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战狼辛弃疾,宋朝“开挂第一人”,直捣叛军巢穴的铁血男儿
“辛弃疾”这个名字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格外好听的。因为他的祖父辛赞尤为喜欢霍去病,恨不得让来他做自己的好大儿,可惜实现不了,便期望自己的孙子能像他一样具有大将之风
所以“辛弃疾”和“霍去病”格外对称,而他也没有辜负祖父的一番厚望,不仅是“文艺青年”还是“威猛真男人”,文能提笔写诗写词做文章,武能骑马舞剑抗战杀敌。

战场上的“猛男”辛弃疾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是否一直朝着偶像看齐?
一、“一生几次拨乱世”
辛弃疾生在了金人占领北方的混乱年代,这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剧烈的动荡。而这也决定了他一生都要为这个动荡而奔走。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既是出色的词人,也是果断勇猛的猛将。
辛弃疾的祖父深受金人的欺压,心中还对故国念念不忘。他常带年幼的小孙子登高远眺,殷殷的嘱咐他一定要恢复家国的江山。
而这无形中在男孩幼小的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所以长大后的辛弃疾便继承了祖父的愿望。
他热切地学习武艺,努力学习知识。他一生多次以少来胜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继承了祖训,立誓要击退外敌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虽然最终这个愿望没有达成,但他的品质可歌可泣。
那么作为武将的辛弃疾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二、“物竞天择逆境测试忠勇”
生于乱世的辛弃疾,自幼便继承了家风家学,年少时就凭借着雄心壮志和过人的文武才能而出众。
他还从小就受到祖父辛赞的爱国主义熏陶,明白是金人的入侵才导致国土不保。所以北伐抗金一直以来都是他毕生的心愿,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15岁那年祖父敏锐地意识到,想要收复中原单靠文人的空谈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敌人的虚实。
于是他让辛弃疾到金国去考进士,目的是让他亲身走一遭,体察山河的形势、了解当地的地形和政治,为日后收复中原做准备。
二十一岁那年辛赞去世,辛弃疾明白自己肩负着爷爷一生的心血与期望,是时候作为一个汉族男人站出来了。
他在山东济南扯起了抗金大旗,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义军,还自任为主帅。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勇猛的壮士,皆下定决心与金人抗争到底
辛弃疾也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在战场上奋勇当先、临危不惧,给敌人凶兽般的震慑感,像头犀牛一样披靡沙场,有“青兕”的绰号。

而在这时,北方发生了重大变故,金主完颜亮被杀,而金国陷入了内乱。北方的汉人们像浪潮一样蜂拥起义,其中属耿京的义军实力最强。
男人抓住这次时机,带领属下南下去投奔耿京,担任掌书记,负责给耿京出谋划策。刚到他的军队时,对方就面临着一次信任危机。
义军中有个叫义端的和尚盗取了军印准备投敌金国。耿京大怒之下要杀了辛弃疾。他却承诺三日内必擒贼返回。
男人马不停蹄的狂奔千里,终于在金营里制服了义端,并且将其当场斩杀。自此之后他在耿京军中的势力日益隆重,并且还让耿京对他更加倚重。
南归宋朝之后,辛弃疾立志北伐金人。他在南宋的朝廷里多次上书请求征战北伐,最终获得了准许。
这一次他只率领了五十骑就深入金国大营,生擒了叛将李林,并且大胜而归。这一战让男人声名远扬,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英雄人物。
但是主和的太平派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在仕途上他主张摈弃悠久和亲的政策,大力练兵来备战,并且还积极主张北伐金人。
然而他却因为这些事激怒了秦桧,导致被多次弹劾,辛弃疾在官场上辗转沉浮四十余载,却有三十七次起落。
可是他却从未放弃为自己的国家说话,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根深蒂固的是他对江山的热爱与忠心。
1207年辛弃疾病重的卧榻不起,可得知金兵再次来犯,他用最后的一点力气还在高喊“杀贼”,以示他此生未了的心愿。
一生传奇的男人,最终还是因为国事无主而含恨离世,他那坚定执着的爱国精神,至今令人动容。
八百多年过去,辛弃疾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他筚路蓝缕、兴师问罪的气概,并且他对家国的忠心,至今依然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
辛弃疾不仅有勇有谋,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那么他创作的诗词又具什么特点呢?
三、“词中之龙”
在南宋朝廷里,辛弃疾历任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安抚使。他训练军队、发展生产,为北伐做准备。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直言敢谏,男人总共被革职查办了7次。前线将领的刚烈气概与朝堂腐朽氛围格格不入,壮志难酬的他只能在诗词创作中寄托政治理想。
陈亮也是是南宋颇有气节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样主张全力抗金。他与辛弃疾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复兴事业。
二人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一致,又都是文学男中年,因此在交流中总是激情四溢直抒胸臆。
某天陈亮决定去拜访辛弃疾。那年冬天的大雪,却没挡住他的一腔热枕。两人见面后便开始在雪中煮酒道英雄,将天下大事隐在谈笑中。
半夜酒醒,陈亮回忆起夜晚抒发的慷慨陈词,不由的大吃一惊,他担心平时沉默寡言的辛弃疾多心,便连夜盗走了一匹骏马逃回家。

而男人知道官场备受打击的陈亮的心思,就写下了《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赠送给陈亮,暗示对方自己也是性格直爽的人。这个举动进一步的加深了二人的友谊,很快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的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代表作,在词里他借醉中回忆,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悲壮杀戮的沙场岁月。上片描绘了军队阵容的威武与雄壮,战马腾飞、利箭出手、杀气腾腾。
而下片则写出了词人要为国尽忠的决心,却也无奈自己功成身退,已是白发苍苏的年纪。词人现如今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着杀敌,在醒来时才发出悲叹。
词的开篇这种豪放的气魄,仿佛带着阵阵金戈铁马的声音,更是一位乱世英雄流着血泪在呐喊,这种豪放,喷涌着爱国主义的热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在辛弃疾死后,陈亮悲痛欲绝。他在悼念对方的诗文中写道:“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男人敬仰的情感,以及对他们未能共同完成北伐事业的遗憾。
随着岁月的流逝,辛弃疾和陈亮虽然都已离世,但他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仍然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笔者认为
辛弃疾的人生充满传奇与争议。他既是文人又是武将,融会贯通难以定性。他的仗义执己可歌可泣,他的豪放不羁令人欢喜。但咱们也不得不问,一个人究竟该何去何从?他的选择值得大家深思。
他的生命如火般燎原烈烈,他的词句像水一样澎湃不息,然而千百年过去后对于他的争议还是没有决断。咱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与众不同的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汉中是蜀魏的必争之地 诸葛亮北伐能有五万人马 就已是极限
在蜀汉巅峰时期,汉中之战成为一场关键的战役,定义了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格局。在定军山一战中,夏侯渊和张郃率领的魏军溃败,郭淮和徐晃被迫撤退至汉水北岸。蜀军逆袭之势显现,太阳关和定军山两大要地先后沦陷,使得曹操的魏军在汉中之战初期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然而,历史的转折并非仅此而已。我要新鲜事2023-12-26 20:18:020003古代酷刑绞刑,拉断犯人颈椎导致身首异处(全身瘫痪)
在中国的古代,女性的地位尤其的地下。按中国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必须珍惜。绞刑能保持尸首完整,算是死刑种类中相对而言较体面的一种了。绞刑在日本叫绞首刑,在中国叫吊死,也叫缢死。其实绞刑痛苦最大,但绞刑能够保留死者全尸。下面探秘志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代酷刑绞刑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1:37:280006中国还在用的清朝钢轨,历经百年仍未生锈,为何有如此高的品质?
我国修建的铁路时代并不久远,从詹天佑修建的第一条人字形铁路算起,我国的铁路才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清朝开始使用的铁轨早就经历了更新换代,但是我国存在一条铁路至今都没有生锈。这条经历过中国历史长河的铁路就是来自清朝汉阳铁厂制造的钢轨,按理说清朝时期铸造的钢轨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生锈,这样高品质的钢轨算得上是国家级宝物一样的存在了,更有专家学者称之为每一根都是无价之物。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8:27:0300021970年中将被杀,警卫却在隔壁通奸,周总理:建国来最糟糕警卫员
1970年12月17日的凌晨,我军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在自己的家中被人暗杀;和他同时遇难的还有妻子王里岩。谭甫仁作为开国中将,又是军区政委,在戒备森严的军营遇害,当时身边的警卫员在做什么呢?事后,调查组人员告诉周总理,案发时,谭甫仁被杀手追击逃跑,拍门向警卫员求救,他却因在隔壁通奸不敢出门。总理听了气的喝斥:“这是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员。”往事如云,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谭司令案件始末。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0:30:510000史上最可怕的生化武器排行榜,天花只能排第十位
关于生化武器这个概念,我还是在抗战剧里面看到的,大多都是日本人在打不赢中国抗日战士的时候想出来的邪门歪道。生化武器极其残忍,是一种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死的材料制成的武器,其杀伤力极大,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史上有哪些惨绝人寰的生化武器。生化武器排行榜:嵌合病毒、尼帕病毒、牛瘟、稻瘟病、肉毒菌毒素、兔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炭疽病、天花一、嵌合病毒我要新鲜事2023-03-15 20:52:07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