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22

小小蔬菜暴露出了哪些社会痛点?(社会热点)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3:32:400

上海因为疫情,买菜尤其是新鲜蔬菜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事实上,每一次疫情带来的最明显问题就是鲜菜缺乏和涨价,这也不难看出我国民众对鲜菜的依赖程度。中国人有多爱蔬菜?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377.17公斤,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3.3倍,是日本、印度的4倍,是韩国人的5倍。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报告显示,我国蔬菜消费总量为52245万吨,人均每天1.04公斤。

当然,这个数据包含了运输、生产损失等,实际上,人均每日蔬菜消费量约为0.34公斤,这已经是一个恐怖的数据。要知道,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美国的蔬菜日均消费量只有0.1公斤左右。在我们眼中,不吃新鲜绿叶蔬菜是不健康的,这是国人的社会共识。什么都可以说,没有蔬菜是绝对不行的。但现在一些地区很难买到食物。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回想疫情初期,有人提出口罩市场化。这几天,网上也有人提出蔬菜市场化。放开限制,让蔬菜涨到天价,可以解决这些地区的蔬菜供应问题。好家伙,这个理论听起来大家都是胡说八道,但确实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问题是,符合逻辑是否可行?可以预见,蔬菜市场化,蔬菜涨价,必然会引起民众的愤怒和不满。那么对于稀缺的资源该怎么办呢?

疫情之下,人们无法自由流动,但作为买家,却无法自由选择卖家。即使蔬菜再多,市场本身也失灵了。菜价本身并不贵。我们之所以买菜,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蔬菜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批发市场的蔬菜根本不值钱。2019年,我国蔬菜产量72102.56万吨。即使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蔬菜产量仍到了7.27亿吨,不降反增,说明我们在供应上没有压力。这一切得益于1988年提出的“菜篮子工程”,这是全国统一调配各地区蔬菜供应,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工程,确保全国人民吃上新鲜蔬菜。

那为什么菜贵呢?由于辛勤工作的中国劳动力开始涨价,现在很多地方食品比肉还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转移支付,不可能有廉价劳动力。我们必须做好接受这一现实的心理准备。

目前大城市菜价之所以能保持相对低位,就在于菜篮子工程的高瞻远瞩,压下了蔬菜本身的种植成本,从而让大部分蔬菜的涨幅不那么令人惊讶。但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必然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依靠“看得见的手来控制”。

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去想自己面临的问题,更不能听信网络谣言。而是要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我们要相信,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景,有艰难险阻,但我们最终会越来越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