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鸟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米/类似鸵鸟/第三指内勾)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23:450阅
嗜鸟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虚骨龙类恐龙,诞生于1亿5600万年前-1亿45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2米,主要以腐肉或者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形酷似鸟类,第一批嗜鸟龙化石是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的。
嗜鸟龙的体型

嗜鸟龙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体长一般都可以达到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527位,体型类似于安尼柯龙、阿瓦拉慈龙以及阿纳柏斯龙等,算是侏罗纪时期极为迷你的肉食恐龙,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因此它大多是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的。
嗜鸟龙的外形特征

嗜鸟龙有非常明显的鸟类特征,一是它的嘴巴是非常尖锐的鸟喙状,但带有圆锥形的细小牙齿,二是它的脖子非常修长,整体呈现S型,因此看起来就像鸵鸟一样,三是它的前肢非常长且三根指爪弯曲有力,尤其是第三指能够紧紧的内勾住猎物,四是它的尾巴像鞭子一样修长,占到身体的一半,再加上后肢肌肉发达,所以它的奔跑速度也极快。
嗜鸟龙的生活习性

嗜鸟龙不仅外形非常类似鸟,而且它的生活技能也非常像始祖鸟,比如它的狩猎方式也是盯准目标后一跃而起将其扑到,非常像曾经的翼龙或者似鸟龙等,它们虽然体型不大,经常会以蜥蜴、小型幼年恐龙为食,但是有时如果是一大群在一起狩猎,也会尝试围攻一些大型的恐龙,当然实在没有食物时则会选择腐肉。
嗜鸟龙的化石发现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嗜鸟龙其实比鸟类出现的还要更早,第一批化石埋藏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科莫崖周围,但是出土的仅仅只有一个单一的手部化石,所以了解并不多,早在1903年就将其进行了命名和描述,种名主要是为了纪念当时美国博物馆的标本制作人员Hermann。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 两个文字无法解释(古代文字)
四千多年前的古墓里面发现的文字无法理解。当我们说起中华文明的时候,总是会想到一个词语,就是上下5000年。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大概就是持续了5000年的时间。只不过根据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最多也就是持续到了3000年之前。再往前人们了解的就很少了。在前两年的时候,山西在进行考古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遗址,这个移植经过验证之后可能是来自于4300年之前。4000年前的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39:570000张忠培:我认识的环渤海考古
中国考古学会本次学术年会的主要议题,是“环渤海考古”。这是一次承上谋求启下、继往追求开来的学术研讨会。苏秉琦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曾先后在辽宁、山东、河北和天津等地主持召开过几次“环渤海考古座谈会”,今天,中国考古学会召开的以“环渤海考古”为主题的第十五次年会,是苏秉琦先生主持召开的“环渤海考古座谈会”的延续,也是中国考古学会对苏秉琦理事长逝世15周年的纪念。0004夏文化考古研究为何会走入歧途?有哪些文献信息被篡改和隐匿?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的人类文明。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在通过考古学求证夏王朝历史的研究中,长期以来却无法得以确认,使得华夏文化起源的夏王朝历史,受到了学界与世界的质疑与否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呢?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29:180000厚鼻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68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的北美洲,这里气候温和,植株茂盛,生活着许多大型食草恐龙,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厚鼻龙,它体长可达7米,头颅骨的鼻部上有巨大、平坦的隆起物,眼睛上方有一对小型隆起物,是种体型奇特的大型食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厚鼻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3:05:480000陕西发现中国第二大墓,墓主的来头老大了,盗墓者盗后放火烧地宫
陕西神禾原秦大墓的发掘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魁力最大的应该还是秦始皇的陵墓。秦陵的地宫虽然经过考古钻探,已知道了大概,具体什么样没人见过。但是,新发现的一座被认为是秦国天子级别大墓,让大家对秦陵地宫的认识更近了一步,更直观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3: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