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兴起的原因 被史书隐藏得太深 难怪不到百年就灭商
商王武乙时期,犬戎入侵豳地,古公亶父(后来的周太王)被迫逃亡至岐山,随后在周原建立了“周”政权。仅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周人从一个逃难的部落,崛起为统治者,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传统历史观点将周人兴起归因于“仁政”,即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等推崇仁德治国,而商王纣王残暴不仁,最终遭到众叛亲离。真相可能并不止于此,甲骨文揭示了周人兴起背后与四位女性密切相关的原因。

1.古公亶父的妻子——太姜
古公亶父的妻子被称为“太姜”,她是一个姓姜的女性。虽然史书未详细记载太姜的背景,但甲骨文却提供了线索。在甲骨文中,姜字的形状实际上代表了“女性羌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姜姓。羌字最初包含绳索形状,表明羌人曾被俘虏,但后来绳索不再出现,这很可能是商羌人与商朝和解的结果。甲骨文记录商羌长期参与战斗,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拥有强大实力,但分散各地,未形成统一政权,山西的吕国即为商羌人政权的代表。
因此,古公亶父娶太姜可能代表他与羌人部落建立了联姻关系,从而获得了羌人的支持。姜子牙之后投奔姬昌,也可能与早期的周羌联姻有关。而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周武王,则可能是周羌的再次联姻。这表明,在周人兴起的过程中,除了古公亶父的智慧,羌人的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周人在岐山逃难时面临诸多困难,太姜的家族可能为他们提供了关键的帮助,帮助古公亶父站稳了脚跟。
2.古公亶父的媳妇——太任
古公亶父的第三个儿子是季历,他娶了一位名叫太任的妻子,但史书未明确提及太任的身份。不论是相关史料还是甲骨文都显示太任实际上是殷商宗室贵女。
古文《诗经·大明》中记载:“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此外,先秦《世本》中也记载:“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这些记载表明太任的祖先与殷商有关。虽然史书对祖己的身份存在不同说法,有人说他是武丁时期的大臣,也有人说他是商王武丁的嫡长子,但甲骨文却明确提到了“祖己”。这表明祖己实际上是武丁的嫡长子,虽然史书未必一致,但甲骨文的记录支持这一观点。
太任的身份与季历的婚姻是周人与殷商联姻的明证。这样的联姻关系为周人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快速崛起过程中获得殷商的支持。殷商可能需要周人帮助稳定西部,而周人也需要殷商的支持,于是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最终实现了商周联姻。

3.姬昌的第一任妻子——归妹
在羌人和殷商的支持下,周人的实力迅速壮大,引起了商王文丁的担忧。商王文丁囚禁了季历。姬昌继位后不久,以为父报仇为名,起兵攻打了殷商。或许出于内疚,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商王帝乙采取了联姻的方式,安抚了姬昌,这一事件被称为“帝乙归妹”。
《诗经·大明》中记载:“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这段诗歌赞美了归妹与姬昌的婚姻,称之为“天作之合”,显示了联姻仪式之盛大。
不幸的是,归妹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去世。随后,姬昌娶了“有莘国”的女子“太姒”,并生下了伯邑考和姬发(后来的周武王)。姬昌共有超过10个儿子,尽管史书将伯邑考列为长子,但归妹与姬昌是否有后代仍存疑。
考虑到后来的“三监之乱”,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与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叛乱,这些人至少应该是归妹的儿子,同时也是姬发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另外,姬昌快要去世时,才立姬发为太子,这可能意味着他希望通过管叔等人维持与殷商的关系。姬昌一旦早早确立姬发的太子地位,那么殷商支持外甥成为周国国君的战略可能破裂,难以维持友好关系。
因此,姬昌娶归妹并再次实现商周联姻,显然为周人带来了许多好处。这个联姻关系不仅有助于巩固周人的实力,还可能使他们与殷商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得以继续。
4.姬昌的第二任妻子——太姒
归妹去世后,姬昌娶了第二任妻子,名为“太姒”,她是有莘国的女子,与夏朝后裔同姓姒。夏后启的季子武观曾定居于西河并承袭有莘氏的名字,其中“莘”意味着通天地之人,表明有莘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商汤和纣王都曾与有莘国建立联姻关系。
古代文献《国语·周语上》中提到祭公谋父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这表明周人最初是虞朝和夏朝的下属,在商汤伐夏后,一部分周人随夏朝势力流亡到了西北的戎狄地区。
因此,姬昌娶太姒实际上代表了周人与夏人后裔的联姻,或者说,这是整合夏人势力的一部分。周人与夏人后裔建立的这种联姻关系为周人提供了更多政治资源,助力了他们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尽管周人的智慧和努力是周朝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四位女性在背后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联姻关系分别凝聚了羌族、殷商、夏人势力以及夏人后裔的支持,这为周人从一个逃难部落快速崛起,最终灭掉了商朝提供了关键帮助。传统史书可能出于推广儒家学说的需要,未能完全揭示这些女性在周朝兴起中的作用,仅仅将周人崛起归因于“修德”,但这一观点显然不够客观。真正的历史背后往往包含着更为复杂的故事。
李济:一生坚守田野、案头和讲坛
李济,29岁受聘清华,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同执教鞭,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五位导师”;1926年主持西阴村发掘,作为第一个独立主持现代考古发掘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工作是李济的全部生活内容。他把国外同行斯文赫定所说的“三年不回到骆驼背上,就要腰酸背疼”的名言,引申为只要有动腿的自由,就可以感觉到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快乐”。0003比郑和航海还早两百年,南宋海员“蔡火长” ,什么来头?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南宋海丝航线上的南海I号沉船,是中国大航海时代的珍贵遗存,比郑和下西洋还早200年,有一位海员“蔡火长”,他是谁?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要向剥洋葱一样,将包裹在问题外的皮儿,一层层的剥开才行,那就让我们先看看最外边的这层皮儿:南宋时期,由于与北方的金等政权对峙,传统上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海上贸易成为主要的通道,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1:350001曹操真有72疑冢?自曹操下葬之日起,曹操墓的位置从来都是公开的
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而深信“七十二疑冢”之说?其实,我相信自曹操下葬之日起至唐代,曹操墓的位置都还是比较明确的。证据有四:其一,史料中有比较明确的位置记载。曹操《终令》中就墓地的选址及营建提出:“古之葬者,必居贫瘠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05:280000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20000慢龙:亚洲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8850万年前)
在七大洲中,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当属亚洲,而在亚洲,除了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是蒙古国。前面,我们介绍了蒙古国的佛舞龙,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它就是慢龙,一种大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下吧!慢龙基本资料1、慢龙体型慢龙是一种亚洲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4-9米,重1.5吨,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9750万年-885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2、慢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2:45: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