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遗址发现巨型平台(附:约旦佩特拉遗址位置图)
研究人员在约旦著名的佩特拉世界文化遗址取得了惊人的发现。在距离市中心半英里外的地方,他们新发现一个巨大的平台。
考古学家们将这个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描述为“大方台”,经过测量,平台尺寸为长184英尺(56米),宽160英尺(48.8米),它埋藏在一块平地下。


他们是如何找到它的
国家地理杂志成员、考古学家Sarah Parcak,和美国东方研究学院的Bulletin杂志记者Christopher Tuttle,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然后使用无人机航拍摄影和地面调查来定位和记录的这一建筑结构。
他们也使用了谷歌地图,WorldView-1卫星、WorldView-2卫星和无人机。
在大平台的内部有一个小平台,曾一度用石板铺成。内部平台东侧曾经有一排圆柱,居于巨型楼梯的顶部。
平台内部有一个28-28英尺(8.5-8.5米)见方的小建筑,居于中心,贯穿南北,门口向东,面对巨型楼梯。
Sarah Parcak 和 Christopher Tuttle在美国学校的东方研究的杂志Bulletin中写到“佩特拉是世界知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而它主城区范围内的重要构筑物仍有待发现。”
他们补充说:“这个巨型平台在佩特拉和其周边至今都没有类似。” “建造这个平台的工作量很巨大,虽然最重要的建筑本身很小。”
他们推测古代人搭建这个平台的时期为中世纪,那个时候佩特拉很繁华,而且是纳巴泰王国的首都。
自史前时代占据此地后,没落的纳巴泰文明将半雕刻、半建设的城市作为他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公元前四世纪持续到公元一世纪。
希腊和罗马文化时期,它成为了阿拉伯熏香、中国丝绸和印度香料的交易中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阿拉伯、埃及和叙利亚古国的交通枢纽。
据说,平台及其相关建筑可能是用来举办某种仪式的,在拜占庭时代,它有可能是作为一个小的教堂使用。
在伊斯兰王朝时代,它可能承担了更多的日常任务,比如作为一个营区。
美国海外研究中心执行理事Tuttle告诉记者:“我相信,经过两个世纪对佩特拉的研究,人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平台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去系统的研究。”
“我在佩特拉工作了20年,我知道它有历史,但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是考古发现。”

虽然遗迹还没有被挖掘,但是表面发现的陶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中二世纪时期,这暗示纳巴泰人的最初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建设的开始时期。
整个佩特拉考古遗址占地约102平方英里(264平方公里),但市中心的国土面积只有2.3平方英里(6平方公里)。
考古小组写到,“仅因先前一次调查就声称参观了一个区域,这并不意味着发现了所有的东西,尤其是在使用卫星数据之前。” “在看卫星图时,大地上的小山包很容易被忽略。”
约旦佩特拉古城被纳巴泰人所占领,他们是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从南面迁徙过来的定居者,并且大部分发现的遗址都是在城市的后期建设的。
一座刻进石头的历史名城:佩特拉惊人的过去
位于红海和死海之间,自史前时代就有人居住,由纳巴泰人用石头雕刻的一座城市,希腊和罗马文化时期,它成为了阿拉伯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调料的交易中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阿拉伯、埃及和叙利亚古国的交通枢纽。
佩特拉是半建设半雕刻进岩石的城市,而且它四周环绕着山峰和峡谷,道路蜿蜒。
巧妙的水管理系统从本质上解决了纳巴泰、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区域干旱的问题。

约旦佩特拉宝库。
它是世界上设置在红砂岩景观的最大最富有的考古遗址之一。
佩特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绝大程度的保留了精致的坟墓和寺庙建筑;宗教高层建筑;残余的渠道、隧洞和导流坝,这些与水箱联成庞大的水系统管网,水库控制和储存雨季的雨水,而且考古遗址中包括铜矿开采、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

佩特拉修道院宏伟大门。
融合了希腊建筑外墙与传统纳巴泰人的岩石雕刻的寺庙或坟墓,如卡兹尼、瓮墓、宫墓、科林斯墓和代尔 (“修道院”),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期间建筑杰出效果。
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时期的各种考古遗址和建筑古迹见证了没落文明的曾经的辉煌。

李旻:高地龙山社会及遗产
中国青铜文明形成所涉及的空间范畴接近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诸多政权与社会群体在持续的互动中此消彼长,形成复杂的政治遗产。面对大量出土资料,在描述区域文化间风格差别的同时把握社会变革的宏观特征,是考古分析向史识转化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学者反复思考作为研究工具的考古学分类,兼顾不同时空尺度,服务于自己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4:250001葛剑雄:还是应该理性评价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基本建成时,媒体要我发表意见,我说:“三峡工程能够建成,取得预想的成就,应该感谢所有曾经反对过的人。正是他们的反对意见,才使这项工程从各方面做了修改和完善,避免了一些可以避免的弊病。”今天,我还是这样认为。而且,对现在还在反对三峡工程的人也应该感谢,他们的意见更应该受到重视。0000极简中国百年考古史(上)
“考古”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北宋元祐七年吕大临的著作《考古图》,该书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虽然也是针对“文物”的研究,但与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还是有很大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9:10:500000日享一书LSs01《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所谓最易见之书,却是最难得之书,《史记》便是其中之一。学习文史的人必知《史记》,也是日常学习必备的书目,其中的内容多少知晓一些,各种网传的也很多。但是,如果你要实打实想知道哪句话在哪个版本的哪一页却不容易。而且,你一找这书,古往今来的版本不说上万也有上千,到底哪一版比较好呢?我请教了一学习古文字、古文献的同学,且要求直接给我发一下,好直接用。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5:40: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