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陆建华:向四国“巧妙”出卖国家机密,2006年获刑20年
2005年4月22日,香港记者程翔因涉嫌泄露国家情报被捕。
据国家安全局调查,程翔存在利用论文向国外传递“绝密数据”的违法行为。
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记者,程翔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并将其悄无声息的隐藏于论文、最后发表出去的呢?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程翔的背后必然还隐藏着一位漏网之鱼。
调查人员顺藤摸瓜,果然找到了“绝密数据”的源头。
只不过,幕后黑手的身份着实惊呆了所有人,因为他是人们心目中的优秀学者、是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博士——陆建华。

陆建华,本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扎根生活环境优越、就业发展光明的大上海,而是秉持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踌躇志向,开始走向为祖国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的征程。
1982年,陆建华离开学校后的第一站来到了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这是中国社科院新近成立的一个机构,专门研究当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相关问题。
虽说出身中文系,但陆建华一直对社会学十分感兴趣,奈何存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短板,导致他一开始的工作研究十分艰难。
好在到了第二年,研究所分配到一个前往南开大学进修的名额,原先被推荐去上学的人临时去了国外,这个便宜便落到了陆建华头上。

怀着“为中国青少年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的伟大设想,陆建华开始了在南开为期三年的苦读。
1985年,陆建华顺利拿到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紧接着又走进了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七年学习生活,陆建华放弃了几乎所有闲暇时间,一心一意埋头读书,做研究。
一路从书海中爬出来的陆建华,在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走进办公室、机关单位,而是作为一名社会实践者走入了各行各业。
一次次的社会调查、年复一日的东奔西走,陆建华充分的领略着社会上的道道风景,体会着作为一名社会学者的真正含义。

在甘肃农村地区,陆建华见识到了苍凉的社会一隅,明白当下新中国的列车还拖着沉重的负荷滚动向前。
他开始思索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又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在天津、江苏地区的监狱,陆建华遇到了千里迢迢前来探望孩子的父母。
望着一家人抱头痛哭的场面,他在想:要怎样减少孩子的犯罪行为?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何种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武汉的工厂,陆建华第一次见到了中国的失业人群。
敏锐的他立刻又开始思考:要建立怎样的就业保障体系?使每个人做好面对激烈竞争的准备?
陆建华一路走一路看,细细体会着人世间的疾苦,并试图寻找到解决这一切的方法。
作为一名年轻的社会学者,陆建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把自己的责任牢牢定位在为改善社会环境建言献策上。

他眼里的社会学者,应当从书海中走出,下沉到人世间的各个角落,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察觉和掌握最丰富的事实资料。
接着再次回到书海,在坚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社会现实展开研究,并最终提出优化社会环境的见解。
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陆建华常常免费走进农村、矿区、学校,为想要了解、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们授课、报告。
他甚至多次去到国外讲学,为的是吸取发达国家的社会建设经验。
期间,陆建华多次因为自己出色的教学而被外国人提问:“你是不是在美国读书?”
而每次陆建华都会自豪的表示:“没有,中国的教育同样成功。”
在中国,陆建华走进了许许多多的城镇乡村,经历过一大圈的游历后,他有千言万语的感慨想说,但最想说的是: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否则就无法与别人抗衡。

他在美国讲学期间,曾有人狂妄的对他叫嚣:“我们一个海军舰队就能击垮中国!”
陆建华则表示:“你们现在对中国的许多看法和干涉,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但财富并不等同于道义。”
陆建华义正言辞的回应了外国人,但这也让他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面对祖国的发展,他曾为中国的年轻人写过这样一句话:“世纪之交,发奋图强就是中国青年的成长课题。”
从陆建华的种种言行中可以看出,早年间的他完全是一副为了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殚精竭虑的爱国学者模样。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陆建华有一天会成为背叛祖国和人民的间谍。

2005年4月,一位名叫程翔的香港记者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捕。
此人1949年出生于香港地区,本职工作是一名记者,常年活跃于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区。
他之所以被逮捕,是因为国家安全局从他发往国外的报道和论文中,发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社会调查数据,其中不乏一些绝密数据。
经过审讯调查发现,程翔早已于2000年初被台湾安全局策反,成为一名间谍,并且与日本方面联系密切。
他化名陈元春,接受台湾安全局的领导,在香港甚至大陆建立起多条情报渠道,采用诱导、购买、威胁等方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的信息进行搜集。
从2000年至2005年,程翔成功搜集到大量有关中国大陆方面的信息,其中不乏处于保密、甚至绝密状态的数据,并成功传输给台湾安全局。

程翔的所作所为给自己赚取了数百万奖金和经费,然而法网恢恢,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来自中国国家安全机关的监视。
2005年4月22日,有关部门对程翔进行了依法拘捕,审讯期间他坦陈了从事间谍工作的全部经过。
同年8月5日,国家安全局依法将其逮捕归案。
然而此案还远没有结束,因为从他向台湾和国外传递的情报消息来看,信息的专业化程度、数据的机密性都非一般人可以触及。
换言之,仅凭程翔记者的身份根本不可能拿到如此机密的信息,更何况程翔还是新加坡《海峡时报》的首席特派员,这更加限制了他接触核心机密的机会。
所以,安全局一直怀疑程翔的背后还有一个幕后推手。

经过连番审讯,程翔泄密案的另一大罪魁祸首浮出了水面,他就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的爱国主义学者——陆建华。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众人料想不到的,毕竟人们心目中的陆建华是爱国为民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专家,是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政府背后的智囊团。
可偏偏那个看起来最不可能变节之人,选择了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同胞。
安全局随即对陆建华进行了控制和调查,当众人将目光集中到陆建华身上的那一刻,大家就知道程翔没有冤枉他,因为陆建华早已不是当初刚从校园走出时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模样。

作为一名学者,陆建华穿金戴银、出手阔绰,浑身上下的穿着打扮全是国外名牌,住的是豪宅、开的是豪车,最便宜的衬衫都不低于1万元。
这些财富显然不是一位社会学者所能轻易的,那么答案就只有一种可能——他还有其他灰色渠道收入。
陆建华随即被逮捕归案,罪名是泄露国家机密信息。
根据对程翔的调查,陆建华曾向他提供过70余篇论文稿件,其中4篇涉及国家绝密数据信息。
一开始陆建华还曾试图以做研究来隐瞒自己的违法行为,可是当审讯人员将程翔的供认书摆在他面前时,陆建华顿时哑口无言。

面对铁证,陆建华只能承认出卖国家机密数据的过错,并在审讯现场痛哭流涕,深表自己的歉意和悔意。
不过还未等法院对其进行宣判,调查人员紧接着又发现了陆建华的其他恶行。
原来,他不只是把国家机密情报传递给了程翔和台湾安全局,另外还有四个买主国家,分别是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
他给出的解释很简单:卖一个也是卖,卖两个也是卖,总归是背叛了祖国,倒不如多挣点钱。
就这样,有关中国的各项绝密信息被陆建华隐藏到论文中,通过程翔发布到台湾和国外地区,过程中两人均赚取了巨额报酬。
这就是陆建华的犯罪经过,背后的利害关系不难理解。
但令人想不通的是,陆建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致于让他从一名坚定的爱国学者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

陆建华的改变,还要从工作上的一次调动说起。
1997年,陆建华走上政坛。
因为在社会学领域的高深造诣,他一上来就被委以重庆渝北区副区长的重任。
彼时的重庆刚刚晋升为直辖市,正是需要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而渝北区又是重庆各区市中潜力较大、前景较广的地区,陆建华上任压力巨大。
为了尽快完成对渝北的开发建设,陆建华全国各地四处奔走招商引资。
在一位同学的介绍下,陆建华与一家日本经济援助机构建立了联系。
狼子野心的日本人,始终不遗余力的在国际社会开展经济“救助”,明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暗中却还有一层借机安插间谍的目的。
20世纪末期,日本每年花在对外经济救助的资金高居世界第一。

现在陆建华主动找上门来,恰巧给了日本人策反的机会。
当然,在一开始的援助中,日本人尽心尽力的予以了大量扶持,对渝北区倾注巨额资金,陆建华的招商引资局面顿时被盘活。
不过,渝北区的发展虽然走上了正轨,可陆建华却开始走下坡路。
担任副区长期间,陆建华因为四处拉投资的原因,免不了参加各种饭局、应酬、招商会,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开发商、企业家。
对方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行为,深深的震撼了他的心灵。
不知不觉间,陆建华心中那团为国为民的火焰正在悄然衰弱。
另一边,日本方面也适时对其伸出了招揽之手。

因为和日本的密切合作,陆建华不得不常常远赴日本交流访问,这里更优越的生活水平让他再一次心生悸动。
日本的情报人员敏锐的捕捉到了陆建华的反应,利用财富和地位向陆建华展开猛烈攻势。
陆建华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一边是他一直以来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一边是后半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其实当陆建华出现这种心态时,他就已经输了。
他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日本的糖衣炮弹,之所以还没有同意成为间谍,是在顾虑自己是否会暴露,以及未来的人身安全。
日本人看出了他的担忧,承诺竭尽全力隐藏他的身份,一旦暴露将会安排他远走国外。
显然,陆建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抛弃了信仰和忠诚、一步步走向黑暗。

2006年底,陆建华案在北京第二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陆建华痛哭流涕,为自己的背叛行为疯狂道歉,试图减轻自己的刑罚。
根据《刑罚》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量刑起步五年,十年封顶。
但陆建华却被判处了20年有期徒刑,这是因为他犯下的不是普通泄露国家机密罪,其对外传递信息不乏国家“绝密”等级的数据,这已经上升到威胁国家安全范畴。
且陆建华存在通敌叛国、收受贿赂罪行,数罪并罚所以才会得此重刑。
一审过后,不甘心的陆建华向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结果于次年3月被驳回。
背叛祖国和人民的陆建华,终究难逃法律的严惩。
1984年湖北一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无意发现:祖母真实身份不简单
1984年,湖北省阳新县潘彦村,一位72岁的农妇过世。举办丧礼那天,却陆陆续续有许多陌生人前来吊唁,其中不少人穿着正装看起来身份不俗。人们脸上都带着肃穆悲恸的神色,虔诚地鞠躬,称她为“同志”、“老书记”,情真意切地悼念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妇。老妇的孙子潘平当年只有10多岁,虽然懵懂但这个场景他记了30多年,在他的心底奶奶的身份一直是个待解的谜团。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2:50:37000069年张治中葬礼,周总理拉着其幼子张一纯:毛主席嘱我询问两件事
“张先生病重期间,我没能前去探望,太遗憾了。”1969年4月9日,周总理在张治中的葬礼上向他的妻子洪希厚、子女张一纯等人表达歉意。张家人理解周总理日理万机,此刻能出现在葬礼上,他们已是非常感激了。“花圈上的挽联是主席亲笔题写的。”周总理向他们陈述毛主席有政务要处理,没能前来,因此委托他送来花圈。洪希厚代已逝的丈夫向周总理和毛主席表示感谢: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5:05:240000刘备未见过诸葛亮 却甘心三顾茅庐 揭秘诸葛亮究竟因何而出山
古往今来,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备受瞩目。追溯到九品中正制之前,社会阶层之固定,一般人若欲跃迁,唯有举孝廉之途。举孝廉,实为言行举止之要紧,宛如普通人的突破之道。而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三顾茅庐,是一段千古佳话,深刻反映了这两位伟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我要新鲜事2023-12-23 20:26:170000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汉西汉武帝时期(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之前都是在石碑或者竹简上做记录,后来觉得这些都不方便所以才发明了纸,不过我们现在所用的纸也是经过了很多次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种纸叫做灞桥纸,很多人都在问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一起来看看吧。灞桥纸出自汉西汉武帝时期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3:290001商鞅为什么被车裂?得罪了太多人(变法触碰了贵族的利益)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等,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他实行的变法运动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很不错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增强了不少。但是商鞅最后却被处死。你知道商鞅为什么被车裂吗?商鞅被秦惠王车裂以徇的原因有哪些?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商鞅为什么被车裂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4:13: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