室,但棺室又常纵隔成小间,三道壕令支令墓是很典型的代表。墓内壁画以墓主人家居宴饮和车马出行为主,一般在前室的右耳室绘墓主人宴饮,在左耳室绘庖厨,且左耳室常比右耳室小。左、右耳室都有车马出行的画面,在出行的画面中出现了牛车。壁画的题材还有日月、楼阁、门卒、武库等。在葬制方面,除使用漆木棺外,开始流行将尸体陈放在尸床上的无棺葬,并流行使用两端起翘的石灰枕。随葬器物以陶器为多,常见井、灶、俎、案、耳杯等明器。还有装饰品、铜镜及剪、尺、顶针等用品。

小型墓是用石板支砌的单室墓,长仅容棺,如三道壕7号墓,有的仅用石板砌成棺形而已,如三道壕8号墓。前者出土有西晋太康二年(281)铭瓦当。

后期的墓葬 墓室仍用石板支砌,结构与前期相同,唯墓顶从前期用石板平铺,改为前室从四壁上部用4层石板抹角叠砌,中间形成方形室顶,再以石板铺盖。室内壁画的题材虽仍以家居和出行为主,但与前期有较大的区别,如上王家晋墓的墓主人像,绘于前室右侧耳室壁上,墓主人端坐于上张朱色覆斗帐的方榻上,榻后列曲屏,帐顶饰仰莲,四角有龙衔流苏,榻右侍立捧笏面向主人的属吏,墨书题名为“书佐”。后期墓中的车骑出行壁画,已改为由骑吏前导的牛车,车旁有牵牛的御者。棺室内也常纵隔成小室,葬具用木棺。随葬器物有陶质器皿,少量青瓷器和一些钱币,还有置于圆形漆盒中或用绢包裹的铁镜。出土的青瓷虎子系江浙地区所烧造,反映出东晋时期辽东地区与江南的往来。抹角叠砌的墓顶结构和壁画题材与构图,对高句丽族壁画石墓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90年代考古发现的一座古墓 女人尸体面目狰狞(凶恶古墓)
墓穴里面的是来自清朝的干尸。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我国的考古专家在东北齐齐哈尔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时就有很多的专家来到了周围进行了挖掘,其实在挖掘之前,专家们已经知道这座古墓已经被很多盗墓贼光临过,在旁边的盗洞已经有着七八个,进去之后果然发现里面的各种古文物已经被挖掘一空,只不过棺材并没有被挖走,专家们也是对于这个棺材进行研究。墓中女尸我要新鲜事2023-03-04 11:09:170000从动物考古探究生肖 看看专家眼中的生肖(生肖考古)
生肖也是在我国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人类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除神话中的龙之外的其他十一种十二生肖动物的相关骨骼。袁晶介绍,动物考古研究的过程大致可概括如下。首先,收集动物遗骸,对物种和部位进行识别、测量和定量计数。随后进行了碳14测年、古代DNA分析、碳和氮稳定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这些研究过程在《寻找古代的动物》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生肖牛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42:100001探秘马王堆汉墓遗址 揭示汉文化巅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这座墓坑遗址极具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充分地展现出了汉朝时期手工业埋藏制度和科技的发展。考古人员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对这座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揭示了西汉初期长沙国轪侯利苍以及整个家族的墓葬结构,为研究汉代初期的社会生活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我要新鲜事2024-07-29 17:34:350000古代女子殉葬 为啥要把双腿打开(古代陋习)
双腿打开是因为女子死前在挣扎。殉难是古代封建时代一种极其残酷的制度,一提起它就让人不寒而栗。这一制度是我国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最受批评的部分。这种制度自商朝以来就出现了,当权者会命令一些人死后与他们葬在一起,这些人大多是小妾、婢女、宦官等等。然而,当现代专家发现考古学时,古代埋葬的大多数女性都有成千上万种姿势,她们的腿是张开的。这是什么原因?活人埋葬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11:5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