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后,诸葛亮淡淡地说出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公元二二零年,成都,汉中王府内。刘备此时瘫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浑身发抖,全无了昔日与曹操决战时的汉中王气概。
就在刚刚,使者送来了一个几乎让刘备气晕过去的消息:荆州失守,关羽战败身亡。
昔日桃园结义时发出的誓言“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就仿佛发生在昨天,失去了异姓兄弟的刘备怎能不伤心,不过随后,使者又带来了一个令他愤怒的消息:刘封不援关羽,丢失上庸。

使者告知细节后,刘备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个长子,在关羽求援时不愿意发兵,并且在之后丢失了上庸三郡,现在已经败退回到成都。
不知该如何责罚的刘备望向了诸葛亮,诸葛亮摇着自己的羽扇,随后对刘备说了十一个字,听后,刘备果断下令:赐死刘封!
那么,诸葛亮说了那十一个字究竟是什么?
孙刘联盟在赤壁大战击败曹操后,刘备开始了势力的壮大,先是和孙权“借”了荆州,然后又轻取南方四郡,之后更是西入益州,击败刘璋。
不过,也正是在益州对峙的时候,诸葛亮、赵云和张飞几名刘备的得力助手也分别进入益州,只留下关羽留守荆州,这也为之后的襄樊之战埋下伏笔。
攻取益州后,刘备又在汉中与曹操迎来了正面决战,曹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被刘备在汉中正面击败,至此,刘备势力达到顶峰,并且自立汉中王。
刘备的崛起,不仅让曹操忌惮,就连刘备的盟友孙权也开始不安起来,刘备占据了西方益州、北方汉中以及重要的荆州地区,实力已然超越孙权。
三方势力一旦有所失衡,那么必然会导致另外两方势力的不满。而据守荆州的关羽屡次挑衅东吴,这更令孙权怒不可遏。

此时的关羽,得知汉中大捷后,自己也率兵开始北上伐曹,意欲直取襄樊。关羽利用大雨之势,水淹七军,降了于禁,斩了庞德,一时间威名无两。
曹操帐下司马懿献计,离间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让孙权配合曹操一起攻打关羽,事实证明,孙权也早已有了想要攻打关羽的想法。
孙权的大都督吕蒙假装患病回家,并且向关羽示弱,关羽放下戒心将南方的军队全部调往北方,南方出现空隙。
于是,曹操和孙权双方暗中合作,孙权先是从南方出兵,占据了关羽在南方的势力,并且降了本就对关羽不满的糜芳;北边襄樊的曹仁也见机攻打关羽,关羽陷入包夹之中。

要知道,那时的消息传播的速度非常慢,当初诸葛亮几人从荆州去往益州也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关羽在荆州地区要想求援,只能找刘封。
刘封作为刘备的长子,此时正据守在上庸地区,和荆州相距不远,向刘封求援无疑是关羽的第一选择。
可令关羽没想到的是,他派遣廖化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上庸,可廖化到了上庸求援时,却遭到了刘封拒绝,这是为何?
据《三国志》记载,“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意思就是,刘封认为当时上庸刚拿下不久,此时发兵,容易动摇上庸军心,上庸可能会因此沦陷。

事实上,关羽是在自己围攻襄樊的时候请求援兵的,那时候的关羽还没有陷入绝境,反而是士气正盛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刘备在之后怪罪刘封不发兵支援关羽,更是有人认为刘封不支援关羽,是他被赐死的原因。
其实不然,具体原因后文再讨论。而且,理智分析的话,刘封的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首先,刘封的确是刚刚占据上庸不久,确实不便出兵救援;
其次,彼时的关羽哪怕是处于腹背受敌的情况,由于兵力差距和所需时间,哪怕刘封带兵前去救援,也未必能够起到作用。
刘封只不过是在两件事情上面做了合理的取舍,可以说刘封有过,但是不至于把他归咎于关羽生死的原因,这一点也不至于让刘封被刘备赐死。
影响刘封最终命运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刘封的出身。

刘封确实是刘备的长子,但是却不是亲生的。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先主至荆州,以未有子嗣,养封为子。”
刘封本名其实是寇封,是刘备认的义子。
刘封和刘备并没有血缘关系,不过由于刘封性格很受刘备喜欢,所以刘备也的确是将他当作亲生儿子来对待的。
也是在那段时间,刘备真正的长子刘禅出生,所以刘封的位置其实很尴尬,刘备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才认他为义子,结果那段时间刘禅又出生了。
不过当时的刘备实力不大,满脑子担心的都是如何从曹操手下逃生,刘封作为一个武将,在刘备人手短缺之际依然很受重用。
刘备一行离开襄阳躲避曹操追兵的时候,刘封立下过一些战功,不过真正让刘封得以表现的,是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

那时的刘备正驻扎在蒹葭关和刘璋对峙,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便从荆州从南方一路攻入益州,刘封也赫然在列。
“溯流西上,所在战克”,一路上,刘封随同张飞等将一路上是屡战屡胜,攻无不克,立下了累累战果,此战后,刘封也被刘备升为副军中郎将。
随后,在与曹操的汉中之战里,刘封更是骑马前往曹操阵前,挑衅闭门不出的曹军,气得曹操大骂:刘备你个买鞋小人,竟然派你的假儿子来挑衅,等我黄须儿子曹彰来再和你斗!
这一战后,刘备方实力大增,刘封等人也一同升官。
随后,之前和法正一起投靠刘备的孟达即将攻打上庸,刘备便派遣刘封一同前往,二人随后顺利取下上庸,刘封担任太守。

这样看来,哪怕刘封不是刘备的义子,凭借他的武艺,凭借他的战功,刘封未来可谓是一片光明,而且,刘封此时年龄也才二十多岁,可以算是刘备帐下第二代武将的天花板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刘备义子的这个身份,迟早会导致刘封的悲惨结局,因为在这一年的秋天,刘备正式立刘禅为太子。
当然,刘备还没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那些所谓的皇家子弟内讧的事情还不会发生在刘备的后代身上,刘封只需要好好表现,刘备并不会冷落他。
问题就出在这,刘封到了上庸之后,他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刘封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对于据守一方,管理领土这些事情毫无天赋,况且上庸本就是一处混乱的地方,乱世之中经过几个势力的管理,城内问题十分繁多。

作为刘封搭档的孟达却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本是文官出身,加上以往也曾担任过太守,所以对于治理方面的事务游刃有余。
按理说,刘封孟达一文一武治理上庸应该得心应手才对,可刘封自恃身份高贵、战功显著,所以,屡次对孟达出言不逊,这导致二人之间矛盾频发。
孟达也并不是任人欺负的性格,多次在背后说刘封坏话,刘封得知后,一气之下将孟达的仪仗队夺了过来,相当于是直接打了孟达的脸,于是孟达开始心有企图。
要知道,当初拒绝关羽的求助,孟达也有份,所以在关羽兵败之后,孟达害怕被刘备怪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写了一封信给刘备,然后带领自己的部队向魏军投降。

就这样,本事一心想要在上庸做出一番事业的刘封,最终却把孟达气走,上庸也变得混乱不堪,刘封的后果,可想而知。
刘封逃回成都时,刘备正在气头上、关羽的死、上庸的丢失、孟达的叛变,刘备一股脑全怪罪于刘封。
即便如此,刘封毕竟是自己的义子,何况武艺高强,战果累累,是蜀军中生代的顶梁柱之一,刘备哪怕是再气愤,也没有要取他性命的意思。
可诸葛亮的十一个字,却让刘备下定决心要处死刘封。
显然,对于刘封,诸葛亮有自己的看法,刘封败退回到成都后,刘备在如何处置刘封的问题上考虑了很久,诸葛亮则是说: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刘封为人刚猛无比,在以后(刘备去世后),恐怕没有人能够制约刘封。

诸葛亮随后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刘备也下定决心,赐死刘封。刘封受到命令后,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随后自裁。
再看诸葛亮所说,其实这才是刘封被刘备赐死的根本原因——封刚猛,难制约。
不得不说,诸葛亮对于刘备内政的考虑还是十分周到的,毕竟刘禅刚立为太子,比起刘封,刘禅似乎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何以服众?
哪怕是能够服众,可刘封也许不服。
正如前文所说,刘封性格刚猛,在上庸时就因为没有人制约自己,多次欺辱孟达导致其叛变,指不定以后刘封会仗着自己的战功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一点,其实和多年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着莫名的相似,马谡丢了街亭之后,为了杀鸡儆猴,严肃军纪,诸葛亮含泪斩了马谡。

而对于刘封,诸葛亮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祸端,可以说是“莫须有”的罪名,就让刘备赐死刘封。
当然,诸葛亮和刘备还是用“不助关羽”以及“欺辱孟达,丢失上庸”这两个原因作为刘封的罪名将其赐死,也就是说,刘封如果守住上庸,还是有机会活下去的。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孟达选择向魏军投降,并且在投降之后,孟达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封,信中的内容是劝刘封也降魏,不过被刘封拒绝了,从这里来看,刘封对刘备是忠心的。
面对魏国大军,刘封也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率军出战,仅仅用三个回合就击败了孟达。
不过之后遭到夏侯尚和徐晃的围攻,可刘封还是凭借自己的武艺逃了出来。
要知道,徐晃作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其武艺可想而知,而刘封能够从他和夏侯尚的手中逃出,也足以证明刘封的勇猛,这也更令人为他的悲惨结局所惋惜。

之前投降的上庸太守申耽也趁机叛乱,和城外的曹军里应外合,上庸立即失守,刘封只能撤退,到达成都的时候,刘封身边只剩下一百多名士兵了。
估计刘封自己也没有料到,回到成都后,等待自己的会是因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样的原因而被赐死。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个国家在自己国内都不免会有矛盾和内乱,不过蜀国在这之中,做得无疑是最好的一方。
先说曹魏,曹丕即位后,狠心解决了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兄弟,就连猛将曹彰也没能避免,之后更是逼迫曹植写下了《七步诗》,无不让人感慨皇家子弟之间的无情和冷漠。

吴国的皇室内乱是最为严重的,孙权去世后,吴国政权陷入混乱,就连吴国功勋人士陆逊也因为卷入皇权的争夺而去世。
相较之下,蜀国的阿斗似乎就显得比较高枕无忧了,在蜀国内部似乎并没有任何在政权方面的争夺,蜀国也显得更有“人情味儿”一些。
相较于帝位的争夺,蜀国内部的矛盾也就只有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争夺,同为辅君大臣,诸葛亮选择的是以国事为重,全力北伐。

直到李严因为粮草调运不周,才被诸葛亮革除官职,不过“做人留一线”的诸葛亮把李严的官职留给了他的儿子。
抛开魏蜀吴三国,哪怕是之前的袁绍,据守北方大片领土,最终也因为两个儿子互相争权,败光了所有家产;荆州刘表的两个儿子也存在分歧,最终刘表的荆州也被曹操所取。
综上所述,诸葛亮非常注重国家内部的团结,或许,哪怕关羽没有战败,刘封没有丢上庸,诸葛亮依旧会找机会给刘封定罪也说不定。
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是武艺高强的年轻战士,是屡建战功的威猛将军,可最终却因为关羽战败,孟达叛变,上庸丢失而被刘备责怪,最后更是因为诸葛亮所说的“无人制约”而直接被赐死。
刘封在未来有没有反心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至少,蜀军确实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没有出现过因为争夺帝位而导致的混乱。
作为皇子的秦异人 为何会被当成质子(政治求和)
秦异人和其母在后宫不受宠被当质子求和。在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外交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秦异人作为秦庄襄王的儿子被当成质子送往赵国,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各国之间经常进行联姻和交换质子等外交活动。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了与赵国建立稳定的联盟关系,便将秦异人送往赵国作为质子。这不仅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是为了确保秦赵之间的和平与稳定。秦异人的身份背景我要新鲜事2024-01-24 20:38:000000蒙山大佛佛首消失598年谜团,专家认为有三种可能,但第2种最可恨
在中国古代,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就一直十分兴盛。在此历史背景之下,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寺院,比如空相寺、少林寺、白马寺等,当然同时也产生了产生了许多大佛像,比如四川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弥勒佛坐像,高七十一米,是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光铸造时间前后就高达九十年。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尊大佛,跟乐山大佛不相上下,甚至比乐山大佛的历史更为久远,这座大佛叫蒙山大佛。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56:330000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每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生肖和特别的意义
现在我们一天被分为24小时,而在古代的时候,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今天来和大家说说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每一个时辰都有相对应的生肖和意义,这些时辰是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和日常作息总结出来的,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关于十二时辰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52:580006清朝储秀宫是谁住的,最有名的居住者就是慈禧(皇后居住的宫殿)
储秀宫是北京故宫内西六宫之一,修建的十分精美大气,是一座知名度比较高的寝宫。那清朝储秀宫是谁住的地方呢?是清朝时皇后居住的地方,最有名的居住者就是孝钦显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下面来说说储秀宫曾经的主人。居住顺序是:孝和睿皇后——孝慎成皇后——孝钦显皇后(慈禧)——婉容(末代皇后)——孝哲毅皇后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3:120001只爱诗文不爱策问,社交小达人,卢纶
唐朝有一个才子诗人,虽然学习不好,科举考试从来没有考上,但是这个人写诗写得好,而且特别会来事儿,他曾经创造了一个成语叫作“八面玲珑”。“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18: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