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恩泽不惜掉脑袋 帮助皇太极扳倒太子代善 那么她的结局如何?
(说历史的女人——第1054期)
后宫,乃是皇帝的妻妾生活之所,朝堂乃是帝国的议政之所。
自古,后宫和朝堂都是各自独立的。从帝国的统治者立场来看,最忌讳的也莫过于后宫干政,以及和朝堂大臣有联络,当然更别说大臣染指后宫了。
可是皇帝的戒律命令虽然严酷,违反的,都基本没什么好下场。可是古语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很多时候,所争所夺、所努力所奋斗的目的,也无非是名利而已。自古,能超凡脱俗摆脱名利困扰者并无几人,更何况芸芸众生哪有那么高的造化和修为?故,名利之争,可以说是庸常人一生的主业。
皇帝后宫之妻妾,尤为明显。一般的凡人,除了为衣食奋斗,也可能会有子女之烦扰。总之,俗事繁多。但皇帝后宫之妻妾,一生很可能就一件事: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获取皇帝之恩宠、并保住其恩宠。
然这并非易事,原因在于,皇帝只有一个,而后宫妻妾之数目则是随时都在增加。绝色的貌美女子,在皇帝的后宫,从来都不是稀罕物,因此也无法显示其“物以稀为贵”。被冷落、被忽略,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那么怎么办?
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想方设法争取,一条是认命等人老珠黄等生命耗尽等死。
而实际情况是,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女人入宫之后,都曾经用过第一条,不过想争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事大概比参加高考的竞争更为激烈。比如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就在第一轮竞争中被淘汰了,在李世民时期,做了十几年的默默无闻的小才人。
所以,到最后,胜出的女子也就那么几个,大多数都只能认命,沿着第二条道走下去,走到人老珠黄,走到老死或被安排殉葬之类的。
那么胜出,真的如此难吗?
当然难!而且是非常难!
因为即便胜出,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女人德恩泽。
她叫德恩泽,网上许多地方都写作“德因泽”,大概是错误的,至少笔者没有看到严肃的史家如此写。比如史学著作《清朝皇嗣制度》中都写为“德恩泽”。
在《清史稿》中,对德恩泽也没有专门的记载,有关这个女人的资料,只在有关皇太极的零星记载中出现。

德恩泽,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妾。
她是怎么来到努尔哈赤的后宫?大概不是明媒正娶,其出身也不会是望族或部落头领,但凡稍微显贵,都会略作交代的。
因此,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是作为战利品被努尔哈赤带回,或者由其他人献上,然后纳入后宫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卑贱的来历,导致她得到努尔哈赤的宠幸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极有可能就宠幸了一次,便再无暇顾及,所以使得这个德恩泽一直没有生育女子。
作为皇帝的女人,想混出头来,除了资深的出身背景作为依靠之外,还要靠生育能力。自古,母凭子贵的例子多了去。可德恩泽没机会生育子女,母凭子贵的出路也就被关死了。
那么怎么办?冒险!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
那么怎么通过冒险求富贵?
德恩泽选中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一个是求富贵的后宫怨妇!
一个是暗藏野心的贝勒!
这个联合不错,默默无闻的小老婆德恩泽无人关注,城府极深的皇太极野心隐藏极好!
真是一对黄金搭档!
德恩泽选择皇太极,原因是他们都有敌人,而他们敌人有利益关系。

这个利益关系来自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曾经说自己死后,要把子女和妻妾,都交给当时的太子代善照顾。
但这一说,却引起了努尔哈赤大老婆阿巴亥的关注,她甚至开始未雨绸缪,向代善示好,以期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关照。
虽然,这不过是人之常情,但这样以来,其中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很多。
这个机会,就让德恩泽和皇太极给抓住了。
他们男女联合、内外联手,终于找到了一个把柄。
此把柄就是阿巴亥给代善及各位贝勒送食物,但问题是皇太极收下之后,没有吃,而太子代善接受后,还吃了。
此外,阿巴亥深夜初入太子代善的府邸。
前一条是可疑的,德恩泽是如何知道代善吃了,而皇太极没有吃呢?
后一天更是传言,并未实际的证据。
但是当德恩泽来到努尔哈赤那里状告阿巴亥的时候,努尔哈赤闻言大怒,怒不可解,当时就驱逐了大福晋阿巴亥。
德恩泽和皇太极的这次联手之戏,非常成功,实现了双赢:无名无分的德恩泽升为侧妃,太子代善失宠,皇太极渐渐露出头角。
抛开皇太极不说,单就是从德因泽的角度来看,扳倒阿巴亥,她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作为一个在后宫奋斗的女人,她的努力有了回报,可是上升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是有感情的,另外,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而且是非常杰出喜欢的儿子;因此,不久之后,阿巴亥又稳坐皇后(大福晋)之位。
其二是如此以来,德恩泽的境况显然不容乐观,她除了升为侧妃之外,得到了和努尔哈赤一桌吃饭的荣誉之外,并没有别的实惠,比如生儿育女。

实际上,德恩泽能够活着已经是幸运,因为后来努尔哈赤重新恩宠阿巴亥,就说明他已经判断出了之前是冤枉阿巴亥的。这样以来,诬告阿巴亥的德恩泽,岂能有好果子吃?努尔哈赤没有对其治罪,原因可能有2点:
第1点是故意不治罪,以此警告阿巴亥,不可再犯错。
第2点是怕治罪,牵涉其他人,毕竟是自己的妻妾,影响不好。
因此可以说,德恩泽的上位是在刀尖上跳舞,冒的是掉脑袋的危险。那么德因泽不惜掉脑袋,帮助皇太极扳倒了太子代善,那么她的结局又如何呢?
按理说,德恩泽帮助皇太极如此大忙,皇太极应该感恩才对。可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上了继承人的宝座之后,率先做的两件事却是:第一让努尔哈赤的皇后阿巴亥陪葬;
第二则是让这个帮助过自己的德恩泽也跟着陪葬。
阿巴亥陪葬,倒可以理解,因为阿巴亥还年轻,且为人机警,颇有手段,加上她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枭雄之才,对于皇太极而言,那是天大的威胁。
反看,德恩泽,没有背景,没有子女,孤家寡人一个,可是德恩泽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通过诬陷手段扳倒了太子代善,这事如果曝光,对于皇太极的名声不好,继承人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他的皇位甚至可能不保。所以,灭口,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总的来看德恩泽的人生,是千万个后宫悲剧中的一个而已。她原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想助皇太极扳倒太子代善之际的同时扳倒皇后,以提高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却不料好梦刚成,却不长久,反招惹一身洗不掉的是非,等到皇太极继位后,又给她来了一个杀人灭口。至此,弱女子德恩泽的人生凄凉落幕,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满楼)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皇嗣制度》。
明朝灭亡的真蹊跷,它为何而灭亡的?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身亡,满清铁骑入关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蕞后一个封建王朝。崇祯是明朝的蕞后一任皇帝,他登基时,明朝就是一个烂摊子。一提起明朝,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天子守国men,君王死社稷”。其实说的就是朱棣qian都和崇祯帝上吊的典故,作为一个君王都可以以身殉国,那么作为一个臣子,是不是更应该追随帝王去殉国,“无事袖手谈天下,临危一死报君王”,这才是臣子的风骨。我要新鲜事2023-08-28 19:58:460000太过自负的马谡,兵败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街亭之战,马谡对水源的保护没有意识到其决定生死的重要性,如果战前布阵时水源派住足够的部队,而不用战时临时去支援,蜀军有足够的部队能够坚守住水源而不用支援的话,那么就只剩下看双方的决斗的胜负了。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2:330000老农家里发现圣旨 专家建议上交国家(真实圣旨)
老农家里发现的圣旨是皇帝赐给先祖。甚至作为古代皇帝下达命令,颁布一些重大决定或者是重要言论的工具,一般只有官员是能够拥有的,普通人是很难见到。然而在河北的一位农民的家里却发现了一道圣旨,农民表示是祖宗留下来的传家宝,可是专家却建议说上交给国家。真实圣旨我要新鲜事2023-08-09 20:57:4500002009年贵州神童考上985,茅台承诺资助4年费用,为何仅1年就停了
2009年贵州一13岁少年考上了985,却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茅台集团听说了,直接给予承诺,愿援助其4年供少年上大学,结果在少年学霸进入大学1年后,茅台集团却放弃了对这位年少学霸的资助,这是为什么?说到13岁考取985的学霸廖崴,就不得不提的就是他那令人吃惊的学习能力。1996年,廖崴出生在贵州的一户务农家庭。父母两人文化程度不高,自然没有对刚出生不久的廖崴抱太大希望。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0:06:370000古代的知县和县令 有多大的区别(古代官员)
知县的权利要比县令大的多。在古代最低一级的行政官员就是七品芝麻官儿的县级官员,不过县级官员不管是放到现在还是放到当时来看,都是一方父母官,手里有着非常大的权利,在大家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县令和知县这两个词语。有不少人都觉得这两个官职只是不同朝代或者不同地区的人叫法不同,而他们的官职是完全相同的,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则是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两者的职位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2:09:050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