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习相远也” 到底是什么意思?多数人可能只理解表面!
(说历史的女人——第847期)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估计大多数人可能只理解表面!其深层意思,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探究。
这句话的意思本身很简单,就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的不同影响才相距甚远了。
孔子这一段话,对吗?对。但孔子不知道对在啥地方。
孔子这一段话,错吗?错。但孔子不知道错在啥地方。

第一句“性相近”,指的是本性;第二句”习相远也”,指的是习性。本性,是本来的性质或个性;习性,在某种自然环境中或社会环境中养成的特性。
精神领域的本性有三种:神性,人性,兽性。
人的本性逃不出人性,人类的人性一定相同。因为所处自然环境和由自然环境型塑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习性就不同了——草原蒙古民族显狼性,荒原非洲民族显豹性,丛林玛雅民族显虎性,高原犹太民族显羊性,海洋希腊显鱼性,热带印度显象性,黄河中华民族显牛性。至此,孔子的说法似乎不错。
但是,再深入走下去,孔子就露出了感性思维的尾巴。
关键的问题是,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无外乎三种说法: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论。
孔子很聪明,他删编书籍、修改历史的时候,一定发现了黄帝、尧舜禹、周文王的凶残(此类史料真相在《竹书纪年》等史料均有记载),然而为了完善他的圣祖文化,孔子必须对此视而不见。于是,对人性凶残的沉默,让孔子对人性的善恶保持了沉默权。他是在装糊涂。
然而,圣祖文化必须用大量谎言装修,不言善恶的孔子,当然在话语中偏向性善论。纵观《论语》,几乎很难发现“罪恶”二字,更不见“忏悔”一词。满书的“君子之错”,满书的”君子反思”。所以君子的提升之道如此简单:对照圣祖和贤者,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我修复,就好了。
原本尖锐严肃的问题,被简单平面化,犹如把胃癌当消化不良治,他开的处方不是手术,而是吃两片山楂就行。
孟子按照孔子的暗示,将孔子的这一观点进行到底,终于弄出个“性善论”。把孔子不想说的话,给一下点透了。
然而人性当然本恶,因为人也是动物,不过是高级动物,是有精神的高级动物而已。人比动物高级在有人性,但有人性的人类自然带有兽性,人总是在人性和兽性间摇摆。人有时候看似善,但很多时候恶。

善,是非常态,恶是常态,就像非理性的古代,和平是非常态,战争是常态。即便是今天,看似和平大于战争,其实这是理性时代的人类巧用战争因素的平衡。和平只是战争的平衡、夹缝。
为什么法律能抑制人类的恶,那是因为所有公正的法律,都假定人性恶。假定人性恶,方能想办法让人趋势;假定人性善,却因为办法的不得当而人性趋恶。而不公正的法律本身就是恶的体现。
法律只能在外部抑恶,关健的问题是,人性来自于内心,如何从内心抑恶才是重中之重。
儒家选择了圣祖之德。而圣祖本来就是人,十分有局限的人。以圣祖之德提升人性,这简直是拿人的道德问题开玩笑。这里完全可以推出一个常识:人性不能提升人性,就像兽性不能提升兽性一样。
中华经学缺的就是这些基本常识!
荀子发现了人性恶,却简单地用儒“礼”解决恶的问题,蚍蜉撼树挠痒痒。而后来,法家从荀子的窥见出发,以恶制恶,产生了更大的恶。
不懂基本常识,就更不知基本知识了。
人的本性恶,这是最基本的认识。因为所处环境和社会不同而习性不一样。但习性再不一样,恶是相同的。所以,孔子这一句话说直接了,就是:人性相近于恶,只是因为环境和社会影响不同而恶法不一样罢了。

孔子说对了,又说错了,这就给后儒了好多空子。后儒寻找各种借口,老爱弄笼统说法或象征比喻,结果是很多问题越谈越糊涂,而原则问题是来不得半点糊涂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堡子(文化学者)
参考资料:《论语》等。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诸葛亮(联合东吴给曹操下马威)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这个成语就出现了,由于诸葛亮想要对抗曹操,于是联合东吴一起想给曹操一个下马威,殊不知被东吴谋士们使劲刁难,这不仅是一场口才的较量也是学识的较量,最后诸葛亮和谋士们几番周旋之后,唇枪舌剑把谋士们说的哑口无言。一、舌战群儒故事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42:490000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历史,凿运河、开科举创万世之功(被黑化)
“隋朝”其实在我国历史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创造“开皇之治”,其疆域也是历史上最辽阔的一个朝代,但在其儿子隋炀帝杨广手中给“败落”,而杨广便在历史上落下了一个“昏君”之名,但其实杨广的真实历史并不“昏庸”,其实是被一些影视作品给误导,导致人们都绝得他是一大“昏君”,而真实的杨广其实并不“昏”。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23:5800002001年贺龙之子因心脏病去世,薛明盯着遗体发呆,重复说着一句话
“你们父子为什么如此狠心啊?”时年85岁的薛明看着儿子的遗体,嘴里一直重复着这句话。2001年3月28日,薛明的儿子——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贺鹏飞,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时年85岁的薛明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痛哭流涕。家人考虑到薛明年事已高,担心她在追悼会上伤心过度,原本打算瞒着她,不让她去参加追悼会,但薛明坚持要参加。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5:07:560000李世民死前留一妙计本想帮助李治,但却弄巧成拙,至今仍争论不休
(说历史的女人——第239期)在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老皇帝在去世之前,或者说在临终之时,都会为了自己要继位的儿皇帝铺路而使用一些手段,即所谓的帝王之术。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古代是家天下的时代,皇帝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为了保证自己的“家业”能够传到百代万代,使用手段,那是必然,也是必须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22:260000皇后不可以轻易废除?事实证明,没有废不了的皇后,就看朕想不想
前些年《甄嬛传》播出的时候,不废而废的那拉氏出现了一下子。当时对她并没什么好感,还觉得这样的女子废了也是活该。可《如懿传》热播那阵,大家又被如懿感动的稀里哗啦。大家觉得是乾隆的错,他就是个死爱面子不珍惜如懿的混蛋。果真话是由人说的,咋说咋有理。那拉氏的“不废而废”确实惨,可还有个比她更惨的。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2: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