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巨贪和珅怎么死的,死后发现绝笔(三尺白绫)
和珅是清朝有名的贪官,乾隆皇帝在世时风头最盛,也因此得罪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帝。那么和珅怎么死的呢?嘉庆皇帝从小就对他记恨在心,乾隆刚一去世,嘉庆帝第一件事就是办了和珅,本来是准备将他凌迟处死的,后来经公主求情才改判了三尺白绫。
一、嘉庆杀和珅原因

乾隆八十大寿时,嘉庆的老师朱玉圭刚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庆贺老师六十大寿,诗中将朱玉圭和父皇的大寿连在一起,而且还写到朝廷等待着他担任要职。和珅如获至宝,将嘉庆这首恭贺老师的诗视为一支的暗箭。不久,乾隆拟将朱玉圭调到朝廷当大学士。

和珅认为这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将那首诗交给乾隆,说朱玉圭与嘉庆的关系不正常,要皇子写诗称颂自己,很有野心。于是乾隆“龙颜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职,若不是有大臣为嘉庆和朱玉圭说情,嘉庆也会受到惩罚。嘉庆从此韬光养晦,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
二、和珅之死的过程

1795年9月,乾隆决定传位给嘉庆,这一消息使和珅胆战心惊,和珅怎么死的在这里也可以初见端倪。嘉庆登基后,和珅为了保全自己,更加强了他的监视活动。嘉庆在做皇子的时候,对和坤已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但是没有办法。乾隆虽然退位了,仍是太上皇。这时和坤还受到乾隆的宠信,嘉庆如果动了和坤,那也是投鼠忌器。

乾隆是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病逝的,乾隆死了,大内要办丧事,当天就把乾隆小殓,在乾清宫放上梓宫(棺材),开始祭奠,成立治丧委员会,和珅是大学士,就算在治丧委员会,嘉庆说,你是大行皇帝(死后的称呼)的重臣,你得在这儿守灵,24小时不能离开,就等于把和珅软禁在了乾隆的灵堂上,和珅的大限将至。

和珅万万没有想到,乾隆逝世还没有过三九二十七天,嘉庆就开始来处置自己了。他心里认为至少要大丧办完之后,嘉庆才会顾上他的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

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三、和珅怎么死的结局

和坤被迫上吊死后,人们在他的腰带里发现一首七言绝句: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记取香烟是后身。和坤刚踏入五十岁,苦心谋得的权势和财富就如“幻梦‘,一切成空。他的诗,字里行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三国演义中许褚裸衣斗马超真是平手吗?到底谁赢了?说出来别不信
许褚号称虎侯,这个称呼却是马超起的,在渭河之战中,曹操带着许褚与马超相见,马超本想凭借高超的武艺一把生擒曹操的,结果看到了曹操身边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许褚。于是马超问了一句:闻汝军中有虎侯,安在哉?许褚回答我就是,马超忌惮许褚的名声与武力,因此放弃了突袭曹操,一是因为有许褚在,马超失去了突袭的时机,二是因为许褚是曹营头号猛将,马超即使与许褚交手,也没有可能生擒曹操,还不如不出手。我要新鲜事2023-10-04 19:54:050003关兴张苞人称小关张,关兴病逝张苞早夭(关羽张飞之子)
关羽张飞大家都认识,但是关兴张苞这两人有听说过吗?这两个家伙就分别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两人的关系在《三国演义》中关系非常好,关兴张苞一起合称为“小关张”,两人和他们的老头一样也是结拜兄弟,那么关兴张苞是怎么死的呢?关于他们的生平介绍是怎样的呢?我们下面来一起了解下。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7:55:550000历史上的张茂则和曹皇后野史:两人互为知己(相互扶持)
历史上的张茂则和曹皇后更像是相互扶持和互为知己的状态,而不像某些影视作品所称的两人有着私情。曹皇后家族势力强大,并且能力极强,因此自进入后宫之后,便一直是宋仁宗忌惮的对象。再加上曹皇后与宋仁宗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因此也没有子嗣。这也是赵祯为什么废曹皇后的原因,若不是曹皇后背后的家族阻止,曹皇后不会有好结果。一、两人互相帮助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5:03:530000最具争议科学家,获诺奖后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国籍,82岁娶娇妻!
(说历史的女人——第1473期)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都是很受人尊敬甚至崇拜的。比如爱因斯坦,他尽管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德国,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他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受世人无限崇仰;还有我国的物理学家钱学森等,都是受人无比尊敬的人。但是中国有位科学家,获诺奖后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国籍,82岁娶娇妻,堪称最具争议的科学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8:39:0800021998年,敬一丹请求朱镕基为《焦点访谈》题词,朱镕基如何回复?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并与节目编辑、记者进行座谈。由于朱总理的“约法三章”,敬一丹担心自己提出,让朱总理为《焦点访谈》题词的事,会被拒绝。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主持人敬一丹委婉的提出“您能为我们的年轻记者留句话吗?”,此时朱总理毫不犹豫在题词本上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个大字。朱镕基不轻易提词,为何这次破例在节目中为《焦点访谈》题词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52:4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