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习相远也” 到底是什么意思?多数人可能只理解表面!
(说历史的女人——第847期)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估计大多数人可能只理解表面!其深层意思,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探究。
这句话的意思本身很简单,就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的不同影响才相距甚远了。
孔子这一段话,对吗?对。但孔子不知道对在啥地方。
孔子这一段话,错吗?错。但孔子不知道错在啥地方。

第一句“性相近”,指的是本性;第二句”习相远也”,指的是习性。本性,是本来的性质或个性;习性,在某种自然环境中或社会环境中养成的特性。
精神领域的本性有三种:神性,人性,兽性。
人的本性逃不出人性,人类的人性一定相同。因为所处自然环境和由自然环境型塑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习性就不同了——草原蒙古民族显狼性,荒原非洲民族显豹性,丛林玛雅民族显虎性,高原犹太民族显羊性,海洋希腊显鱼性,热带印度显象性,黄河中华民族显牛性。至此,孔子的说法似乎不错。
但是,再深入走下去,孔子就露出了感性思维的尾巴。
关键的问题是,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无外乎三种说法: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论。
孔子很聪明,他删编书籍、修改历史的时候,一定发现了黄帝、尧舜禹、周文王的凶残(此类史料真相在《竹书纪年》等史料均有记载),然而为了完善他的圣祖文化,孔子必须对此视而不见。于是,对人性凶残的沉默,让孔子对人性的善恶保持了沉默权。他是在装糊涂。
然而,圣祖文化必须用大量谎言装修,不言善恶的孔子,当然在话语中偏向性善论。纵观《论语》,几乎很难发现“罪恶”二字,更不见“忏悔”一词。满书的“君子之错”,满书的”君子反思”。所以君子的提升之道如此简单:对照圣祖和贤者,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我修复,就好了。
原本尖锐严肃的问题,被简单平面化,犹如把胃癌当消化不良治,他开的处方不是手术,而是吃两片山楂就行。
孟子按照孔子的暗示,将孔子的这一观点进行到底,终于弄出个“性善论”。把孔子不想说的话,给一下点透了。
然而人性当然本恶,因为人也是动物,不过是高级动物,是有精神的高级动物而已。人比动物高级在有人性,但有人性的人类自然带有兽性,人总是在人性和兽性间摇摆。人有时候看似善,但很多时候恶。

善,是非常态,恶是常态,就像非理性的古代,和平是非常态,战争是常态。即便是今天,看似和平大于战争,其实这是理性时代的人类巧用战争因素的平衡。和平只是战争的平衡、夹缝。
为什么法律能抑制人类的恶,那是因为所有公正的法律,都假定人性恶。假定人性恶,方能想办法让人趋势;假定人性善,却因为办法的不得当而人性趋恶。而不公正的法律本身就是恶的体现。
法律只能在外部抑恶,关健的问题是,人性来自于内心,如何从内心抑恶才是重中之重。
儒家选择了圣祖之德。而圣祖本来就是人,十分有局限的人。以圣祖之德提升人性,这简直是拿人的道德问题开玩笑。这里完全可以推出一个常识:人性不能提升人性,就像兽性不能提升兽性一样。
中华经学缺的就是这些基本常识!
荀子发现了人性恶,却简单地用儒“礼”解决恶的问题,蚍蜉撼树挠痒痒。而后来,法家从荀子的窥见出发,以恶制恶,产生了更大的恶。
不懂基本常识,就更不知基本知识了。
人的本性恶,这是最基本的认识。因为所处环境和社会不同而习性不一样。但习性再不一样,恶是相同的。所以,孔子这一句话说直接了,就是:人性相近于恶,只是因为环境和社会影响不同而恶法不一样罢了。

孔子说对了,又说错了,这就给后儒了好多空子。后儒寻找各种借口,老爱弄笼统说法或象征比喻,结果是很多问题越谈越糊涂,而原则问题是来不得半点糊涂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堡子(文化学者)
参考资料:《论语》等。
被历史抹黑的政治天才贾南风,被权利的诱惑吞噬
在历史中,贾南风被刻画成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虽然不知道故事有几分真假,但是在这种记载中,显然史家对其进行全面否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虽然贾南风肯定不会是一个好人,但是对于晋朝的多位君王来说,贾南风其实也算是一个可怜人。被抹黑的政治天才贾南风我要新鲜事2023-03-13 13:40:520000历史上的熹妃是谁,是乾隆的生母吗(孝圣宪皇后)
《甄嬛传》的热播,让许多观众对熹贵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在电视剧里气死雍正的传奇女人,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历史上的熹妃是谁熹妃是真实存在的,她是钮祜禄氏,也是后来的孝圣宪皇后。历史上的熹妃,并非像《甄嬛传》里的一样,本为汉人,因为废妃回宫不合规矩,雍正特赐她钮祜禄氏的身份。真实的熹妃,本身就出身名门,是实打实的满洲镶黄旗人。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8:40:120000朱元璋宴请群臣 为啥刘伯温说大家都要死(皇帝心思)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其实是为了敲打。在历史上但凡是能够坐在皇位上时间比较长的皇帝肯定都有着比较深的心思。毕竟在全中国最高的位置上,要是不多用点心思肯定会被人给拉下来,而在所有的皇帝当中,心思最重的应该就是朱元璋,在生活当中,朱元璋会经常给自己手下的人出难题,比如说有一次朱元璋就邀请了自己手下的几个大臣吃饭。而刘伯温在看到上的菜之后却说大家必死。宴请群臣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1:40:000000凿壁偷光的主人公结局 匡衡身居高位私吞封地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匡衡,匡衡由于家境贫寒,但是想要利用夜晚的时间读书,而他由于负担不起灯油,只能借着邻居的灯光来背诵白天所看的书。这个成语的精神让许多人非常感动,但是匡衡本身的结局并不好。据称,匡衡由于在后期欺君罔上,而被皇帝削了爵位,收回其旗下的封地,匡衡也被贬为了平民。一、匡衡身居高位私吞封地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41:250000管仲是哪个朝代的:春秋齐国人,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对于管仲,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最大的成功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法家代表人物,他担任齐国国相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后人尊称为“华夏第一相“。一、管仲是哪个朝代的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