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起源和来历:为纪念故国而取名(与姜姓有渊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6:270阅
郑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源自姬姓,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封于郑国,后遗民为了纪念故国改名为郑。二是源自子姓,商王武丁的儿子-子奠被封于奠国,而他又被称为郑父,国民则被称为郑人。三是源自姜姓,姜太公的孙子郑井叔建立了姜姓郑国,以此来监管子姓郑人,便以国为名。
郑姓来源和来历
1. 源自姬姓

当时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郑国,史称郑桓公,而在周朝覆灭之后,郑国被韩国击败并且覆灭,于是郑国的皇室和平民等都为了纪念故国,便想要以国为姓,而之后的姬氏族人也都改为了郑姓,一直延续至今。
2. 源自子姓

现代的郑姓也被认为有部分是源自商王武丁的儿子子奠,子奠当时主要是负责祭奠仪式时的用酒事宜的官员,所以以“奠”为名,又被称为郑父,当时被父亲封于“郑国”,历史上称之为“北郑”,后来被韩哀侯所灭,所以子姓郑国人便迁徙到了渭水之上又再次建立一个“南郑”,最终以故国为姓,取姓为郑。
3. 源自姜姓

姜姓郑人和子姓郑人有一定的渊源,姜太公的孙子郑井叔被周文王封于西郑一带,命令他将子姓郑人的后裔迁移至此,并且进行监管,于是便定城于现代的陕西凤翔县,称为姜姓郑国,等到之后周穆王上位,姜姓郑国灭亡,郑人后裔便为了纪念故国取名为郑井氏,后来也简称郑。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和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郑姓作为第六大姓也又一部分是从少数民族改名而来的,主要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其中朝鲜族的“珍支部”就是在新罗国国王朴儒理在位的时候授予为“郑”姓的,因为当时想要效仿汉制姓氏,而蒙古族则是皇帝赐姓,尤其是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大批的蒙古人改为郑姓、李姓以及宝姓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2015年丈夫去世,五年后人口普查员发现异样,妻子:我啥都不知道
2020年底,我国开始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有600余万名人口普查员参与此项工作。在这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上海闵行区的调查员老蔡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老蔡找到了小区住户钱老太,因为要进行人口登记,所以希望钱老太的老伴钟老能进行签字。没想到听闻这个消息的钱老太立刻如临大敌,老蔡看着对方的神色,心中暗道有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00:310000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难道真是个胖子(以胖为美)
杨贵妃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胖子。在如今的年代女孩儿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身材焦虑,不管是胖或者瘦,都会有人喜欢,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会有所不同的。有的人会喜欢瘦一些的女生,而有的人则是会喜欢丰满一些的女生,要是说到在我国历史上喜欢丰满女神的朝代,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唐朝。还有人说唐朝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就是一个胖子。以胖为美我要新鲜事2023-09-25 20:21:520000历史上樊哙怎么死的,险些被杀(好在刘邦比他先死一步)
樊哙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大将军,也是左丞相,深受刘邦和吕后的信任。因为他是吕后的妹夫,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就已经不满,就派陈平、周勃两人去处死樊哙。至于历史上樊哙怎么死的,他并不是被杀死的,陈平、周勃不敢得罪吕后,没有将他就地处死,而是押回长安。没想到回来时刘邦就死了,然后樊哙直接被释放。樊哙正常死亡并非被杀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57:080000皇帝微服出巡受辱,唐宣宗暗中报复,汉武帝赏了要揍他的小老板
说到皇帝微服私访,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其实从古代开始,老百姓就偏爱看这种皇帝或者钦差大臣来到民间惩奸除恶、伸冤平反、打击犯罪的戏剧。昏君和贪官,老百姓自然是厌恶的,而一直将“清、慎、勤”三字作为人生箴言,经常去民间探访民情的清圣祖康熙帝,一直是百姓心目之中的仁君和明君。所以这部《康熙微服私访记》应运而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清宫剧。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12:570000中国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送葬,百姓也为他身披白衣
说到太监、宦官,我们一般首先会想到魏忠贤、赵高等有明的大太监,他们位高权重,祸国殃民,有个词叫做“阉党乱国”说的就是他们,这也是太监在我们心中的一般形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这样的,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异类,身为太监,却深受百姓爱戴,皇帝信任,死后更是百官吊唁,百信更是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为他送灵。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以太监的身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他一人。我要新鲜事2023-07-07 17:53: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