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文言文不方便理解(白话文更方便交流)
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7:01:442阅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使用了两千年的语言,在近代改革的时候被废除了,进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都是白话文。文言文能够存在那么长的时间,自然有它的优点存在,那么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要废除文言文

在辛亥革命期间,很多人主张废除文言文,例如鲁迅、胡适等人,之所以要废除文言文,是因为原来的文言文没有标点,很容易让人误解它的意思,而且很多发语词比较拗口,白话文相比于文言文要更容易理解,也更利于文化的传播,所以要废除文言文。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废除文言文能够让中国的文化更加的现代化,更能适应中国的发展。

曾经胡适还专门用白话写了一本书,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使用白话,在书中,胡适列举了白话的各种好处,然而胡适只将这本书写了一半就停笔了,这是因为其列举出来的白话文的好处,在当时很多人都知道。
所以白话文发展到现如今,早早的就在人们心中奠定了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然而然深入到人们生活当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当中会使用到的形式。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是顺应时代的趋势。

除此之外,近代的中国急需的是改革,当时借鉴了很多西方的思想,而且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我国的整体发展更偏向于西方,所以当时提出了废除文言文的想法。
至于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提出废除文言文,其实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少用到文言文了,更多是一些文字工作者、史学家等做研究的人会需要研习文言文。而且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实很多都在文言文当中,现如今社会蓬勃发展,再提出所谓的“废除文言文”肯定是不恰当的,就单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无法用白话文翻译出这种意境美感。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了解一下古人说话都是文言文吗?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风流成性的民国“文妖”刘海粟是如何炼成情种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1192期)“一个伟大的女人使一个风流的艺术家整个地就范了。”这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对她的评价。这个女人是不是能称伟大,暂且不论,至少她可以称为民国最智慧的名媛。在民国时期,有许多名媛,比如陆小曼、萧红、张爱玲、阮玲玉等,她们在爱情上并不成功,有一个通病是,她们管不住自己风流成性的丈夫。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们并不智慧,至少在爱情上比较弱智。0002中国古代发生瘟疫如何防治?这五大方法令西方自叹不及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各类的灾荒和瘟疫就没有停止过。每次灾荒和瘟疫的攻击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伤,但是每次中华儿女们都会挺直脊梁重新站起来。我要新鲜事2023-06-15 19:57:2100011980年女儿问邓小平:这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公如何回答?
198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委员蔡畅八十岁大寿。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高寿是鸿福,而对于老一辈的共产党员来说这个年龄则更为珍贵。这天,许多曾经与她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朋友都来到了她的家中,为她的八十大寿庆贺。其中,邓公更是带来全家祖孙四代,一同为他近60年的朋友、大姐献上祝福。他将手中的鲜花送给蔡畅,随后两位老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0:00:1300001984年,河南一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
1984年的清明节,一位67岁的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家乡——四川达县。时光荏苒,家乡与他记忆中的模样已经天差地别,但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童年时熟悉的乡音,老人的思绪伴随着湿润的眼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爸,到民政局了,我扶您下车吧。”伴随着儿子的提醒,老人恍惚间回过神来。看着儿子伸出的手,老人轻轻摆了摆手:“不用,我自己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46:300001上官婉儿,权倾朝野的“女宰相”
2013年9月,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本来要修建一条市政道路,却因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而停工,专家来一看兴奋不已,因为这座古墓有5个天井,天井越多,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越尊贵,但随着挖掘地深入,大家发现这个墓群已经被人破坏了,就连尸骨也不翼而飞,只能从出土的墓志铭得知,墓主人的身份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不足千字,却记录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11: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