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土族”:商朝一个特别的死敌 或是禹夏的后代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多民族融合的史诗,各个部族在大江南北、黄河内外分散生活,最终融合形成了汉族。然而,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有一个名为“土族”的特殊部族,他们勇猛无比,曾是商朝的死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土族”很有可能是大禹时代的后代,这一发现或将揭示大禹与夏朝之间的关键联系。

一、商朝的武丁征服了土方
商朝的武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帝王,他的妻子是中华女英雄妇好。武丁一生中征服了众多强敌,平定了鬼方、击败了羌方、征伐了夷方、巴方、蜀、虎方以及土族的土方等。其中,与土方的多次征讨尤为引人注目。每次出兵攻打土方,武丁都亲自率领三千到五千的兵马,这种出奇制胜的策略在当时堪称绝无仅有。考古学家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推测,这些战争的难度相当于今天派遣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出征。这表明土方的强大和难以征服,商土之间的敌意难以和平解决。
最终,武丁成功征服了土方,俘虏了土方的首领,土方成为商朝的一部分,而“土族”也融入了汉族。在此之后,甲骨文中不再出现“土方”的记载,这可能意味着土方要么被彻底消灭,要么逃往遥远的地方而逐渐消亡。

二、甲骨文中的这个神秘土方国究竟是什么来头
有迹象表明,土方很可能是商汤灭夏后,夏后氏在北方建立的“夏代小朝廷”的一部分。这些是可能揭示土方真正身份的线索:
1.商土战争的频繁性
尽管土方位于北方,与商朝相距千里,本可以和平相处,但商土战争却异常频繁。这引发了疑问,为什么土方与商朝发生如此多次的战争?如果将“土方”视为夏朝的残余,那么这种对抗关系就变得合理了,因为土方攻打和消灭了商朝的仇敌,而商朝则试图消灭夏朝的余孽,这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难以调和。
2.夏人北逃的记载
据《史记》记载,商汤灭夏后,一支夏人北逃,后来成为匈奴。尽管考古学家对匈奴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但许多史书都记载了一支夏人北逃的情况。如果假设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那么夏人可能从那里北逃,距离商汤都城不远。这个假设符合历史文献中“夏邑”或“夏墟”的地名记载,这些地名通常位于山西运城一带,与二里头遗址相对接近。夏都是否位于运城附近,仍有待进一步的考古研究,但这个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夏人北逃的路径。
3.“下土”与大禹的联系
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有关大禹的描述中出现了“下土”这个词汇,例如《诗经》中提到“禹敷下土方”,《楚辞·天问》中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尚书》中提到“帝釐下土方,设居方”。这些描述中,“下土”似乎与大禹有关。如果将“下土”解释为大禹下的“土方”,其中的“下”是一个方向,那么甲骨文中的“土方”和史书中的“下土方”可能是一致的,这或许表明土方就是夏朝的一部分。
4.“夏”与“下”的发音相似
“夏”和“下”的发音在古代汉语中相似,而且夏季草木繁茂,很大,因此“夏”也有“大”的意思。这可能导致了“夏朝”被误称为“下土方”,即代表“土族”的土方国,而实际上夏朝自称为“下土”,代表辉煌大国。因此,“夏朝”的真实情况可能是夏人自称“下土”,而商朝则将之称为“土方”,以抹去夏朝的光辉,将其误传为“夏”。

甲骨文中的“土方”不仅证明了商朝时期北方存在一个强大的“土族”,还可能揭示了大禹与夏朝之间的关联。史书中关于“下土方”的描述也与甲骨文中的“土方”相吻合,这表明夏朝的真相可能隐藏在史书中,只是需要考古发现相关证据来揭示。随着未来考古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夏朝的历史。
考古十大可怕发现:考古令人惊悚的瞬间(戈达德号沉船)
考古的十大可怕发现分别为:戈达德号沉船、盎格鲁萨克逊宝藏、镶满宝石的视线牙齿、莫切文化古墓、詹姆斯顿神秘石碑、麦田怪圈状史前建筑群、二战日本超级潜艇、黑胡子海盗遗物、吸血鬼女尸头骨、青铜时代女尸遗骨。考古的时候遇到这些个惊悚的发现,让很多考古学家胆战心惊。一、戈达德号沉船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19:56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秦汉帝国的摇篮——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刘瑞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42:250000博纳巨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2米/6500万年前)
食物丰富,恐龙体型才能大,而几千万年前的阿根廷,气候温和,植物茂盛,所以诞生过许多大型食草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博纳巨龙等。博纳巨龙体长可达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博纳巨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37:220000姜伯勤:《柳如是别传》与读书方法
三联书店新编《陈寅恪集》隆重问世。《陈集》收入现在所能找到的全部著述,共十三种十四册。其中,读书札记、书信集、讲义及杂稿,均为新辑面世。其开本、装帧十分雅致。日前,堪称寅恪先生压卷之作的《柳如是别传》一书领先出版,这是对我国读书界的一个新贡献。陈美延女公子不辱父命,担任《陈集》的编者,为此付出了许多辛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7:190000张十庆:日本玉虫厨子与东亚早期建筑样式
日本小木作玉虫厨子,以其作为早期佛教遗物的重要性而闻名,日本美术史与建筑史学界对之有较多的分析研究,国内学界亦有刘敦桢译注的《玉虫厨子之建筑价值并补注》[4]一文,可借之对玉虫厨子背景及基本分析有大致了解。玉虫厨子在早期东亚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中国早期建筑的研究也尤具意义,本文从东亚背景及样式史的角度试作梳理和讨论。一性质与特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24: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