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想得到孔子的表扬,问了2个问题,孔老师的回答颇有深意
(说历史的女人——第849期)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个商人脑袋,搁到现代玩股票,注定是个大行家。因此子贡是彼时诸国的国际巨富,这娃人挺好,老爱施舍,大帮过孔老师,小帮过同学。孔老师教的熟人道德,跟经商一样,他玩得很到位。
但是,孔老师不很待见他,老表扬穷学生颜回。子贡不甘心,子贡也想得到孔子的表扬,于是他问了2个问题,孔老师的回答颇有深意。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1个问题:一次,子贡给孔老师这样挖坑:“老师,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横(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咋样?”
孔老师说:“一般般,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节(原文: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碰了个软钉子。
客观地说,孔老师在西周贵族没落于春秋之际,能坚持文质彬彬的贵族意识,还算一个落后的雅见。但孔子眼里的“富而好礼”的贵族,却是一群没有真正慈悲心的、讲究表面礼仪的伪君子,周公就是代表。他们表面文雅,肚子长牙。比如孔子曾有机会从政,但在上任一星期内,便杀死了持不同政见者。可见儒并不儒雅,以后在古代史上,杀人最多的不是法家的酷法,而是儒之杀人不见血的伦理。这是后话,此处暂不赘述。
却说子贡不甘心,还是希望得到孔老师的表扬,于是就把“问题坑”继续挖深挖大,他问老师了第2个问题:

“如果有人广泛地给民众许多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人吗((原文: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在《论语》里,“仁爱”很少涉及陌生人,子贡的问题已触及到仁爱的界限。至少说,这娃钱多的想帮一下陌生的民众,尽管是想,有这个念头,已经不错了。那么孔老师怎么回答呢?我们来看一下。
孔老师这样回答富商弟子:
“何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了!尧舜尚且对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原文: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在这里,孔老师是在无意中说出了真话:对陌生人施点爱,中国至圣都做不到!
笔者在此就表示怀疑,如果连给陌生民众施点恩惠,被誉为圣人的尧舜都做不到,那么他们这算哪门子的圣人?拥有如此弱爱能力的人,会把天下禅让给别人吗?幸好在《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中记载了历史真相。
《竹书纪年》载曰:“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韩非子·说疑》载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也就是说,从尧舜禹,乃至夏桀周武王等,都是靠武力夺取王位,而非所谓的禅让。禅让,不过是后世编造的一个谎言。
我们还是回到课堂,子贡既然问了这个问题,孔老师这么感叹一下也不行,他总要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怎么才能成为“仁人”。他是这样继续回答子贡的:
“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别人通达(原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在这个回答里,尤其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句,在古代史上,一直被古人捧为金科玉律之其一。但是仔细看这句话的逻辑,就会发发现问题很大。
此句话的深层意思为:自己想立,前提是要立人;自己想达,前提是要达人。那么反过来说就是:立人和达人的目的,不是立人、达人,而是立己、达己。也就是说,立人和达人不是出自无私的真诚和真心,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暴露无遗。
不管怎么解释,这句话都把自己放在了别人的前面,如此以来,就算通过立人和达人把自己塑造成了所谓的“仁人”,但这个“仁人”说实话,真不怎么高尚。
为了进一步教育自己的富商弟子成为一个“仁人”,孔老师继续教育道:“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原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从道理上来说,从爱身边人开始,逐步爱更多人,这样似乎是对的。但是深入人性去看,我们会发现,人性都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都只知道先爱身边人,那么想让他去无私地爱陌生人,几乎是非常艰难的。也就是说,一个只爱自己或自己近处的人,是很难去爱远处的人或他人的。
所以说,孔老师所谓的“仁爱”是一种严重的私爱,它爱不到陌生人,它不是博爱。所以,在孔老师的“仁爱”观下,培养出来的是一个熟人感情社会,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亲情、爱情、故乡情、友情、君臣情……全是熟人或同道。
儒家“仁爱”的最大特点就是:私爱是真,博爱缺失。造成的结果是:实用主义和精英利己主义。当然儒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在此只是客观论说。
参考资料:《论语》等。
秦淮八大名妓都有谁 秦淮八大名妓排名(柳如是居首)
秦淮八大名妓,即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名妓,她们分别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这八位女子美艳逼人,声名远播,并且多才多艺,能诗会画,为那个动乱年代增添了一抹春色。一、秦淮八大名妓都有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06:420002日本妖怪白粉婆的故事,撕下少女面皮去勾引少年
在日本的古代传说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妖怪。其中有一个白粉婆,几乎是无数少女的噩梦。她看起来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婆婆,但实际上,却极为恐怖。会用她伪装的外表去接近少女,之后想办法撕下人皮,之后戴着新的面容去勾引少年……日本妖怪白粉婆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2:01:120003雍正一周岁时抓周 为啥会让康熙变脸色(雍正皇帝)
雍正一周岁时抓周写的字代表他一定能当皇上。我们都知道雍正也是在我国清朝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位帝王。虽然说雍正在位的时候也并没有太多的贡献,但是也维持住了清朝的发展,在雍正一周岁的时候,自然按照规矩要进行抓周,只不过雍正抓周的时候,居然让康熙的脸色变了又变,雍正抓周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居然能让康熙帝变成这样。雍正抓周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2:09:210000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金朝攻取北宋(皇帝成为阶下囚)
靖康之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非常多人的下场非常凄惨,其中还包括两位皇帝,成为了阶下囚。那么历史上的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变发生在什么朝代?靖康之耻耻到什么程度呢?今天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1:00:220000清朝的衣服为什么那么难看 版型厚重颜色深(给人以沉闷感)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朝代,朝代更迭之间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不断发展和变化着。按理说在唐朝时就已经接触到了世界很多国家,文化已经开始交融,那么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呈现多姿多彩的现象,可是为什么到了清朝反而衣服那么难看呢?清朝的衣服为什么那么难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17: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