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栽培了两个废物,一个让北伐出师不利,一个让北伐悲剧收场!
诸葛亮素来被认为是三国最有智慧的人,更加三国演义的虚构之后,更是令人顶礼膜拜。那么事实中的诸葛亮到底怎么样?今天我们单从四件事就能看出其能力的短长。
第一件是诸葛亮给刘备献隆重对策,这一策划书对于刘备而言,可谓相当重要。在此之前,刘备虽有大志,手下也有一些杰出猛将,但是却一直没有立足之地。在诸葛亮的筹划之下,刘备的事业渐渐有了眉目。隆重对策可谓是刘备自赤壁之战后的战略规划书。此是诸葛亮的一大功,也是诸葛亮的专长,即谋划。

第二件是刘备得川蜀之地后,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夷陵之败之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等于让蜀汉元气大伤。但是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五年左右时间,蜀汉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得以恢复。陈寿在《三国志》的总评中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

从这两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史载中是一个类似萧何式的贤相,但是诸葛亮除此之外,也有两个不足之处,第一为生平过于谨慎,这个也有史书记载,第二辨识人才的能力显然不如老大刘备,对于诸葛亮栽培的人才之一:马谡。刘备在临死之前还特意交代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往丞相慎之。”但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遗言警告。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一般而言,这第一次一般都非常重要,军事部署应该是非常严格,以确保万无一失的。但是在安排先锋部队的统帅时,诸葛亮竟然安排了一个自己的得意弟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统兵经验的马谡来做先锋统帅,当时诸多劝谏之言,一般都认为魏延、王平等老将最为保险,但是诸葛亮不听,一意孤行。当然诸葛亮跟马谡关系太铁,所以想把这次机会给马谡作为一个锻炼,同时最主要的目的,大概是想要马谡一战成名,堵住人们对马谡的质疑之声。

但是遗憾得很,马谡到达前线之后,连续犯了军事大忌。第一是不懂军事机要,竟然放弃水源,固守一个破山头。第二是部署混乱,当时王平等纷纷谏言,但马谡不听,一意孤行。最终被张颌围困,士兵逃散,士气散尽,先锋部队大败。诸葛亮的主力还没达到前线,就已经被魏军打了一个下马威。另外部署在斜谷道的赵云邓芝也被曹真大败,诸葛亮马上就要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不得已,只好退军。第一次北伐就因为马谡失街亭而草草收场。

诸葛亮栽培的第二个是杨仪。杨仪这个人原先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投靠关羽,关羽让他来成都,刘备觉得这人是个人才,就像他干尚书,但他跟尚书令刘巴不和,就被调到别处。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概也觉得杨仪是个人才苗子,就调到自己的身边当参军。从此后,杨仪就时刻跟随诸葛亮,成了诸葛亮重点培养对象。到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时候,全军的撤退等事宜也是杨仪负责部署安排,同时诛杀了大将魏延。

在此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根据史载,诸葛亮在去世之前曾给蜀后主刘禅去密信:说杨仪此人急躁狭隘,所以让蒋琬继承他做丞相。在此我们就能肯定一件事实,那就是诸葛亮知道杨仪的为人,也知道此人与魏延不和。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不及早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既然知道杨仪心胸狭隘,那么在他去世之后,杨仪必然不会容魏延,必欲杀之而后快,那么魏延对于蜀汉来说的重要性应该比一个杨仪要大吧?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还安排杨仪来统领军事?那么这样做,不等于是在间接地把魏延逼到死路吗?

总之诸葛亮病逝匆忙,只求能安全撤军回去,别的无暇顾及了。且说杨仪杀了魏延之后,没有如愿当上丞相,心里怨恨,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若举兵投降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由此可知,杨仪此人比魏延不知道要差多少,魏延虽然后来生气烧毁栈道,就算被追杀,也是往蜀汉汉中逃走,而非曹魏,至少证明魏延虽有过错,但其对蜀汉之忠心却无可置疑。诸葛亮临终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有处理好良将和文臣之间的关系。
奥匈帝国有多大的国土面积 奥匈帝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奥匈帝国本土面积有67万5964平方公里,约等于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总面积的总和,这也说明了奥匈帝国在全盛时期国力的极度强大,当时奥匈帝国的总面积在整个欧洲地区排名第二,再加上德国的强力援助,奥匈帝国早已称霸一方。一、奥匈帝国国土的由来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42:200001淝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朝代 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少胜多晋朝获胜)
淝水之战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战役,被载入了军事史,对后世兵家战争观念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淝水之战是哪个朝代的战役吗?淝水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吧。淝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朝代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0:27:310002诸葛亮放了个该杀的小人 杀了个该放的大将 (2大失误)
诸葛亮一生之中做错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放了该杀的小人杨仪,另一个则是杀了该放的大将魏延。诸葛亮一直都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在三国之中更是有了很多的故事,令人敬佩,非常的足智多谋,形象也特别的完美。但人无完人,诸葛亮的一生之中也有两件失误。放了小人杨仪我要新鲜事2023-02-26 16:15:200001司马谈和司马迁是什么关系:父子(子司马迁曾撰《史记》)
西汉王朝是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而当时道家思想兴盛,于是西汉王朝也以道家思想为正统,因此在这期间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都具备道家思想,当时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史学家,分别是司马谈和司马迁,而这两个人都姓司马,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司马谈和司马迁是什么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6:06:080000清末太监自述:为生活所迫净身,晚上伺候皇后,鞋底要藏苍耳
在《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这本自传式的著作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太监的一生经历,也见证了一段历史的沧桑。满清王朝犹如一个传奇的帝国,其繁荣可与汉唐盛世媲美,康乾盛世则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民族意识觉醒的激情。清朝的历史栩栩如生,从那些古老的照片和模糊的影像中,以及一代代口耳相传的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鲜活生动。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07:3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