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郭沫若送苏联的这件国礼 其实是一件古代发明的“赝品”
据了解,1952年郭沫若要出访苏联,他请我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作为国礼送出。可是,让我国科学院的专家没想到的是,复制司南并不顺利。他们用尽了办法,却发现用天然磁石制作的勺子就是不指南,原因是磁勺和底盘之间的摩擦力太大了,磁力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即使将底座从木盘换成青铜也不行。这使得司南的复制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在1945年就是根据《论衡》里面的记载,考证出司南应该是勺形的指南器具:底座是一个外方内圆的盘子,中间是一把勺子样的磁石。细长的勺柄是S级,扁平的勺口是N级。底座是个光滑如镜的青铜盘,随意在这个底座转动勺子,勺柄指向正南方,勺口指向正南方。司南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石的南北极分别指向北方和南方。之后出现的指南针,也是依靠这个原理工作的。小小的指南针,在没有GPS定位仪的年代,成为西方航海家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最终,工作人员努力把磁勺打磨得极尽光滑,这具“司南”才能指向南方。虽然早在1945年,王振铎就声称成功复制天然磁石司南,但是后来的专家只看到相关的论文,并没有见过实物。看来,司南跟东汉的“候风地动仪”、北宋的“水运仪象台”一样,都是古代的“神器”。
尽管司南没有留下实物,但它作为一种导航仪器,对于古代中国的航海和探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为现代的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参考价值。
同时,司南的复制过程也表明,尽管古代发明留下的文献资料十分珍贵,但在实际复制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古代科技的珍贵性和宝贵性,同时也更加重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挑战现有的技术极限,寻求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珍视和传承古代科技的智慧和创造力,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81年杜聿明逝世,其妻将葬礼一推再推,无奈下葬时道歉:对不起你
1981年5月25日,北京,杜聿明故居。房间里,杜聿明的遗孀曹秀清面无表情地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大门口。此时,距离杜聿明去世,已经过去了18天。而曹秀清,也已经足足等待了18天。党中央希望为杜聿明举行追悼会,并将其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决定,早在十几天前就传达给了曹秀清。可她一次次泪眼婆娑地向工作人员请求,让他们再等等,再等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9:27:320001三国与五代十国对后世影响为何差别很大(时期不同)
五代十国跟三国时期做比较,都属于汉唐盛世衰败以后的王朝内部割据势力分裂内战。而两晋时期更应该跟两宋相对应,都属于汉族内部从分裂到统一。晋和宋都是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挤压汉族领地,东晋和后续的南朝(宋齐梁陈)应合并起来,这段历史时期对应的南宋。都属于丢失了北方黄河流域只能偏安江淮地区,晋和宋的不同在与晋面对的是相对分裂的北方游牧民族,而宋要面对的是单一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我要新鲜事2024-01-11 19:14:230000一人灭三国 将大唐版图扩展到中亚的苏定方 真的被新罗毒杀了
在大唐盛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名字叫苏定方。尽管他的名字在历史书籍中并不如李靖等著名的将领响亮,但苏定方的一生却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他以一人之力灭掉了三个敌国,将大唐的疆域扩展到中亚,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直至75岁的高龄,他依然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大唐效力。然而,在苏定方辉煌的一生中,也存在一些谜团和不解之处。这些谜团涉及到他的死因以及一些历史记载的不一致之处。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12:370001两个儿子谋反都是李世民的错吗(是的)
我要新鲜事2024-03-24 15:35:090004袁世凯生命中的最后6个月:一天吃10顿饭,走路像鸭子般摇摇晃晃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经过多轮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政府,随后,北洋新军头子袁世凯趁机窃取了革命果实并突然称帝。戏剧的是,袁世凯的皇帝梦持续了83天就匆匆下了台,并在不久之后突然去世。据说,袁世凯生命的最后六个月,一天要吃十顿饭,走路已经像一只鸭子般晃晃悠悠。这是怎么回事呢?称帝不久突然暴毙从袁世凯从继任大总统到称帝,他的社会声誉就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12: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