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诡辩白马非马论,出自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
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10:010阅
先秦时期时期各种学术流派蓬勃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知名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还有与之齐名的名家,它被司马谈看作是“六家”之一。名家以擅长辩论出名,史上最强诡辩白马非马论就是出自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公孙龙。
史上最强诡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名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它主要分为“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而白马非马论就是出自“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战国时期赵国人,因为能言善辩,曾做过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在其主要著《公孙龙子》中有一篇《白马论》,被称为史上最强诡辩。

当时公孙龙骑着白马过关口,官吏让他交税,在古代骑马过关是要交钱的,于是他就与官吏论证出白马不是马。在辩论中公孙龙主要通过三点来证明白马不是马,他认为白和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白”是形容颜色的,而“马”是具体的物体。二者有根本区别。

若说是“马”,那其他颜色的马都可以满足,若单指的是“白马”,那其他颜色的马就不满足,如果白马是马的话,那马和白马应该是一样的,其他颜色的马也可以满足,但是却满足不了”白马“这个条件,所以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而后公孙龙又说,若是马没有颜色之分,那么所有的马都应该叫“马”,那就没有白马、黑马、黄马“这些名称了。白马得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马,二是马必须是白色的。所以认为有马,就是有白色的马,就不对了。白可以描述一切白色的事物,马可以代表所有的马,但白马只能代表白色的马,不能代表白色之外的黄马、黑马等。

也有一些名家认为白马非马其实就是诡辩论,像儒家的荀子、庄子以及法家的韩非子都持反对意见,我们普通许多人看完之后有点晕,其实公孙龙之所以提出白马非马论,主要目的是想明确事物的具体概念和逻辑,不能够以偏概全、混淆视听,这才是名家宣扬的道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97岁高龄的纳粹战犯,手上沾满鲜血,应该放过他吗?
我要新鲜事2023-05-15 20:13:120000康熙最聪明的儿子 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 活到78岁 受乾隆尊敬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卵石,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这是中国文学家老舍的名言,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在历史上,有一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爱新觉罗·胤祹,展现了令人赞叹的谦虚与智慧,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我要新鲜事2023-11-09 20:18:210001本杰明为什么在100美元上?代表美国精神,深受人民爱戴
本杰明之所以被印在100美元上,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与美国精神十分契合,同时本杰明所崇尚的各种主张多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因此人民十分爱戴本杰明,以至于拥护将本杰明印在钱币上的想法。众所周知,大部分国家的钱币上所印的都是领导人的形象,而本杰明虽然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但是其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帮助完善了美国的法律制度,十分伟大。一、本杰明是优秀的政治家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380002嬴政能否打得过刘邦和项羽呢(有可能)
如果嬴政未死,刘邦和项羽要想夺取权力,无疑是难上加难。嬴政(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其政治才略和军事实力不可小觑。他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书同文、车同轨、路同辙的改革,为中国后世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嬴政的政治与军事实力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1:50:530001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干什么 为何不重整旗鼓再下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末的赤壁之战,为三国时期南北对抗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在失利后未再追求一战决胜,而是采用了稳守防线、避免决战的策略,显示出他对孙、刘两家长期抗衡的深思熟虑。这一阶段,曹操通过多次出征,精准歼灭敌患,以及在边疆区域设置“三征”将军,构建了坚实的防线,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一、南方势力的扩张我要新鲜事2023-12-06 19:46: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