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寒”字称最冷节气?从西周铜鼎上发现的一个字,给出说法
古人为何用“寒”字定义最冷节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月5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小寒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的严寒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天寒地冻”模式。小寒在时历和民俗学上均有重要意义,为什么选择“寒”字定义节气?为什么又说“寒以成物”,特别在意小寒?均有讲究。

(小寒,天寒地冻)
1月4日,我《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专栏2018年第一期,将发表我的观点。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也是最冷两个,分别叫“小寒”、“大寒”。明陈阶《日涉编》引《历义蔬》称:“小寒,月之初气也,阴气小极,故曰小寒。”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红梅花开)
小寒与大寒相承,与小暑相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到后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两字,一是“寒”,一是“冷”,两字合起来的“寒冷”,乃一年中气温最低节食的气候特点。
与这两字相近的,还有“冻”、“冰”字,反映最低温时节的物候现象。可以说,“寒”与“冷”、“冻”与“冰”,构成了整个冬天的全部。

(柳公权书“冻”)
“寒”、“冷”、“冻”、“冰”四字均表示非常的低温天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冷”称:“冷,寒也”;
而释“寒”则称:“寒,冻也,冻当作冷”;
释“冻”、“冰”又绕回来,出现了互释现象,“冻,冰也”、“冰,水坚也”,这“水坚也”不就是水冻结成冰嘛。

(柳公权书“冰”)
不只可以互释,四字原始字型里均有表示古“冰”字的“仌”。既然如此,为什么定义这个节气时,古人不用其它三字中的一个?特别是“冷”字,早期与“寒”一个意思,称“小冷”、“大冷”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理由全在“寒”字本身。
“寒”与“冷”在中国最古老成熟文字甲骨卜辞里,至今都没有发现。“寒”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考古专家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上发现的,有“易女田于寒山”一语,后又在西周青铜器寒姒鼎铭文中找到“寒”字。

(大克鼎拓片)
虽然金文发现的“寒”字不是出现在表示天气寒冷的语句中,但字的造型却把冷的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克鼎铭文中的“寒”字写成这样——

(大克鼎上“寒”)
这是会意字,有代表屋子的“宀”、表示干草的“茻”、象征水结成冰的“仌”,中间则是一个光着脚的“人”。这意思相当明了:气温低得连屋里都结冰了,一人抱来干草打地铺,并覆盖到身上,以此取暖御寒。
“冷”字原始造型写作——

(小篆“冷”字
则远没有“寒”这么丰富的意思,况且“寒”字比“冷”字更冷,正如《列子·汤问》所说:“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如此这般,用“寒”来定义最冷的节气,是不是十分恰当!
这与古人选择“暑”字来定义最热节气,而不用“热”字是一个道理。

(发现“寒”这的大克鼎)
恶魔角龙:北美小型角龙类(长3米/颅骨占62厘米)
恶魔角龙是一种角龙类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以达到3米多,其中颅骨就达到了62厘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眼睛上面长有一对大型的尖角,颈盾的最上方边缘也长有一对尖角,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美国发现的。恶魔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28:030006浙江一小区出现钱币 遭遇民众哄抢(古代钱币)
浙江一个小区里出现了上万枚古钱币。相信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几乎所有的文物价值都是比较高,而大家所常见的文物可能是一些瓶瓶罐罐或者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钱币,比如说很多人家里都会有着开源通宝这样的古钱币,虽然它的价值并不算特别的高,但是多多少少也算是一个文物,放在家里也能够拿出来吹嘘一下。在2022年7月有网友爆料说浙江金华的一个小区里进行下水道改造的时候,挖出来了大量的钱币,遭遇到了当地居民的哄抢。我要新鲜事2023-09-23 20:14:550000王南:作为建筑史家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身份非常多,最著名的说法是民国才女或一代美人,不过这太宽泛。很多人知道林徽因是诗人和文学家,但她更主要的身份其实是建筑学家,这也比较宽泛——建筑学分为多个领域,她的核心身份是建筑史研究者、建筑史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22:110000韩国两千年前墓穴被破坏 网友直接被气哭(破坏古墓)
韩国考古队员破坏了世界第一大支石墓。在1月31日韩国的一个电视台报道说在韩国的某一个城市就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侦查之后验证大概是在2000年之前,是当前世界上发现第一大的支石墓,这本来是非常有研究价值,可是当地考古工作者在进行修复的时候却因为一个操作不慎,造成了默学的严重损坏,这一下子让全世界的网友都非常心疼。墓穴修复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49: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