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吕不韦,豪赌出来的万人之上
从字面意思理解你是不是以为一字千金等同于一诺千金,就是那种说话掷地有声极其有分量的感觉?其实一字千金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在典故中原意是增损一字,赏予千金。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战国末期的吕不韦。吕不韦是姜姓,吕氏,名不韦,乃是姜子牙的第二十三世孙。战国末年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本来只是个商人,在阳翟经商,将秦国的质子异人带回秦国并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秦庄襄王死后迎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被嬴政尊称“仲父”。这声“仲父”可不是白叫的,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赵姬关系可有点扑朔迷离。至于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去看一下。
一字千金的典故

战国末年,吕不韦尚是一个商人,他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吕不韦决定出谋出资支持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自然非常的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真的成了国君一定和吕不韦共享天下。吕不韦便花了大量的财宝为其通路,终于使其回到秦国成为太子,之后更是登基成为秦国君王庄襄王。秦庄襄王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恩德,便让他做了宰相。
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通常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做了宰相之后虽是大权在握,但文武百官都知道他的过去,对他既看不起又不服气。吕不韦便想着提高自己的声望。吕不韦召集门下三千门客。让他们给自己出主意。后来有人说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写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也著有《孙子兵法》,如果我们也写部书,那既可以提升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贡献。

吕不韦便组织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自己再分门别类,变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总计20多万字。吕不韦取名为《吕氏春秋》,并把命人把它全部抄写后张贴在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在书的上面。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够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这便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唐朝由盛转衰的真正转折点,是武则天登基,文治武功严重下滑
武则天比其他摄政太后幸运得多,她的政治合法性,政治资源积累量都不是其他太后能比的,还有高宗时期朝廷人才的扩充,也为武后增加了很多党羽,政治环境良好。对比其他太后,首先是吕后,刘邦死后的什么情况?诸侯王的权利比唐朝诸王的权利大得多,还有功臣集团(比如周勃陈平),还有刘邦刚刚建立汉朝,对内政权尚为巩固彻底对外敌人虎视眈眈。我要新鲜事2023-12-25 20:13:060003历史上差点统一全球的是谁:成吉思汗、拿破仑和希特勒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中国几千年总结的定律,可当这个天下从中国变成全球时,就不符合了,因为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统一全球,只有人差点统一过,那你知道历史上差点统一全球的是谁吗?其实也是耳熟能详的人,他们是成吉思汗、拿破仑和希特勒,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历史上差点统一全球的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8:34:510001死囚犯最后一顿断头饭,为什么放上一块腥臭的生肉?大有用处
你知道吗?古时候的犯人犯了重罪,要被砍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古人说,刑罚就是要让人头落地,血溅三尺,让所有人都看到你有多惨,有多倒霉。但是,就在他们被砍头之前,还有一个小小的福利,就是可以吃一顿好饭,这就是所谓的断头饭。这个习俗在现代也很流行,很多国家都会给死刑犯最后一顿饭,让他们有个好心情。我要新鲜事2023-10-26 17:07:0800002010年重庆女黑老大落网:靠漂亮脸蛋盘踞重庆15年,残害千名女性
2010年7月7日,是一个大快人心的日子,就在世界杯举办期间,重庆方面传来了好消息。为恶多年的重庆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经过二审宣判,于当天被执行死刑,这个消息一经报道,重庆人民皆奔走相庆,比中国队进了世界杯还要开心。随着文强的落马,抱着这颗大树的黑恶势力纷纷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无辜百姓因此重获新生。其中,最让人拍手称快的,便是盘踞重庆15年之久的女黑老大王紫绮也落网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51:270000为何没有著名的大规模灭道运动呢(多元宗教的自然缓冲)
历史上,针对特定宗教或信仰的迫害并不鲜见,没有著名的大规模灭道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宗教多元性的自然缓冲、文化的包容性、统治者的明智政策、以及宗教改革和人权意识的推动。一、宗教多元性与包容性1.多元宗教共存的历史传统:在全球多数文明中,各种宗教和信仰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图景。这种多元性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缓冲,阻止了单一宗教对其他信仰的绝对压制。我要新鲜事2024-01-27 20:39:5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