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寒”字称最冷节气?从西周铜鼎上发现的一个字,给出说法
古人为何用“寒”字定义最冷节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月5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小寒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的严寒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天寒地冻”模式。小寒在时历和民俗学上均有重要意义,为什么选择“寒”字定义节气?为什么又说“寒以成物”,特别在意小寒?均有讲究。

(小寒,天寒地冻)
1月4日,我《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专栏2018年第一期,将发表我的观点。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也是最冷两个,分别叫“小寒”、“大寒”。明陈阶《日涉编》引《历义蔬》称:“小寒,月之初气也,阴气小极,故曰小寒。”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红梅花开)
小寒与大寒相承,与小暑相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到后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两字,一是“寒”,一是“冷”,两字合起来的“寒冷”,乃一年中气温最低节食的气候特点。
与这两字相近的,还有“冻”、“冰”字,反映最低温时节的物候现象。可以说,“寒”与“冷”、“冻”与“冰”,构成了整个冬天的全部。

(柳公权书“冻”)
“寒”、“冷”、“冻”、“冰”四字均表示非常的低温天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冷”称:“冷,寒也”;
而释“寒”则称:“寒,冻也,冻当作冷”;
释“冻”、“冰”又绕回来,出现了互释现象,“冻,冰也”、“冰,水坚也”,这“水坚也”不就是水冻结成冰嘛。

(柳公权书“冰”)
不只可以互释,四字原始字型里均有表示古“冰”字的“仌”。既然如此,为什么定义这个节气时,古人不用其它三字中的一个?特别是“冷”字,早期与“寒”一个意思,称“小冷”、“大冷”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理由全在“寒”字本身。
“寒”与“冷”在中国最古老成熟文字甲骨卜辞里,至今都没有发现。“寒”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考古专家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上发现的,有“易女田于寒山”一语,后又在西周青铜器寒姒鼎铭文中找到“寒”字。

(大克鼎拓片)
虽然金文发现的“寒”字不是出现在表示天气寒冷的语句中,但字的造型却把冷的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克鼎铭文中的“寒”字写成这样——

(大克鼎上“寒”)
这是会意字,有代表屋子的“宀”、表示干草的“茻”、象征水结成冰的“仌”,中间则是一个光着脚的“人”。这意思相当明了:气温低得连屋里都结冰了,一人抱来干草打地铺,并覆盖到身上,以此取暖御寒。
“冷”字原始造型写作——

(小篆“冷”字
则远没有“寒”这么丰富的意思,况且“寒”字比“冷”字更冷,正如《列子·汤问》所说:“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如此这般,用“寒”来定义最冷的节气,是不是十分恰当!
这与古人选择“暑”字来定义最热节气,而不用“热”字是一个道理。

(发现“寒”这的大克鼎)
张光直: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
本文于1993年11月7日首发于《中国文物报》,后收入《考古人类学随笔》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我有时白日做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身事业,来问我这个老年考古学家对他(她)有何指示,这虽然只是梦境,我还是将答案准备好,以防万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55:580001魁纣龙:阿根廷顶级肉食恐龙(长13米/距今1.18亿年前)
说到恐龙时代的霸主,很多人会想到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水陆两栖霸主棘龙等。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还有许多顶级肉食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魁纣龙,它体长可达13米,性情凶猛,生活在1.1亿年前的阿根廷,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魁纣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17:180000雷峰塔地宫里都有什么?藏在地宫中的宝物
如果说到雷峰塔,肯定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第一想起来的就是法海用来关押白娘子的那座塔了把。但是,这座雷峰塔不仅仅是关押了白娘子,在民国时期雷峰塔下的地宫因雷峰塔的倒塌,而突然被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挖掘雷峰塔地宫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60000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勘界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们一定乐于了解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基本原则,以作为今天工作的参考。尤其是对于历史上不合理的划界情形,目前是照旧勘而定之,还是适当加以调整,是很值得推敲的,爰作此篇,以为抛砖之用。一、政区边界的概念0000一处保留了4000年前地震灾害的遗址——喇家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9:3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