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竹简证实:马陵之战另有内幕,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战国初期,魏文侯率先进行变法,建立了强大的魏武卒制度,从而成为“战国第一霸”,当时是“天下苦魏久矣”。
数十年后,孙膑横空出世,率领齐军连胜两场,尤其是马陵之战,一战歼灭十万魏军,杀死魏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重创了魏国,改写了战国局势,从此魏国沦为二三流国家。
对于改写战国局势的马陵之战,史记描述得非常神奇,先在马陵道击杀了轻兵冒进的庞涓,后是“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重点突出孙膑用计击杀庞涓,然后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齐军乘胜攻击魏军十余万的主力,且一战而胜之。
但荀子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魏武卒比特种兵还特种兵,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身经百战的一支铁血强军,却被齐国在短时间内“乘胜尽破其军”,是不是过于夸张、过于不可思议?
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一批又一批战国竹简横空出世,人们发现司马迁在描述马陵之战时,果然过于想当然,真相其实非常残酷,远非史记描述的这样。
桂陵之战时,孙膑擒获庞涓,魏国损失不小,为了弥补损失,魏国休养一段时间后攻打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韩国肯定打不过魏国,于是就向齐国求救。而齐威王野心勃勃想要称霸诸侯,随后派兵支援韩国,采取的是围魏救韩的战略,直接派兵攻打魏国,不久后齐魏爆发马陵之战。
根据《史记》记载,齐威王以田忌、田婴、田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攻魏救韩,然后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将庞涓吸引到了利于埋伏的马陵道,最终一举歼灭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随后“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
然而,从考古出土的战国竹简来看,无论是齐国指挥官,还是战争过程,《史记》都搞错了。
首先,齐军主帅是谁?
《史记》记载:田忌、田婴、田朌为将,孙膑为军师,田忌排在第一,说明他是马陵之战的齐国最高指挥官。
《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记载:“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文中没有指出齐国统帅,马陵之战过程也极为简略。
《战国策·齐策一·田忌为齐将》记载:“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文中记载的是田忌为将,与史记的一致。
但东晋时盗墓贼挖出的魏国竹简——《竹书纪年》记载:“梁惠王(魏惠王)二十六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指出:纪年(竹书纪年)云“梁惠王(魏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于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盼败梁于马陵。”也就是说,桂陵之战的统帅是田忌,但马陵之战的统帅是田盼。
因此,综合史书与考古文献,现代公认为马陵之战中,田盼为齐军统帅,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考古文献不支持田忌为将。至于中途换将,换成田忌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临阵换将”往往是兵家大忌。
其次,马陵之战的过程如何?
按照史记记载,马陵之战中,孙膑先是歼灭冒进的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然后乘胜尽歼魏军,几乎转瞬之间分出胜负,没有什么纠缠对峙,但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人数不会太多,至多一万人,魏国还有九万身经百战的主力,齐国如何能乘胜一举全歼?不能说不存在这种可能,但当时主力都是步兵,且魏武卒本身身经百战,大概率很难乘胜一战而被歼灭,因此《史记》对马陵之战的描述应该并不是真相。
上文司马贞引用《竹书纪年》:马陵之战爆发于魏惠王26年,但在魏惠王27年12月才分出胜负。也就是说,马陵之战打了至少一年多,最终田盼击败魏军,俘虏魏太子申,也有其他记载说杀死了魏太子申。
既然打了一年多,那么明显就是有过长期对峙,司马迁的描述无疑不可信。关于齐魏对峙的过程,银雀山汉简有所揭示。
上个世纪,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陈忌(田忌)问垒》里记载:“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涓)……而禽(擒)太子申也。”所谓“陈忌问垒”,顾名思义,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堡垒攻防战。
结合《竹书纪年》与《陈忌问垒》来看,在马陵之战中,齐魏修筑堡垒长期对峙,但魏国可能位于死地之中,遭到齐国长期围困,或被断粮、或被断水,加之其他魏军无法救援,最终十万魏军才会被齐国一举歼灭。
其中,可能还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像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俘虏一样,齐国坑杀了部分投降的魏军,否则很难解释一举歼灭十万魏军。
实际上,先秦时的大规模战争,在缺乏骑兵突击的情况下,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胜负,往往需要长期对峙,比如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就耗时长达三年。也就是说,战国大规模战争时,长期对峙之后分出胜负才是常态,转瞬就能分出胜负不正常。
总而言之,从出土的战国竹简来看,马陵之战的齐国主帅是田盼,双方对峙长达一年多,因为魏军处于不利地形,最终被齐国围困而全歼,这也就推翻了《史记》中的部分内容。
笔者怀疑,《史记》中关于孙膑杀庞涓的记载,可能也不太可信,当时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第一天十万个做饭灶台,第二天五万个,第三天三万个,庞涓见之武断地认为“齐军懦弱,已经逃掉了一大半”,随后违反用兵之道,又鲁莽地不顾天黑与险峻地形追击齐军,最终一头扎进埋伏圈。作为当时身经百战的将军,孙膑如此夸张的减灶,以及不顾地形险峻的冒黑突进,庞涓真有如此之蠢吗?因此,马陵之战杀庞涓的过程,存在很多臆测成分,应该是司马迁根据民间传说描写的,不可当真。
咸丰皇帝用的银色酒壶 消失百年后被拍卖(海外文物)
咸丰皇帝用品消失百年后在海外拍卖。2022年的7月5号,伦敦一家拍卖行撤拍了这件咸丰皇帝御用的银扁壶,那是因为他们收到了圆明园的信函。咸丰皇帝御用的这件银扁壶高24厘米,直径19厘米,它的底部刻有咸丰两年重三十两图文。据史料记载,这件文物当年是专门为了咸丰皇帝的大婚制作,它的样子完全仿照战国时期的青铜扁壶。银扁壶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34:290000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施爱东博士访谈录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日本东洋文库客员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等。0000中国黑龙江发现一墓,内有10余具人骨,韩国人上心日本人关注
渤海国王陵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的道光年间,其祖宗的发迹地——东北发生了一起盗墓事件。一石工将一座墓上的封石,偷偷凿出六七十公分大小的洞,乘夜溜进去,将墓中陪葬的金银财宝等值钱东西全部盗走了。事发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境内。其事见于地方志书,民国《宁安县志》、《渤海国志长编》均有记载:“于道光年间被石工偷凿一孔,约二尺许,殉葬贵金品尽为盗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20:000000西北地区找到大型古墓 专家却不敢看墓志铭(西北古墓)
西北地区找到的一座大古墓主人是慕容智。2003年,有甘肃的考古工作人员接到电话说在甘肃某农村发现了一座古墓。于是马上开车前往古墓发现的地点,当时只是露出了一个顶部而已,专家们没有办法去判断,只能一步一步的进行挖掘。而在清理和挖掘的过程,中专家们逐渐认为这是一座来自唐朝时期的墓葬,并且这个墓葬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完好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03 19:56:0400002001年考古队发现明朝亲王墓,出土5300余件文物,专家:富可敌国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这期间曾出现过很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盗墓的人。而且盗墓的人都特别聪明,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古墓了,为什么古墓这么受人重视呢?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古墓当中都有非常多的陪葬品,这不关古墓的大小,小墓也有可能被发掘出国宝。对于考古学家来讲,古墓最珍贵的地方可不止里边的文物了,或许还有比文物更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通过研究古墓,人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5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