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独木棺殡葬的谜团(因为木头少)
我要新鲜事2024-03-31 17:53:334阅
元朝时期最为独特的墓葬习惯是在人死后将人葬在一整段树干制成的棺材当中,将整段树干挖空,然后将人给放进去。当时主要选取的材料是一些较为粗壮的树木以及一些竹子,和传统木材拼接制成的棺材有很大的不同。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元朝初期,北方大多数地区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木材供应相对来说比较少,在亲人去世之后,他们也没有办法找一个熟练的木匠打造棺材,所以找一整根木头将木头挖空,把人放进去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选木头的时候也是要特意留意,根据人身材的大小选取不同的木头。根据埋葬时使用树木的大小,也可以区分出当时的社会品质,如果死之前身份地位越高,那么在埋葬的时候使用的树木就会越为的粗壮。整个棺材看起来就更大,如果身份地位相对来说比较低,使用的木头会相对比较细,也会比较小。将人装进木头之后,也会将棺材葬在山洞当中或者是山腰,而这种方式是对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虽然整个棺材看起来制作比较简陋,但是亲人会将棺材的外面进行一番装饰,例如挂一些彩带或者是绳子。
当时进行这种殡葬方式的地区主要聚集在现在的山西、河北、辽宁、陕西以及内蒙古等地区。在古代这些地区的土地比较干旱,地质方面比较特殊,如果要进行传统的土葬,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游牧民族最终选择了这么一种殡葬的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比较独特,所以专家在挖掘的时候很少发现陪葬品,即使发现了,大多数只是一些铜钱或者是陶器。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纪要丨张志忠:大同北魏考古发现与研究
2022年12月6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研究员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课程,带来了题为《大同北魏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讲座(图一)。《北方民族考古》课程主讲教师王晓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考古文博班硕士研究生及线上300余位朋友聆听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36:120001“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一辑首发,全面讲述浙江考古80余年硕果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创造的灿烂文化日益融合,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考古发现证明,浙江是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起源于浙江,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中扩散开来。时至今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浙江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和脉络展示上的贡献如何?“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一辑)给出了精彩的回答。▼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53:200001关于夏文化研究——对刘绪先生的访谈
1.您本科时,北大教学体系中是如何从考古学角度论述“夏代”或者“夏文化”的?您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夏文化问题的?我是1972年上的大学。当时还是“文革”期间,上课不是太正常。我们这个班是北大自1966年停招之后,时隔7年招入的第一届学生。老师们对我们这一届同学都非常用心,有点恨不得把失去几年的时间都追回来的感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06:540005秦大树:既是艺术家又是陶瓷学家的叶喆民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3:26:5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