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在轨道上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坐标,它是怎么知道具体位置的?
如果你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这是哪里,那么你只要掏出手机,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自己的定位。手机能接收到来自整个在轨卫星系统的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三角测量及大量数学运算,就能获取你的定位,将其显示为地图上的一个小点。

这些卫星在轨道上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坐标,那它是怎么知道具体位置是哪的呢?
如果卫星所在的轨道足够高,距大气层足够远,它们就能推测自己的位置,它们运行的轨道基本不变,也没有大气层削减它们的速度,但这样得出的结果不够精确。因为太阳和月球的重力,甚至是地球上的山脉,都会导致偏差。
或许它们也可以利用其他卫星信号,例如GPS,但如果卫星全都相互依赖,结果就会慢慢失真,或许它们可以追踪恒星或地球上的标志物,但这样结果也不够精准。因此,地球需要从特定点将某种东西射向天空,并计算出卫星的具体位置。
其中一个设备就藏在英格兰南部的乡村里,它看起来与普通天文台相似,却并不用来观星,研究人员追踪处于不同轨道,具有不同功能的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都需要有特制的反光板将光线反射给研究人员,这样他们就能测量光的飞行时间并用其测算距离。

只需发射一束脉冲非常短的激光,并且每秒钟发射一千次,由于所使用的是脉冲极短的激光,每次发射只需10皮秒,约等于3毫米长的光波,这就限制了精准度,所以每次发射都有3至4毫米的误差,只要天气晴朗,该站全天工作。
当天上的云散开后,就能观察到真实状况,因为用的是激光,有特定的波长,所以可以对其进行筛选并实现全天工作。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常数,而光在大气层中的速度是不定的,其主要取决于气压,也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地球上分布着大约35个正在工作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这可能不太符合科学的观念,它们本该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地,澳大利亚有一些站点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它们提供了大量来自南半球的数据,理想状态下,站点分布应更加均匀。

当然,随着光的衰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地球是静止的,但这严格来说并不属实。在激光测距刚刚出现的六十年代,从这些测量可以发现一种大趋势,比如冰盖融化,质量从极地冰盖到赤道的重新分布。
这些来自全球站点的数据都将进入国际数据库,各地的研究人员都能获得这些国际数据集。
漫威女巨人的出场,绿巨人深陷女人战争?(能力超强)
在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女红巨人将会回归,而这也将是迄今为止漫画或电影界最有野心的作品,而且演员人数众多,相信有在意的影迷关于漫威超级英雄早就知道了。据报道,《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将在爱丁堡、格拉斯哥和苏格兰高地取景。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28:380000多元宇宙是否真的存在(可能存在)
在探索宇宙的奥秘过程中,人类的认知已经从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古老观念,发展到了今天对多元宇宙可能存在的深入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天文学的突破,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从银河系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到认识到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星系,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认知边界上,探讨一个更加宏大的概念——多元宇宙的可能性。我要新鲜事2024-03-02 17:49:040004人类为什么不能挖到地球中心?人类挖出最深坑(12263米)
据资料显示地球的均匀半径是6371千米,两极半径各是6357千米,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挖到中心,则必须挖超过6000千米,可是苏联曾经花费了16年挖出的科拉超深钻孔,才刚刚达到12263米,甚至连地壳都还没挖穿。如果要挖到地球中心,以目前人类的能力,很可能要挖好几十个世纪,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人类为什么不能挖到地球中心?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40:390000已知最大恒星是什么(盾牌座UY)
地球上现在已经生活着70亿人口了,这70亿人口都生活只占地球30%的陆地上,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够大够大了,而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地球在太阳面前就是一个小不点。但其实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很普通的一颗恒星,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比比皆是。我要新鲜事2024-01-25 19:37:380000核聚变可用于核电站发电吗
近期,南华早报报道了一条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我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彭先觉宣布,中国计划在2028年实现核聚变发电。这一消息让人们感到震惊,因为彭先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专家,曾参与过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武器的设计,他的言论不容忽视。我要新鲜事2024-01-05 19:53: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