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背叛汉军,刘邦恨得牙痒,为什么却让他得以善终

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也要分清一个地理知识,以便让后面的剧情能够顺利推进。众所周知,刘邦起兵时号称沛公,而且在沛县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很多人误认为他是沛县人。其实,严格来说,刘邦是丰邑人,他后来到沛县担任亭长,并于沛县起义。丰邑和沛县相距不过百里,在秦朝时同属于沛国(郡),历来也有“丰沛不分家”之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刘邦是沛县人,也说得过去。比如很多史书在介绍沛县世族子弟雍齿时,都说他是刘邦的同乡。只不过,刘邦对于这个同乡,实在是恨得牙痒痒。
刘邦对于雍齿的恨,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遍华夏时,被秦朝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百姓和六国遗留的贵族们云集响应。刘邦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准了时机,与萧何等人里应外合,杀死沛县县令,就此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沛县首义后,刘邦自然顺势拿下了故乡丰邑,再攻取湖陵、方与两县。看起来实力大增,但刘邦深知,天下大乱之时,也就是看谁手脚更麻利,看谁抢占的地盘更多。如果说安于享乐,就占着一亩三分地,过了几年等别的豪强打到这里该怎么办?
于是,刘邦主力东征,要去拿下薛城,丰邑就暂时交给雍齿打理。应该说,雍齿在此时应该是得到了刘邦无条件的信任,毕竟这是他的根据地,也是刘邦以及起义将领家小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邦是将后院全部托付给了雍齿。

然而,刘邦刚走没多久,就来了一个狠角色,他是陈胜的部将周市。当时陈胜起义后,六国就按捺不住复国的雄心,纷纷恢复旧国。周市拥立魏咎为魏王,并到处攻城掠地。他趁刘邦出征来到丰邑,赤裸裸地威胁雍齿说:要么投降,你可以封侯继续守丰邑;要么等我攻下丰邑后,我要屠城。
也不知道雍齿是贪念爵位,或是畏惧周市,还是怕百姓免受刀兵之苦,他毫不犹豫答应投降。听到这个消息,刘邦如丧考妣,他再也顾不了东征,赶紧回来兴师问罪。
如果雍齿只是假意降魏,实行缓兵之计,等刘邦回来自然要开门谢罪,说个清楚。但雍齿是真心实意不与刘邦为敌,就是不放刘邦进城。这下刘邦恼火,下令攻打丰邑。

令人震惊的局面出现了,前面畏敌如虎的雍齿,竟然连克刘邦两次。直到刘邦向项梁借兵之后,才攻下丰邑。然而此时,雍齿已经逃之夭夭,投奔魏国。
在项羽极盛时期,刘邦是项羽的诸侯,而雍齿也归属项羽。在楚汉相争时,雍齿一直都是背叛刘邦,帮着项羽的。但是项羽自以为是,即便范增、季布、钟离昧、龙且这些亲信都不能重用,何况是雍齿?直到后来战局对汉军越来越有利时,雍齿竟然厚着脸皮又投奔了刘邦。
此时的刘邦,自然是对他咬牙切齿,但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也只能摆出既往不咎的样子。可是没想到,他当上皇帝后,第一个封侯的竟然还是这个曾经的逆臣。

那是在有一次,刘邦突然发现很多将领在指指点点,便问张良这是在干什么。张良直言不讳地回答:他们在商量谋反!因为担心土地不够分,又怕您借口找他们的过失。刘邦忙问怎么办?张良告诉刘邦:你平日最恨谁,就首先封谁,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
在众将之中,刘邦自然是最恨雍齿,下令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后,其他将领自然是安心了。这也是民间流传的“汉高祖咬牙封雍齿”故事。
刘邦对于雍齿的背叛始终是介怀的,他晚年平定英布的叛乱后,回到沛县,与当地百姓一同唱《大风歌》,并宣布免去沛县的赋税。众百姓觉得不对劲,忙问刘邦为什么不免去故乡丰邑的赋税。刘邦这才咬牙切齿地说:当年家乡父老跟随雍齿一起背叛我,此事实在难以忘怀!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刘邦在建国后,诛杀了很多功臣,哪怕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没有幸免,萧何被迫以自污才保全性命,而雍齿却好端端一直活到了汉惠帝三年。
很多人认为是雍齿有才能,在战场上两次以少胜多打败刘邦足见他的军事才能,治理什邡有功,甚至让此城改名为雍城。但是,能文能武的太多了,雍齿并不算太突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小珏认为,雍齿在占据丰邑时,应该还是善待了刘邦及将领的家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然即使刘邦能够忍,其余将领如何能忍?雍齿不愿意跟随刘邦,只是因为看不起他,认为没有前途,并没有将事情做绝。所以,即使我们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时,最好也要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另外,雍齿在第二次归属汉军时,已经没有实权,更没有什么威望,对刘邦造成不了任何威胁。韩信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尚且还能放过让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屠夫,何况堂堂天子。刘邦清除的功臣,无一不是构成威胁的,对于已经毫无威胁的雍齿,完全可以作为自己宽容大度的见证。
2002年朱镕基在香港演讲,透露很少题词的原因:字写得不好
领导题词,曾经是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从鼓励鞭策、树立典型,再到除旧布新、展示形象,题词几乎是官员、社会名流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性活动。不过对曾位居共和国总理高位的朱镕基来说,题词题字就如同收受礼物、吃拿卡要一样,是他所坚持的几条戒律之一。“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成为朱镕基身上的一张名片。甚至朋友请他题字,也被直截了当拒绝。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5:300007李元霸的死亡之谜 到底因什么而死(李元霸之死)
李元霸的死亡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在隋唐时期有不少著名的武将,最厉害的绝对大多数人都会说是李元霸,虽然有的人认为李元霸这个角色并不真实存在,但是在各种隋唐小说当中都有提及,据说李元霸是一个比较憨厚老实。但是被激发出凶性之后又很凶狠的人,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强大的力量,被誉为是金翅大鹏鸟转世。李元霸死亡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7:26:27000067年新疆1门大炮被盗,老公安一语破迷案:查查镇上有无牲口生病
1967年7月22日,新疆戈壁滩。一排民兵正在这里严阵以待。今天他们的任务,是站在这里,等待枪械所前来交接重要军事武器——被部队淘汰下来的3门120大炮。几个小时后,三辆“解放牌”汽车缓缓开了过来,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了。可是,就在仪式已经进行到尾声时,意外却接踵而至。“一门炮出现故障,需要立即检修!”“林科长!这里有三位民兵晕倒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5:06:030001同是革新,为何王安石失败,而张居正却能成功?
我要新鲜事2023-08-13 18:08:250000古代四大断案高手:狄仁杰排名第一(宋慈为法医鼻祖)
我国古代的四个断案高手分别为赵广汉、黄霸、狄仁杰和宋慈,在我国古代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监控技术以及公安干警的侦查技术,所以导致了很多办案的办案件非常有限,但是我国古代同样也涌现出了四个办案的高手,这四位断案者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案发现场上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一、赵广汉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24:5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