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师门、毒杀师兄的李斯有什么历史贡献和过错?
(说历史的女人——第1157期)
中古历史上,有几次重大的转变,比如五胡乱华等,但是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秦一统。秦一统之前的历史,是诸侯制,天下奉行王道。而秦一统之后的历史,变成了集权制,尊崇的是霸道。王霸之道,虽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除了统治性质之外,在文化伦理层面,也有着重要的区别,秦以前是百家争鸣,秦以后是独尊儒术。而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人物,即李斯——他师从儒家大师荀子学习儒学,却在后来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并且为了保住自己的权益,不惜残害自己的师兄韩非子,但是更为有趣的是,在日后的发展中,他却又成了师兄韩信思想的忠实信徒,一生毁誉参半,功劳和过失形成对立之势态。
李斯一生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师从儒家荀子,却成法家代表。

李斯一生变化如此之多,很不符合一个儒家学子的表现。不过,这一方面跟时局有关,一方面跟李斯的性格有关。在公元前247年,李斯拜别自己的老师荀子去秦国的时候,荀子已经有了担心,荀子的担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天下列国争雄日烈,遵从儒家所推崇的王道者已经罕见,列国都已霸道为标,积极开疆拓土,尤以秦国表现最为明显。所以,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作为儒家弟子李斯想到秦国去谋发展,恐怕难有机会,要知道荀子也曾到秦国寻求舞台,结果被秦昭王礼遇有加,却不予重用。
第二个方面是李斯这个人头脑灵活,比较聪明。荀子又担心他为了谋求实际的利益,会失掉一个儒家弟子该遵行的道。故此再三交代:“勿违为师之道。”
结果,李斯来到秦国之后,恰逢秦国换君,旧君秦庄襄王死了,13岁的新王嬴政继位,而秦国的大权呢却紧紧握在吕不韦和皇太后赵氏手里。
在此情况之下,想进入秦国的上层,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先依附到权相吕不韦的麾下。吕不韦是著名的大商人,别人投资谋利,他投资助人谋国,结果大获成功。事成后,位居人臣。可是他毕竟是商人,治国不能拿经商那一套,但他有钱有权,可以招募天下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助其治国。当时吕不韦的相国府,俨然就是秦国最大的人才库。
但李斯是大才,虽然名气不大,可是大才必有其特殊之处,所以不久就引起了吕不韦的关注。吕不韦封李斯为郎官。所谓郎官一职,最初在战国时期设立。根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的记载,古之郎官,乃为护卫帝王之官。因此可知,这个官,级别不高,但是很重要,因为他是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的。
不过吕不韦让李斯来担任这个官,显然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护卫秦王嬴政,实际则是吕不韦之眼线,为其收集皇帝的情报。
从此刻开始,李斯为了谋求发展,已经抛弃了老师荀子的教导——“从道不从君”,当然也违背了儒家之道。不过在战国末期,列国纷争之烈,已入烈火熊熊,儒道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李斯之抛弃也可理解。
李斯在担任秦王嬴政的侍卫官时,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吕不韦的担心是对的,秦王嬴政是要防备,可是比起吕不韦的心思,李斯更发现了秦王嬴政虽然年幼,却心怀大志,是位少年雄主。于是,李斯经过慎重权衡之后,依然背离了吕不韦,投靠了秦王嬴政。
可是在如何辅佐秦王嬴政这个选择题上,李斯也是经过一番思量的。他是儒家弟子,老师荀子教的是王道治国,但秦尚霸道。若他向秦王进言儒道治国,那么结果不但行不通,他自己在秦王嬴政那里获取表现的机会恐怕就大打折扣。
为此,为了发展,他不惜彻底抛弃了老师荀子之教和儒家道统,果断选择了霸道之策,在其后的行事中,更是采取法家之手段、权术。比如他给秦王献瓦解六国之策,派遣谋士往列国,带着重金和杀手,能用钱解决的就用钱解决,不能用钱解决的,则用杀手将其处决。列国君臣关系被分化后,他则建议秦王嬴政派良将带重兵去攻打。
法家的核心思想“重法、重势、重术”,真正被贯彻执行最彻底的,当属李斯,比如在对待师兄韩非,也是法家权术的一个表现。
第二时期:残害师兄韩非,却成师兄信徒。
秦之重法,使得作为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也颇受秦王喜欢。
故此,韩非到秦国后,秦王嬴政重用。
不过这时候,李斯提出了灭六国之策,在李斯的规划里,六国之韩国首当其冲,要率先被灭。但同样受到重用的韩非对于李斯这个大计划没什么意见,不过对于先灭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应该先灭赵国。
作为旧日同学,李斯非常了解韩非,韩非不但满腹经纶,而且辩才一流,令李斯不如。故此,李斯担心韩非在秦王嬴政面前,一番神采飞扬深入浅出的演讲,就能改变他的灭六国之策。而这可是李斯的立功机会,岂能被韩非坏事?

于是,李斯先见秦王嬴政,诬陷韩非乃韩国之说客,等等。结果秦王嬴政当时震怒,令人把韩非下狱。韩非写书信,欲呈给秦王嬴政,结果被李斯暗中使人拒绝。紧接着,韩非在李斯的密谋操作下,被逼服毒自杀。但秦王嬴政事后思量,觉得后悔,欲赦免韩非,然此时韩非已经服毒自杀了。
逼杀师兄韩非后,就无人再能和李斯竞争。不过韩非死后,李斯在以后的仕途生涯中,所贯彻的治国思想基本全部都是韩非的法家著作思想,成为韩非法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成为韩非的忠实信徒。
第三时期:功过对立。
李斯在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最大功劳。论其功,除了灭六国之策外,还有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单位、统一货币、制定了《秦律》等。尤其是结合法家思想、法经等制定的《秦律》,基本成为后世历朝历代最早的法律范本。比如刘邦建汉,采取的制度就是秦制,法律也是秦法。
但是李斯之过也极其明显,最大之过,不是妒杀韩非,而是废书坑儒。这在中古史上是重大的事件,后世向来都认为此罪之祸首为秦王嬴政,实际不然,献策者乃是李斯。

这一事件对于历史的影响是致命的,废书坑儒之前,列国学派虽有争论,但都可并立于世。但自李斯废书坑儒之后,天下学派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摧毁,这为汉之“独尊儒术”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故此说李斯之功和过,都非常明显,可谓是翻手为云为治国奇才,覆手为雨又是历史罪人。
(文/说历史的女人·钗头凤)
参考资料:《李斯列传》。
中国文坛首位共产党员,临终提交恢复党籍诉求,去世5天中央决定:党龄从1921年算起
本篇来说一个特殊的中国共产党员,说他特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殊之处是,他是一位文学大师,在中国文坛、甚至文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二个特殊之处是,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可以追溯到1921年建党之初。这位特殊的人物,就是茅盾。茅盾原名叫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第一个部分是早期参加革命事业。在1896年7月4日,他于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书香之家出生。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2:15:120000古代当驸马有多难 婚后生活又是怎样的 (婚前要先试婚)
在古代的驸马是非常难的,要想结婚,婚前还要试婚,结婚后的生活也不好。很多人在看影视剧的时候都觉得只要是考上状元之后就能够娶了公主,当驸马医生,荣华富贵,可实际上真正的古代驸马并不是和影视剧之中一样的,反而是非常的难,不光要才华初中,还要面容长得俊秀,懂很多的规矩。最奇葩的是在结婚之前还要去试婚,真正的生活也不像影视剧中如此的美好。古代挑选驸马我要新鲜事2023-04-08 00:52:470007皇太极为何会爱上海兰珠?两人最终结局如何是否圆满
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努尔哈赤,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因为太过于优秀,努尔哈赤才破例选他为太子,皇太极的功绩值得人讨论,他的私生活也是值得讨论的,他和海兰珠,孝庄的爱情故事让人艳羡不已,一起看一下海兰珠和皇太极。一、海兰珠和皇太极的爱情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38:060002欧洲人多数人都是蛮族后裔吗(不是)
欧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陆,其遗传多样性和历史变迁相互交织,塑造了现代欧洲人的遗传背景。虽然欧洲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迁徙和征服,但不能简单地说现代欧洲人大多数是蛮族后裔。一、欧洲人的多元遗传背景我要新鲜事2024-02-03 21:04:490001郑州最活该钉子户,2010年南水北调因他被逼改道,如今后悔不已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全线开工,许多拆迁户诞生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另一个角色--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个词“钉子户”!郑州的郑大爷一家,就是这无数个钉子户中的一员,政府怎样协商都不搬,最后竟逼着南水北调改道!原来,当初因为南水北调要经过郑州的缘故,郑州政府便对干渠经过地进行了征地拆迁,征地之中就包括郑大爷所在的石羊寺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17: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