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深闺制度下的女性,一生如在监狱,被偷窥就有生命危险
(说历史的女人——第1360期)
在历史上,尤其东方历史,男尊女卑的传统十分久远,比如中国封建帝制时期,女性的地位也比较低下。但是如果与邻国印度对比的话,在20世纪之前,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对于印度女性来说,已经是天上了。中古时期,女性世界也多局限于闺房,但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宽松的,尤以唐宋时期为例,当时女性的社会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甚至和男性平分秋色了。相形之下,20世纪之前,印度女性的深闺制度有多可怕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和描述来看,女性一生是如在监狱,甚至被偷窥还会有生命危险。那么在古印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来自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包括法律等条款)典籍《摩奴法典》写道:
“只有行乞者、唱颂者和婆罗门有权与已婚妇女说话。”
言下之意很明白,除了这三类人之外,其他的陌生男性是不能和已婚妇女交谈的。
在这本宗教兼法律的权威典籍中,对于女性的自由已经明确限制。但是实际情况,却比典籍条文限制更加残酷。最终,女性的一生,基本被限定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父家的世界,一个是夫家的世界。但是不管在哪个世界,对于女性而言,都如无形的监狱。
著名的社会学家潘迪塔·拉马拜在《高种姓印度教妇女》中对印度女性的命运进行了入木三分地描述:
“倘若一个家中,有男婴在一个女孩降生之后死亡,或者是在女孩降生不久以后死亡,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把这个罪安放在女孩身上。家庭中的人,就会把男婴之死的原因归咎到女孩身上,认为是女孩对男孩的诅咒造成的。那么这个女孩就会得到一系类不公平的残酷对待,首先是取一个很糟糕难听的名字,其次便是轻视、打骂、甚至仇恨。”
如果没有发生以上所说不幸的事,女孩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最低的,同为孩子,男孩可以享受更多的家庭福利,仅次于父亲,但是女孩则不同,要承担家里最糟糕的事情,干最累最脏的话。
等到出嫁后,女孩作为妻子,在夫家的地位,一样是最低,要听从丈夫、公婆的差遣,依然要承担家里的重担,而且其行动依然是受到限制的,不能随便外出抛头露面。等于是从父家的闺房进入夫家的闺房,也可以说是从父家的监狱进入夫家的监狱。自由,与她永远无关。
除了生活自由,婚嫁自由也是没有的。《摩奴法典》规定:
“本法典中,任何地方都没有规定嫁二夫的权利……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受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
现实之捆绑,来生之恐吓。古印度之女性的命运,就这样被此类典籍的规定锁死。想要突破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教之束缚,绝对不是容易的事。

第二方面来自约定成俗的传统。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死死的、不可突破的传统——古印度男尊女卑的历史传统,堪称世界之最。这种传统越顽固,女性的命运的改观难度就越大。以戴面纱为例,便可看出。
在印度,面纱几乎是女性的必备装饰。在印度的北部,一个女性如果出现在有男性的场所,切记这个场所一般是指她自己家里,在她自己的家里,但是有男性在场,切记这些男性还不是陌生男性,而是自己的家里人,比如公公、丈夫的兄弟之类的亲属,女性是必须要佩戴面纱的。佩戴面纱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对这些男性尊重。否则就离开有男性的区域,即便是在自己家里。
经过历史改革发展,在印度南部,这种有关女性佩戴面纱的情况有所改观。比如有男性在场,女性倒是不用必须佩戴面纱,但是她却需要做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男性在场的时候女性必须一直站立,以显示对男性的尊重。
这种传统十分可怕,用一整套习俗在区分女性和男性权利的同时,女性基本被残酷地隔离于社会,没有了解社会的窗口,更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其实,相对于《摩奴法典》的规定,更可怕的是在这种法典的影响下、继而形成的更为严酷的约定成俗的传统。除了上面所说的面纱问题,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问题,那就是被偷窥。
其实印度女性佩戴面纱,除了显示对男性的尊重之外,还有遮住面容不被别的陌生男性看到,以维护丈夫的尊严。因此,如果一个古印度已婚妇女被别的陌生男人看到,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印度社会学家、作家福勒夫人在自己的书中曾经记录了四个真实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早些时期,一位遵守深闺制度的富家之女想要打一个电话,在她去往电话所在的地方,要经过一条街道,为此在她出门之前,虽然街道已被提前清空,但她依然要坐在一顶四面用厚布遮盖的轿子里。当然是为防止被偷窥。
第二个案例是一位印度教绅士家里的花园需要修缮,所以请了一位工人来工作,结果邻居怀疑这位工人偷窥了他家的闺房,于是朝这位工人举枪射击,以发出严重警告。
第三个案例是一位妈妈在家里做事,听到儿子的哭声,原来儿子在门外的街道上摔倒了,她处于母亲的本能没有佩戴面纱就慌慌张张冲出去帮助儿子。结果她丈夫回来后,听人议论。他回家后,也没有表示愤怒,反而称赞妻子救助儿子,可是自从那夜之后,这位女士便凭空消失了。
第四个例子是一位女性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可是一位陌生男性从门缝中偷窥了她。结果女性的丈夫难以忍受,就杀掉了妻子。
如果有机会翻阅古印度的史料和近代的印度媒体资料,此类例子多到不胜枚举。

第三方面来自穆斯林男性。
除了印度宗教法典、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外,印度女性必须遵守深闺制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人对穆斯林男性的偏激看法,印度人认为穆斯林男性具有掠夺性和攻击性,会被觊觎。所以他们就采取面纱和深闺制度,以确保自己的女性不受侵害。

结语:总的来看,古印度的深闺制度是比较残酷的,虽然其严重程度,在古印度的地域和种姓间也略有差异,比如印度西北、北部等地区就较为严重。
虽深闺制度,在我们看来,如同牢笼。但在古印度时期,深闺制度却成为一种体面的制度,比如福勒夫人在书中曾写道:
“深闺制度……被视为流行且良好的行为方式。”
这一点可能才是最可怕的!
古代酷刑蒸刑,乃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将人给活活蒸死)
光听蒸刑这两个字都都一种让人胆战心惊的感觉,在我国古代酷刑之中有很多残忍的刑罚,比如妇刑、肉刑、满清十大酷刑等等,而今天我们所要讲到的就是古代蒸刑这种刑罚,它也是位列与满清十大酷刑之一,那是相当的残忍变态啊!比起骑木驴刑、铁裙之刑、女巫的椅子、开花梨刑也是不遑多让,下面就来一起看看。满清十大酷刑之蒸刑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6:41:320000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同样面临战争(分身乏术)
甲午中日海战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北洋水师在这场战争当中全军覆没。事实上清政府当时不止有北洋水师这一支水师军队,此外还有南洋水师以及福建水师。由于福建水师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十几年就已经因法军偷袭而覆灭,所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南洋水师为什么不帮北洋水师呢?南洋水师为何不帮北洋水师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21:330000项羽与刘邦是兄弟吗 项羽与刘邦最后一战叫什么(是)
项羽和刘邦是结拜兄弟,两人之间的最后一战被称之为垓下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作为楚汉的最终争霸,对历史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项羽和刘邦之前已经做过约定,东西两边互不侵犯,后来由于刘邦听从手下谋士张良和陈平的建议,就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当时刘邦将五路大军分别派出,对项羽发动了最后的攻击,项羽自知无能为力,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在乌江边杀敌达数百人之后自刎而死。刘邦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6-17 22:12:270000孙中山去世后,袁世凯之子送来28字挽联,字字深意后人争论不休
辛亥革命后,胜利的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抢去,在孙中山先生退位后,袁世凯成为了民主中国的独裁统治者。他甚至竟然公然撕毁合约,篡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果实,孙中山毅然决然地再一次领导革命党人,在全国开展了针对袁世凯复辟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护法运动”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5:51:490001苻坚简介:前秦帝国第三位皇帝(统一了黄河流域)
古代有许多任皇帝,有些时代的皇帝是十分残暴的,比如说五代历朝的皇帝就大多以残暴著称,不过前秦时期有一个皇帝却十分的仁善,那就是苻坚,他是前秦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在一群残暴的乱世强人中是一股清流,那么接下来就跟探密志的小编来了解一下苻坚吧!苻坚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29:1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