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土族”:商朝一个特别的死敌 或是禹夏的后代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多民族融合的史诗,各个部族在大江南北、黄河内外分散生活,最终融合形成了汉族。然而,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有一个名为“土族”的特殊部族,他们勇猛无比,曾是商朝的死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土族”很有可能是大禹时代的后代,这一发现或将揭示大禹与夏朝之间的关键联系。

一、商朝的武丁征服了土方
商朝的武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帝王,他的妻子是中华女英雄妇好。武丁一生中征服了众多强敌,平定了鬼方、击败了羌方、征伐了夷方、巴方、蜀、虎方以及土族的土方等。其中,与土方的多次征讨尤为引人注目。每次出兵攻打土方,武丁都亲自率领三千到五千的兵马,这种出奇制胜的策略在当时堪称绝无仅有。考古学家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推测,这些战争的难度相当于今天派遣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出征。这表明土方的强大和难以征服,商土之间的敌意难以和平解决。
最终,武丁成功征服了土方,俘虏了土方的首领,土方成为商朝的一部分,而“土族”也融入了汉族。在此之后,甲骨文中不再出现“土方”的记载,这可能意味着土方要么被彻底消灭,要么逃往遥远的地方而逐渐消亡。

二、甲骨文中的这个神秘土方国究竟是什么来头
有迹象表明,土方很可能是商汤灭夏后,夏后氏在北方建立的“夏代小朝廷”的一部分。这些是可能揭示土方真正身份的线索:
1.商土战争的频繁性
尽管土方位于北方,与商朝相距千里,本可以和平相处,但商土战争却异常频繁。这引发了疑问,为什么土方与商朝发生如此多次的战争?如果将“土方”视为夏朝的残余,那么这种对抗关系就变得合理了,因为土方攻打和消灭了商朝的仇敌,而商朝则试图消灭夏朝的余孽,这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难以调和。
2.夏人北逃的记载
据《史记》记载,商汤灭夏后,一支夏人北逃,后来成为匈奴。尽管考古学家对匈奴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但许多史书都记载了一支夏人北逃的情况。如果假设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那么夏人可能从那里北逃,距离商汤都城不远。这个假设符合历史文献中“夏邑”或“夏墟”的地名记载,这些地名通常位于山西运城一带,与二里头遗址相对接近。夏都是否位于运城附近,仍有待进一步的考古研究,但这个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夏人北逃的路径。
3.“下土”与大禹的联系
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有关大禹的描述中出现了“下土”这个词汇,例如《诗经》中提到“禹敷下土方”,《楚辞·天问》中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尚书》中提到“帝釐下土方,设居方”。这些描述中,“下土”似乎与大禹有关。如果将“下土”解释为大禹下的“土方”,其中的“下”是一个方向,那么甲骨文中的“土方”和史书中的“下土方”可能是一致的,这或许表明土方就是夏朝的一部分。
4.“夏”与“下”的发音相似
“夏”和“下”的发音在古代汉语中相似,而且夏季草木繁茂,很大,因此“夏”也有“大”的意思。这可能导致了“夏朝”被误称为“下土方”,即代表“土族”的土方国,而实际上夏朝自称为“下土”,代表辉煌大国。因此,“夏朝”的真实情况可能是夏人自称“下土”,而商朝则将之称为“土方”,以抹去夏朝的光辉,将其误传为“夏”。

甲骨文中的“土方”不仅证明了商朝时期北方存在一个强大的“土族”,还可能揭示了大禹与夏朝之间的关联。史书中关于“下土方”的描述也与甲骨文中的“土方”相吻合,这表明夏朝的真相可能隐藏在史书中,只是需要考古发现相关证据来揭示。随着未来考古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夏朝的历史。
中国文物报社、抖音电商联合25家博物馆推出“文创年货节”
在众多蒜头鼻、飞天耳、菱形大眼的三星堆人像中,谁是真正的“大佬”?商目雷纹方内青铜钺为何“咧嘴大笑”?唐三彩到底有多少种颜色……12月26日至1月7日,中国文物报社、抖音电商携手全国25家博物馆举办“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打造一系列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展示博物馆的珍藏文物、科普文博知识;通过抖音商城等电商货架功能,推介博物馆文创精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27:5000002022考古人物:王巍寻根探源,叩问文明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新闻周刊第14次发布年度人物盘点,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被评为“2022年度学者”。他是荧幕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多考古遗址,亲手挖掘出中华文明的证据,也在书斋中著书立说,让冷僻孤高的考古能与众生对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23:400000探秘马王堆汉墓遗址 揭示汉文化巅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这座墓坑遗址极具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充分地展现出了汉朝时期手工业埋藏制度和科技的发展。考古人员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对这座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揭示了西汉初期长沙国轪侯利苍以及整个家族的墓葬结构,为研究汉代初期的社会生活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我要新鲜事2024-07-29 17:34:350000讲座:朱苏力:齐家——农耕文明的基础制度和制度基础
本文为“北大文研讲座”,主题为“齐家——农耕文明的基础制度和制度基础”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8:520000庄蕙芷:理想与现实——唐代墓室壁画的天象图研究
由于期末考前,看到郭静云老师分享的这场演讲讯息,所以在考完期末考的那个星期六,就来听两位老师的报告,尽管我对他们报告的主题相当陌生,但也从中获得若干启发,笔者应郭老师之邀,试图将本次所学所闻记录下来,不足之处,尚祈见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08: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