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张良:猜忌之心(怀疑要谋反)
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2:13:070阅
汉高祖刘邦的功臣张良,到最后建立汉朝刘邦欲杀了张良,原因之一是刘邦在建立汉朝后猜忌之心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当年出生入死的功臣不再有信任之心,对于一些异姓功臣或者是诸侯没有半点信任,另一方面刘邦的功臣也有被人诬告逆谋的罪名,种种原因之下刘邦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功臣尤其是异姓的人赶尽杀绝,自然张良也受到迫害。
一、张良与刘邦是什么关系

张良是刘邦身边的谋士,刘邦身边比较有名的两个政治家一个是萧何一个是张良,二人与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智谋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在战场上全靠张良的出谋划策,拿下赫赫战功,为汉朝的开国谋士,刘邦任用人才方面是比较擅长的,正因为张良的足智多谋被刘邦所赏识,才得以将张良安排在身边帮助处理朝堂事务。

张良的才能连刘邦都自愧不如,如果当初刘邦没有任用张良,没有任用汉初三杰,那么刘邦在建功立业上未必有如此顺利,谋士良将对功成大业来说实在太重要,但正因为能够担起大业的人命运自然不平凡,在后来刘邦对汉初三杰都有杀心,刘邦身边的三个精英死的只有韩信,而且一直被冠以罪臣流芳百世,唯有张良萧何勉强保住性命,但张良是能够全身而退的人。
二、张良最后没有死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跟张良开国后自己决定隐退有关,虽然张良曾经是韩国的名相之后,但张良向来不求名利,对于达官显赫之类的功绩并不向往,以至于在后来汉朝黑暗的朝臣内斗和刘邦杀害异姓诸侯时张良能够全身而退,在汉朝建立后不久就决定归隐,退出朝堂后也从来没有为刘邦诛杀异族出谋划策,此后张良从辅佐君子到成为君主的宾客,得以在黑暗时刻全身而退,是唯一一个在诛杀异族事件中全身而退的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为啥汉武帝死抓着匈奴不放?其实这俩人是世仇,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说起匈奴很多人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在中国的汉代历史上,这个游牧民族没少捅出事端,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汉人都得窝窝囊囊地活着。一直到了汉武帝参加工作之后,匈奴算是慢慢消停了下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今天不说这个渣男的感情事,我们只来聊一聊他的工作成绩。汉武帝的工作时间只有55年,但是44年都在打匈奴,也就是百分之80的时间,都用来打架了,这是什么仇什么怨?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56:300000蒙恬死前说了2句话,如今成千古名言,曹操失意时必读一次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曹操和刘备了。而提到三国中的英雄人物,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蒙恬。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秦国而战。在他死之前,他曾说过一句话,而这句话如今成为了千古名言。而且曹操在失意之时也要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蒙恬死前到底说了什么话?为什么他死后会被人们所传颂呢?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16:480002断袖之癖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源自古代的哪个皇帝
在现代,同性恋依然是很难为人所接受的一个群体。但是人类本身就是种在不断突破各种束缚的生物,异性之间有感情存在,同性之间衍生出爱意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来的一条枝干。甚至这事儿在古时就已经有了,甚至有人列出了中国古代同性恋排行榜。断袖之癖是什么意思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45:030002苦寻38年,父与子终于相聚,父亲已86岁,儿子却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自古以来,战争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间断过。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卫家园,战争都是无可避免的。《凉州词》中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古代,许多年轻的孩子可能还未来得及长大成人,就被驱赶着奔赴战场,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就留在了沙场。都道战场是埋骨地,埋的是数不清的好儿郎的铮铮铁骨,洒的是他们爱国的满腔热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9:220000九子夺嫡后 雍正为什么放过了十阿哥 (不敢动)
在发生过九子夺嫡之后,雍正并不是真的想放过十阿哥,而是不敢动的。在康熙年间,康熙帝的皇子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在历史上面称作是九子夺嫡,最终则是斯阿格认真胜出成为了雍正帝。当时九子夺帝过之后,大哥和太子之间两败俱伤过之后,剩下的七个皇子都分成了开始斗争,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实力是差不多的,斗争也较为激烈。九子夺嫡我要新鲜事2023-03-22 19:17:1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