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上古部族 持续对抗了夏商周三代 还曾统一过中国
中国的历史上,夏商周三朝被视为儒家传统中的“三代”,统治时间长达1800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朝代都曾面临一个共同的对手,甚至一度夺走了他们的统治权。古代文献记载,这个对手最早出现在五帝时期,与夏启争夺王位。从那时起,他们就与夏商周这三个中原王朝展开了长达18个世纪的对抗,最终竟然还一统了华夏,它就是东夷。
一、夏启与伯益的争位
在大禹晚年,他最初准备将王位传给皋陶,但不幸的是,皋陶英年早逝。因此,大禹决定将王位传给伯益。然而,夏后氏势力,以夏启为代表,实力强大,伯益无法与之匹敌,最终被夏启夺走了王位。
伯益,又称大费,是嬴姓,来自山东费县,属于东夷部族。他曾受帝舜之命协助大禹治水。因此,夏启与伯益之间的争位实际上反映了夏后氏与东夷部落之间的权力争夺。
夏朝建立后,太康时期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夏后氏与东夷部落之间的激烈冲突愈演愈烈。东夷的穷氏后羿率领部下发动政变,驱逐了太康,这一事件被称为“后羿代夏”或“太康失国”。随后,后羿的统治遭到东夷同盟中的寒浞叛乱,寒浞取而代之,自立为王。
东夷取代夏朝的统治,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直到太康的后代少康重新统一夏朝。
二、东夷与夏商周的对抗
东夷与夏朝、商朝、周朝的对抗可以追溯到夏启与伯益争位的时期。这场对抗在后羿与寒浞代夏的时候达到了高潮。而后,虽然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东夷与夏商周之间的关系,但可以想象,这两个势力之间的竞争关系长期紧张。最终,夏朝的灭亡可能受到了东夷的制约,最终商汤得以崛起。
商朝建立后,东夷成为了商朝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东夷地区拥有食盐、海贝、青铜等重要的战略资源,要么位于东夷控制下,要么需要通过东夷地区获取。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商族最早出现在石家庄一带,后来逐渐南下,而并非来自东夷。
在商朝强大时期,东夷基本上处于商朝的统治下,尽管偶尔会爆发叛乱,但总体上仍然受到商朝控制。然而,在纣王时期,东夷开始大规模反叛,这动摇了商朝的统治基础。
众所周知,在周武王伐纣之前,周人已多次进攻商朝的忠实盟友,如黎国、邘国等。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商朝从未反击过周人。原因很简单,纣王当时的战略焦点在于平定东夷的叛乱,无法同时应对两线作战。
纣王统治的时候,东夷地区爆发叛乱,切断了商朝的食盐、海贝、青铜等重要战略物资供应。因此,纣王不得不亲自率领军队多次出征东夷,商朝与东夷之间的战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商朝无法与周人开战,因为纣王的战略是先平定东夷,再应对周人,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绥靖政策。
三、东夷叛乱为周人崛起创造机会
东夷叛乱为周人崛起提供了战略机会,而商朝在与东夷的战争中损耗了大量资源,国力逐渐衰弱,国内动荡不安,这最终导致了周武王一战灭掉了商朝。
商朝灭亡的深层原因之一是东夷叛乱,正如《左传》所记载的:“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尽管东夷助长了周人的崛起,但商朝灭亡后,东夷与周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双方依然互相敌视。
四、周公东征与东夷
1、周武王去世后,武庚(纣王之子)发动了叛乱,后来,周公旦东征,消灭了东夷的一些部落,如黄、管、蔡等,使东夷势力在山东地区衰落。事实上,后来的文献中还有提到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伐宗周地,也说明了东夷势力对周朝的威胁。
2、周康王时,东夷的一个部落,徐夷,宣称自己的国君,甚至率领军队进攻周朝,直逼洛阳。这一事件说明,东夷与周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结束,仍然处于敌对状态。
五、从对抗到融入:东夷的历史与文化贡献
东夷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距今约8500年前,东夷部落就开始形成,并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阶段,逐渐扩展到江苏、安徽等地区。古代的太昊、少昊、黄帝、伏羲等传说中的文化英雄,都有可能是东夷部落的首领。
东夷地区可能是中国成熟文字的诞生地,早于甲骨文的骨刻文主要出现在山东乐昌等地,而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山东淄博桓台,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比殷墟甲骨文早了300多年。
东夷地区的人民可能以弓箭技艺出色,这在骨刻文和甲骨文中的“夷”字中得以体现,由“弓”和“矢”组成。而后羿,作为东夷人的代表,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射箭技艺的代表。
东夷人的历史贡献不仅仅是他们的文化,还有强大的武力。历史记载中,夷人的武力和箭术常常受到称赞,这也是夏商周三朝时期与东夷的对抗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
六、秦人:东夷后裔的崛起
东夷部落与夏商周三朝的对抗在秦人身上留下了烙印。根据清华大学获得的战国竹简,周公东征东夷后,将山东的秦人迁移到了西部地区,这一发现颠覆了以往认为秦人源自西部狄戎的观点。实际上,秦人姓嬴,他们曾协助大禹治水,而大禹的后代伯益也姓嬴,这一事实进一步证明了秦人的东夷血统。
经过80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秦人在秦始皇的统治下,最终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实际上是东夷后裔,而秦朝则是由东夷人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东夷人的漫长对抗历史并没有在夏商周三朝时期结束,他们的血脉在异乡中繁衍壮大,最终统一了华夏。这也是历史为不屈的东夷人提供的回报,完成了数千年的梦想。
曹操墓证据链之一,“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的不同寻常之处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这是否预示着曹操墓之争已尘埃落定?当然不是。曹操墓早已发掘完毕,倘若没有新的证据出现,或者去作DNA检测,就永远无法一锤定音。曹操墓内发现的刻铭石牌有两大类,共62块。一类为六边形,长8.5厘米,刻铭内容为随葬品名称、数量,如“漆唾壶一”、“渠枕一”、“胡粉二斤”、“黄豆二升”,此类石牌刻铭内容并无怪异,以往就有类似发现。相当于墓主人的随葬品清单,一般称之为“遣策”。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10:080002从玉蟾岩到鸡叫城——史前湖南的稻作农耕之路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9:28:060000盗洞挖得不专业,要塌,河南盗墓者找来江西“老大”指导,出事了
河南辉县的盗墓活动本文作者倪方六咸宁五年冬十月,发生了一起盗墓事件,有一名叫不准的盗墓者,将村头高大的魏王冢挖开了。咸宁五年又是太康元年,公元280年12月,当时西晋初建。包括中国最古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在内的《汲冢书》,就此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入列当时学者眼里的中国“四大文化发现”之一,现代史学界评出的“新四大文化发现”,仍把《汲冢书》列入其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36:200000考古界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不遵守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
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家庭也有家庭的规矩,同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规矩是陈旧思想,能遗忘的就遗忘了,但是有些规矩却不能破,在考古界就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几乎没有人敢不遵守。第一条: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这条规矩并不是存在那一条法律中,而是考古学家自我遵守的,在民国时期考古学家李济立就提出了这条规定。为什么没有人违反规定呢?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30:290000过去婚礼中有“借喜”和“赶喜”现象,懂这个应该都在农村生活过
婚宴上喜家的“红包”本文作者倪方六元旦、新年到了,又到了出红包和收红包的旺季。其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样的时节,喝喜酒的和办喜酒的都得准备红包。(结婚用红包)喝喜酒的红包称为“随份子”,这是礼金,将来喜主要“还礼”的。所以,喜家一般都要准备喜薄,某某某出了多少礼金,得一一记录下来。礼尚往来,将来遇到对方有事也要随份子,翻出来看看当年对方送的红包是多大,应该还礼金多少就有数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11: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