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24

苦寻38年,父与子终于相聚,父亲已86岁,儿子却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9:220

自古以来,战争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间断过。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卫家园,战争都是无可避免的。

《凉州词》中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古代,许多年轻的孩子可能还未来得及长大成人,就被驱赶着奔赴战场,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就留在了沙场。

(凄凉的战场)

都道战场是埋骨地,埋的是数不清的好儿郎的铮铮铁骨,洒的是他们爱国的满腔热血。

那些壮烈牺牲的将士们,他们将生命留在了战场上,可他们的家人却还在家里殷切盼望他们的消息。

他们中有些也许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希望;可还有些人,一心要找回自己的亲人,即使是一具骸骨。

在这里,小编即将讲述的,便是一个八旬老人苦苦寻找入伍儿子的故事。

这个老人叫做蒲运海,他是四川省一个小乡村的普通农民。蒲运海从小便没了父母,靠着亲戚邻居的接济长大,后来顺利娶了媳妇,不久以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蒲运海)

紧接着,在1955年,蒲运海的小儿子蒲仕平也呱呱坠地。

起初,靠着蒲运海和妻子的辛勤劳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幸福又滋润。然而好日子没有过上几年,蒲运海的妻子便因病去世了。

自那以后,蒲运海也没有续弦。村里有人给他说媒,可蒲运海生怕别的女人不会像亲生母亲那样对待自己的两个孩子。他害怕孩子受委屈,于是便一一回绝了。

自那以后,蒲运海便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又是种地又是照顾孩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蒲运海为人老实淳朴,他一生甘于平凡的生活,不偷不抢,即使日子过得很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做过损人利己的事情。

正是在这样一种品格的影响下,蒲运海的两个孩子也长成了正直宽厚的人。

可能是觉得蒲仕平小的时候没有怎么受到过母爱的滋养,蒲运海总觉得对他有所亏欠,所以对他关爱有加。

两个儿子慢慢长大了,蒲运海也渐渐衰老了。他瞅着自己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

眼看着两个孩子都到了娶亲的年纪,蒲运海心里有些犯愁,不过更多的还是喜悦。

自己从小就是个孤儿,一个人孤苦伶仃,漂泊多年。他多么期盼自己的家族能够壮大起来,将来儿孙环绕,其乐融融。

(贫苦的小孩)

那是蒲运海憧憬了一辈子的场景,想着不久以后就要实现,他怎能不激动,不喜悦?

然而蒲运海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疼爱的小儿子蒲仕平,在长大成人之际,却突然提出要去当兵。

当时那个年代还不算太平,虽然相比较蒲运海小时候而言,已经好了很多,但是战火仍未完全止息。当兵就意味着要去前线打仗,过枪林弹雨的日子。

蒲运海辛苦拉扯蒲仕平长大,怎么可能舍得让他去打仗?子弹都是不长眼睛的,稍不注意被打中,那可就是性命攸关的事!蒲运海的态度十分强硬:他绝不同意儿子去当兵。

(人民解放军)

蒲仕平也正是正值年轻气盛的时候,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要去当兵,父子关系一度因为此事闹得十分僵硬。

蒲仕平的哥哥看不下去了,家里一向和睦,怎么能够因为这件事伤了一家人的感情。于是他先对蒲运海进行苦心劝说,又去找蒲仕平,让他态度软一点,不要对父亲那么强硬。

终于,在大儿子的一番调解之下,蒲运海和蒲仕平解开了心里的疙瘩。蒲运海还是心疼儿子的,怎么舍得真的和他生气,最终他同意儿子去当兵。

(新兵入伍)

蒲仕平入伍的时候,蒲运海亲自送他去火车站。蒲运海帮儿子提着行李,包里装得满满当当,全是蒲运海给儿子准备的干粮以及营养品。

到了火车站,蒲运海看着已经有几分成年人模样的蒲仕平,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儿子的眉眼跟自己十足相像,他的眼神里饱含坚毅,是那么的令人骄傲。

(上世纪火车站)

临别时,蒲运海想对儿子说的话一下子全都堵在了嗓子眼,他没有什么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对儿子的爱比什么都深厚。

蒲运海说不出别的,只能一再叮嘱蒲仕平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多往家里写信。

蒲仕平听着父亲的话,眼眶湿润了。他知道父亲舍不得自己,可自己又何尝舍得离开父亲,离开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呢?

但他身为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有义务为国家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蒲仕平深深地望了一眼父亲,然后登上火车,作别了这个养育自己的地方。

(火车站送别亲人)

蒲运海一直看着火车远去,直到火车缩小成一点,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这才转身擦去脸颊上的眼泪,默默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家。

蒲运海原本以为同小儿子的分别是暂时的,他还期待着儿子的来信,期待着他退伍返乡的那一天。

然而令蒲运海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分离,竟是永别

蒲仕平胸前别着红花入了伍,他对于自己的新兵身份异常自豪,平时训练时也非常积极。他迫不及待要去前线打仗,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在新兵训练的时候,蒲仕平时不时就往家里寄信,免得跟父亲和大哥担心自己。

(军营生活)

蒲运海原本担心小儿子在部队里受不住训练的苦,收到信,他知道儿子在部队里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开心,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去。

由于蒲仕平在部队里的表现十分优秀,每次训练考核都是第一名,所以他很快引起了领导的注意。

为了更好地栽培蒲仕平,领导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拿着信去军校深造。

蒲仕平在军校里依然保持优良的习惯,训练时从不偷懒。从军校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112师,做侦察连连长。

蒲运海收到儿子的信,得知他被升为连长,高兴地拿着信在村子里四处跟人炫耀:世代务农的蒲家不仅出了个军人,还当上了连长!

村民们也都非常高兴,他们看着蒲仕平长大,知道他是个多么懂事聪慧的孩子。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了。蒲仕平主动申请去前线,并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蒲仕平带领部队连夜乘火车从四川奔赴昆明,很快抵达文山州砚山县,在这里他们接到命令:火速赶往河口支援!

蒲仕平的部队立刻进行急行军,在抵达河口坝洒时,遇到了敌军,开始进行激烈的对抗。

战斗一开始,蒲仕平便将在军校里学到的技能全部运用起来,他勇敢杀敌,不畏敌人的炮火,并且在友军遭遇敌人偷袭时积极掩护战友。

蒲仕平的部队在作战中取得了多次胜利,他越战越勇,一颗雄心在战斗中熊熊燃烧。

然而在一次刺探敌军的情报时,蒲仕平的连队被敌人发现,他们遭到一阵猛烈的追击。

虽然我军作战勇猛,可是敌众我寡,蒲仕平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

在最后关头,蒲仕平为了掩护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抓获,并且遭到了残忍的杀害。

蒲仕平的牺牲异常惨烈,以至于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想要将他的遗体埋葬,却连完整的躯体也找不到。

最终,战友们只带回了一部分蒲仕平的遗骸,连同他的衣物,进行了安顿。

由于长时间没有收到蒲仕平寄来的信件,蒲运海的一颗心始终惴惴不安。

其实在蒲仕平主动申请奔赴越南战场时,蒲运海心里就不踏实,他一天到晚担心儿子的安全,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等不来信件,蒲运海就多方打听,然而始终得不到儿子的一星半点消息。

渐渐地,很多乡亲们心里都认为蒲仕平已经牺牲了。

然而蒲运海仍旧不愿意相信,坚持四处打听儿子的消息。最后蒲运海终于打听到了,然而却是儿子已经牺牲的消息。

心存的一丝侥幸在那一刻彻底破裂,蒲运海的心痛如刀绞。他变得沉默了,每天盯着儿子儿时玩过的玩具,待过的地方陷入深深的回忆。

(蒲运海)

终于有一天,一直沉默的蒲运海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寻找儿子,即使是骸骨,也要找回来。

有乡亲试着阻拦蒲运海,但是没有作用。

当时战乱还未结束,战场仍旧是一片混乱,部队不让蒲运海去前线寻找。

蒲运海没有办法,只得每天在心里默默祈祷战争尽快结束,不要再有同样的年轻人遭遇不幸,不要再有更多家庭遭受失去孩子的痛苦。

后来,战火终于平息,蒲运海得到消息以后,多次前往有关部门,想要查到儿子的埋骨地。

然而由于战乱,牺牲的战士不计其数,加上其他许多原因,没有人知道蒲仕平的墓碑的确切位置。

几年以后,从部队寄来了一封烈士证,证书上赫然印着蒲仕平的名字。

蒲运海接过证书,盯着上面的名字看了许久。他不识字,但是儿子的名字是认得的。

(蒲运海拿着蒲仕平的烈士证)

蒲运海一想到儿子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心里就感到一阵强烈的刺痛。他决意要找到儿子,让儿子回到熟悉的故土。

于是,蒲运海踏上了找寻儿子的路途。每及农闲之时,他便带上一罐家乡的泥土,乘火车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

他一个又一个陵园的寻找,希望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儿子的名字。

然而三十余载过去了,蒲运海始终没有找到蒲仕平的墓碑。他一天天老去,生怕自己离世之前不能找到儿子的墓碑,不能再看一眼儿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有一天,蒲运海收到部队里的消息,说找到了蒲仕平的墓碑。

(蒲运海在烈士陵园)

原来当年由于战乱,蒲仕平的名字被登记错误,登成了“卞仕正”,这才导致蒲运海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儿子的埋骨地。

收到消息以后,已经86岁蒲运海即刻准备启程。他仍旧习惯性地带着一罐家乡的泥土,一路抱在怀里。路上有人表示不理解,蒲运海却并不解释。

火车一路辗转,驶向云南,终于抵达蒲仕平埋葬的陵园。

蒲运海来到那个墓碑前,一眼便认出了儿子的照片,那就是他心心念念找了几十年的孩子,如今他终于再一次见到了。

蒲运海打开怀里的罐子,将家乡的泥土撒到蒲仕平的墓前,希望儿子可以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

(蒲运海在儿子的墓碑前失声恸哭)

蒲运海一遍又一遍擦拭着儿子墓碑上的灰尘,将碑前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他细细地盯着墓碑上的照片,两行泪水从眼眶里流了下来。

他没有想到,三十八年前在火车站与儿子的离别,竟然是永别。他后悔在那时没能多看儿子几眼,多叮嘱他几句,多夸他几句。

其实在蒲运海心里,蒲仕平一直是他的骄傲,只是这些心里话,他只能对着这冷冰冰的墓碑说了。他期盼通过这座墓碑,儿子的在天之灵可以接收到他未曾表达出的爱。

蒲运海走遍各处英雄陵园,寻找儿子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像蒲仕平这样的英雄并不在少数,他们在战场奋勇厮杀,最终战死沙场。由于他们牺牲得十分惨烈,导致辨认不清他们的身份,不能在历史上留名。

可他们的奉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后人的太平盛世。

所以希望我们在缅怀烈士的时候,也可以铭记这些无名英雄,铭记他们为祖国的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