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道金牌说起,聊一聊宋代的邮驿传递制度
民族英雄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兵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岳飞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师回朝的故事,也最令人扼腕痛惜,真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不过,这十二道金牌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历史真实性又如何呢?

绍兴十年(1140)七月,岳飞率领岳家军挺进中原,经过艰苦卓绝的鏖战,大败猖狂南侵的金兀术大军,接连取得郾城、颖昌大捷,破“拐子马”,可谓扫荡金兵,势如破竹,前锋已抵开封南郊的朱仙镇。收复北宋东京(即河南开封)已指日可待,战局发展鼓舞人心,南宋抗金战场面临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机。岳飞兴奋地准备乘胜北伐,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在七月二十日前后,一天之内,岳飞却接连收到十二道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这十二道诏旨措辞严峻,不容争辩地立召岳飞班师回朝。此时,岳飞悲愤填膺,肝胆欲裂,眼看恢复中原的绝好时机白白丧失,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灰心和绝望,他不禁仰首长叹,顿足捶胸,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班师回朝之日,百姓遮道恸哭:“我们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打败金兵,如今官军退师,金兵再打回来,我辈哪还有活路?”岳飞也悲泣不已,取朝廷诏旨示之说:“我不得擅留。”此际,哭声震野,人心绝望,只得看着官军南退,部分民众跟着官军一同南撤。

所谓“金牌”,并非用黄金制造,它只是宋代邮驿传递制度的一种形式。宋代邮传一般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等:步递要求日行二百里,马递要求日行三百里,急脚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宋神宗时期增设了金字牌递,或称金字牌急脚递,主要传递紧急诏旨和军事方面的特急件,要求日行五百里,为当时最快的马递邮传。金字牌用长尺余的木牌,涂上红漆,刻上“御前文字”数字,涂上金黄颜色,十分耀眼。遇到特急的机密军务,皇帝亲自发出金牌诏旨,连中书枢密院也不得预闻。传递时要求不分昼夜,鸣铃奔传,前铺闻铃,兵卒出铺等候,就道交接,不得入铺,以免耽搁。人们形容:“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

事实上,纸面规定的日行四五百里的速度往往是达不到的,这是由于道路条件和战争环境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上述临安到郾城之间大约有两千里路程,如按规定要求,金字牌递日行五百里,需要四天时间,但实际行程需十天以上。用金字牌递有关诏令和军事情报,一个来回,约需二十天以上。也就是说,都城临安的皇帝与前线郾城的岳飞,通一次信息就需二十余天的时间。

据有关史料推测,岳飞在郾城之战前夕,约七月五日给朝廷上一奏报,报告了军队的战况,说明“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时,乃金贼灭亡之日”,“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奏报过后十余天,朝廷无一兵一卒进援的消息。熬过了郾城、颖昌两场恶战之后,约十八日前后,却迎来了一道班师诏。就是说,高宗在七月八日前后,约正值郾城大战之际,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岳飞不愿舍弃大好的胜利进军形势,写了一封言词激切的奏章,反对就此班师回朝,一再告知朝廷“时不再来,机难轻失”。然而,只隔了两三天,就在一天之内收到高宗命令班师回朝的十二道金牌。
有学者指出,在朝廷向岳飞发出令其班师回朝的金字牌诏旨的前后,抗金战场的形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是这次对金军南侵的抗击,多路人马与敌人处于胶着状态,而岳家军一路血战北进,已有孤军深入的态势。这时,朝廷又令张俊、杨沂中、王德诸部从前线后撤,使得岳家军孤军更突出在中原战场之上。在郾城、颍昌诸次战役之中,岳家军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也承受了最大的牺牲,实已很难独力支撑这一中线战局。或者可以说如不班师,岳家军便处于有可能被围丧师的危险境地。

如邓广铭《岳飞传》指出的,岳家军已陷入孤军无援的境地,将“成为金军并力合击的惟一对象,如再奋力前进击敌,那就等于自行跳入赵构、秦桧所设下的陷阱”。所以这时只需一道金字牌急递诏令,岳飞只能听令回撤。否则,岳飞不但是违抗朝命,还有可能被金军围困而得不到任何友军的援助,前景是惨淡的。

所以,高宗应该是没有必要连发这十二道金牌。从另一方面讲,这几乎一个小时就要发一道相同诏旨的局面出现,只能说明在外的将领是如何的不听诏令,似乎也有损大宋皇帝的尊严和威信,深通权术的宋高宗会这样做吗?
更大的可能是这个让岳飞饮恨悲叹、壮志难酬的十二道金牌的军令诏旨,是历史学家或小说家的杜撰,以增添岳家军班师回朝的悲壮气氛。
范纯仁最终结局如何了(被贬至荒凉的永州)
范纯仁,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一位官员,以其忠直敢言、宽厚仁恕的品质而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和挑战。尤其是与当时变法派领袖王安石之间的政治对抗,让他栽了跟头,被贬至荒凉的永州。范纯仁敢于捍卫自己的原则,与王安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然而,在这场较量中,范纯仁最终未能战胜王安石,而是遭受了失败与贬谪。他的反对声音被当时的政治势力所抑制,最终导致他被贬至荒凉的永州。我要新鲜事2024-03-27 14:24:4100041989年,盗墓贼炸开曾国藩墓,考古队探查后,为何下令永久封闭?
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最显赫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理学家于一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获得中国文官梦寐以求的谥号“文正”。毛泽东赞叹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称他“乃国人精神之典范。”但同时,他整治匪乱时滥杀无辜,镇压太平天国时屠杀民众,因杀人如麻被骂作“曾剃头”。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2:35:220000明代是封建盐政变革的关键时期,以盐政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历史开讲#盐政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项经济制度,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风貌。明代是封建盐政变革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上十分依赖于盐利,随着明代中后期内忧外患的加剧,明官府也对盐政制度进行了多次变革,如弘治叶淇“折银开中”变法、嘉靖“余盐开禁”改革、万历袁世振纲法改革等等,盐政制度的变革也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最终反映在文学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5:090000秦始皇为啥不立太子
我要新鲜事2024-01-17 20:46:160000浅析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代百姓在五台山信仰上的特点与表现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中古五台山历史的创造离不开普通百姓,虽然他们大多没有留下姓名,但在各类文献中都有他们的记录。通过对不同时期五台山相关的普通百姓群体研究可以使五台山信仰研究更加立体而全面。中古以来五台山相关的百姓大多以群体形象出现,如《水经注》中记载的“雁门郡䈗人县百余家”,窥基登台时带领“黑白五百人”等这样的列举比比皆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9: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