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解析,划龙舟为纪念屈原投江
说起端午节人们最熟悉的节礼就是吃粽子,其实五毒菜也是端午的食俗之一。端午节最有看头的就是赛龙舟,每年到端午节人们都会蜂拥而至河边看划龙舟,替他们呐喊助威。但是有关于赛龙舟的来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划龙舟就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纪念屈原投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特色习俗,每年到端午节赛龙舟是最有看头的活动。大家一起为划着龙船一鼓作气驶过彼岸,站在岸边的围观群众,会鼓励呐喊替他们助威。赢的一方兴高采烈,输的一方也不气言再接再厉,小时候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蜂拥而至河道边。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

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

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文言文不方便理解(白话文更方便交流)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使用了两千年的语言,在近代改革的时候被废除了,进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都是白话文。文言文能够存在那么长的时间,自然有它的优点存在,那么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7:01:440002鼠疫发生后 他被迫放假回家 却发现了一个科学奇迹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7期)灾难性的疫病,每一次都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它对人类造成的摧残令那些大规模的战争都自愧不如。比如谈“花”色变的天花,比如闻“鼠”发冷的鼠疫。尤其是鼠疫,对人类的摧残程度极为严重,每一次死亡的人数少则数万,多则千万。比如1894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二十年,广州爆发的鼠疫,肆虐范围之广波及全球60余国,死亡人数高达千万,仅云南一省就死亡10万之众。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42:540001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同样面临战争(分身乏术)
甲午中日海战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北洋水师在这场战争当中全军覆没。事实上清政府当时不止有北洋水师这一支水师军队,此外还有南洋水师以及福建水师。由于福建水师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十几年就已经因法军偷袭而覆灭,所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南洋水师为什么不帮北洋水师呢?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21:330000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对官员妻子的封号(品级对标官员)
喜欢看电视剧的朋友对一品诰命夫人这个词汇并不陌生,甚至还听过二品诰命夫人、三品诰命夫人。不过听过归听过,很多人并不知道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女子对这个称谓为何趋之若鹜,一起来了解一下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吧。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诰命夫人是唐朝至清朝时期对官员的妻子或者母亲的封号,其中有不同的品级,从高到低有一品到五品诰命夫人,再往下六品到九品则是敕命。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1:08:40000050年毛主席视察沈阳,不久后一场调查展开:上万人入狱42人被枪决
1952年2月10日下午,河北保定东关大校场。“砰!砰!”随着两声枪响,两位来自天津市地委的领导人——刘青山、张子善,因犯下贪污腐败罪被执行了枪决。而这仅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在各地掀起的“三反运动”序幕。这还要从1950年毛主席视察沈阳说起...1950年2月,毛主席携周总理从苏联访问归来,取道东北地区。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3:21: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