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郭沫若送苏联的这件国礼 其实是一件古代发明的“赝品”
据了解,1952年郭沫若要出访苏联,他请我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作为国礼送出。可是,让我国科学院的专家没想到的是,复制司南并不顺利。他们用尽了办法,却发现用天然磁石制作的勺子就是不指南,原因是磁勺和底盘之间的摩擦力太大了,磁力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即使将底座从木盘换成青铜也不行。这使得司南的复制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在1945年就是根据《论衡》里面的记载,考证出司南应该是勺形的指南器具:底座是一个外方内圆的盘子,中间是一把勺子样的磁石。细长的勺柄是S级,扁平的勺口是N级。底座是个光滑如镜的青铜盘,随意在这个底座转动勺子,勺柄指向正南方,勺口指向正南方。司南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石的南北极分别指向北方和南方。之后出现的指南针,也是依靠这个原理工作的。小小的指南针,在没有GPS定位仪的年代,成为西方航海家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最终,工作人员努力把磁勺打磨得极尽光滑,这具“司南”才能指向南方。虽然早在1945年,王振铎就声称成功复制天然磁石司南,但是后来的专家只看到相关的论文,并没有见过实物。看来,司南跟东汉的“候风地动仪”、北宋的“水运仪象台”一样,都是古代的“神器”。
尽管司南没有留下实物,但它作为一种导航仪器,对于古代中国的航海和探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为现代的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参考价值。
同时,司南的复制过程也表明,尽管古代发明留下的文献资料十分珍贵,但在实际复制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古代科技的珍贵性和宝贵性,同时也更加重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挑战现有的技术极限,寻求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珍视和传承古代科技的智慧和创造力,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商人豪捐1000万美金,却无人敢要,邓小平:我来接受这笔捐赠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经过十年动荡发展不前,而改革开放的到来虽然改变了这种局面,但是经济底子的薄弱使国家对于资金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就在这时,一位爱国商人自愿为祖国无偿捐献1000万美元。然而,从国务院到国家部委,却没有人敢出面拿这笔钱。其中缘由,只是因为此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这个商人到底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小要求呢?而这笔捐款最终能否顺利捐献呢?初入北京遭遇困境,“一房”难求始下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34:170001古代一位“懒”皇帝 用自己姓氏作国号 如今该姓成广州第一大姓
他就是南北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在我国历史上,建国者常常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行和统治地位而选择国号。通常国号不同于朝代,而是代表着一个部落或联盟的名字。然而,有一位古代皇帝却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独特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7-28 20:39:010000商鞅变法 透彻洞察人性 让弱秦崛起为强秦
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51:1800012015年,天津一家四口吃馄饨后3人殒命,警方上门调查也住进医院
2015年夏日的一天,天津东丽分局的民警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电话里的女声急促而又害怕:“警察同志,我们这儿有四个人昏迷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你们快过来看看!”接到报警电话后,警察局立即派遣几名警官前往现场。案发现场在一处仓库改建的房子里,警察刚刚到达此处,就看到地上倒着一个男人,已经没有了知觉。得知屋内还有三个受害人,几个警员便立即去往屋内。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3:41:320000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 崇祯皇帝死后又有多凄惨呢
崇祯皇帝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死之后明朝宣布灭亡,他从开始当皇帝到死过程一共才十一年,当皇上的时间是比较短,后来被反王李自成逼得逃亡到别的地方,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活着太屈辱,就选择自缢,那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一起来看一下。一、崇祯皇帝是赵一柱埋葬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19: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