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的结果为何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
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21:290阅
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两个战役,也就是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这两场战役都对后世具有重大的意义,两场战役同样都是弱国对上强国,一个成功,另一个却失败了,那么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的结局截然相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当时齐国的国君逝世,宋襄王于是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不过楚国却借着齐国动荡的时机悄悄将势力渗入了中原地区中,而宋襄公却不顾宋国的国力虚弱,想要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楚国对于当时的齐国无可奈何,但是宋国兵力弱,楚国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后来矛盾激化就发生了泓水之战。
这场战役中,楚军到达泓水时宋军已摆好了阵式,而宋襄公却不听子鱼的劝告,趁着楚军大部分兵还没有渡过泓水攻打对方,一定要等对方兵马都渡河成功,并摆好阵式时才开始进攻,于是果然大败并负伤狼狈奔逃,没过多久就因伤重不治过世了。

而长勺之战中鲁庄公虽然自身目光比较短浅,不过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鲁人曹刿在齐国进攻鲁国时询问他作战的理由,当听到鲁庄公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做到合情公平时认为鲁国“可以一战”,并与鲁庄公一同上战场。
在曹刿的劝解下,鲁军在齐军两次发动进攻后都只固守征地,而不轻易进攻,两次后齐军士兵都开始疲惫了,而齐军将领则认为鲁国怯于应战,于是第三次发起进攻,这时曹刿就让鲁庄公擂鼓发动攻击,于是果然打败了齐军。

这两次战役中,宋襄公只会愚蠢的守着他的“仁义”的战略,自以为是,不听从他人的建议,而鲁庄公却“取信于民”且知人善用,听从了曹刿的计谋,才使得这两次战役的结果截然不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泓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陛下的称呼起源于谁 陛下最初指负责传话的侍卫
许多小伙伴都热衷于看古装电视剧,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大臣们对于皇帝的称呼都是称呼陛下和圣上,那么有没有人思考过陛下这个称呼有什么样的含义,陛下这个称呼又是起源于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陛下”这个称呼。陛下的称呼起源于谁用陛下来称呼皇帝是从中国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的,陛指的就是宝座前的阶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畏,大臣们都是站在阶梯之下的,所以会皇帝的尊称也就变成了陛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58:430001蜀汉如果不北伐会怎样
荆州和南郡的丢失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开始,荆州战略地位非常大即可出兵东吴也可北上取曹操,不会像后来那样诸葛亮北伐延绵千里,荆州在手可以水路并进大大减少进军难度,荆州南郡的丢失,其影响一直持续到蜀汉的灭亡。从诸葛亮开始北伐期间,历次对曹魏用兵,都不得不走祁山路,把目标定在了陇西地区。诸葛亮没有一次将北伐的目标定在了长安或者潼关,因为一向谨慎的诸葛亮不会冒险单兵进攻长安,一旦败阵,将是全军覆没的危险。我要新鲜事2023-12-31 19:27:530000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前言真相是飘渺的烟波,还是历史沉淀的铁证?626年的一场宴席,几杯下毒的美酒,一个喝下毒酒却侥幸活命的当权者。隐藏着怎样惊天动地的故事?历史上的真相,永远也不会有定数。当我们追问真相之时,往往会在时间的迷雾中迷失方向。然而,当我们看清事件背后的种种蛛丝马迹时,又会在已经成为定论的历史中,找到难以言说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12-06 19:41:130000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他是东晋末期的诗人(也是首位田园诗人)
说起陶渊明,许多人就会想到“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他可以说是隐士的代名词。那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呢?他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出期的诗人(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人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09:3200001949年林彪计划3天收复香港,却被毛主席叫停,事后才知主席英明
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英国的国旗降下,中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旗升起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49年的时候,林彪就曾计划3天收复香港,但最后被毛主席制止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主席拒绝收复香港呢?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很多人对于香港沦为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认知都停留在《南京条约》,认为是在这一条约中,香港从此脱离祖国母亲的怀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2:55: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