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后患,必先灭其国
“所以失败之故, 其自取也!”
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全面失败,梁启超如此评价道,他将矛头直指李鸿章,认为李鸿章难辞其咎。
1896年,李鸿章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把东北三省全部给了沙俄,恼怒又毫无办法的光绪皇帝拍案惊呼:“是举祖家发祥之地一举而卖与俄人矣!”
五年之后,李鸿章和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更是招致全国人民痛骂,纷纷称他是卖国贼、帝国主义走狗。
李鸿章在悲愤交加和全国人民的痛骂中走完了他的一生,作为晚清重臣,眼看着这艘东方巨轮一点点倒下,最终和这艘巨轮一起灰飞烟灭。
李鸿章死后,后人对他功过是非的争论并没有停止。有的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一个人奋力支撑着将倾的大厦,力推洋务运动,提出以夷制夷,在很多时候保存了清政府的颜面。
也有的说,李鸿章贪敛成性,避战求和毫无骨气,诸多丧权辱国条约都由他亲笔签下。
然而,不论李鸿章功过如何,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尤其是他对大局势的把握,颇具独到之处。
比如,早在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就提出过一句警告:若想中国没后患,必要先灭其国。
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对李鸿章口中的这个国家引起重视,以至于在这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我们国家都饱受其害。
可以说,李鸿章一生中都在防备着这个国家,内心里更充满恐惧,这句话是他用屈辱和鲜血换来的。
那么,李鸿章说的究竟是那个国家?又为何会做出如此震耳发聩的警告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那段历史。
清朝自建立以来,在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下,一度呈现八方来贺的繁荣景象,创造出了康乾盛世。
然而,自乾隆时期开始,逐渐盲目自大、刚愎自用,自称为“天府上国”。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广阔的海岸线上只保留了广州十三行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与清朝政府的自甘堕落相比,西方各个国家正在轰轰烈烈开展工业革命,社会思潮、科学技术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进步。
欧美洲各个国家不仅经济极度繁荣,军事实力也极大增强,于是,掠夺成性的西方国家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清朝这个东方睡狮。
先是英国向清朝大量输送鸦片,不仅攫取了大量资本,而且侵蚀麻痹了人们的精神,甚至很多皇家贵族都丧失斗志,整日沉迷于鸦片带来的迷醉中。
在遭遇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的抵制后,英军发动了鸦片战争。此时的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而且大多武器依旧是落后的冷兵器,在坚船利炮的英军面前毫无抵抗能力,不堪一击。
紧闭了上百年的大门轰然倒塌,自此,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然而,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腐朽的清政府依旧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侵略成性的侵略者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尝到甜头之后,再次发动鸦片战争。
至此,清政府才逐渐意识到,再不自强起来,必然灭亡。
在此背景下,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让清朝再次强大起来。
不可否认,洋务运动通过输出人才、引进西方技术,的确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让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也正是从那时起,李鸿章逐渐进入清政府权力核心,备受慈禧太后重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鸿章选择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选择了李鸿章。
李鸿章17岁那年,恰好就是1840年,英国几门大炮轰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李鸿章就是在那一年考中的秀才。
李鸿章的父亲本身是一个官职不大的京官,从一开始就强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进入官场从政,因此极力培养李鸿章。
考中秀才后,他父亲第一时间把李鸿章接进北京参加乡试,并顺利考中举人。紧接着就不断给李鸿章引荐安徽老家的官员,而后让他全力备战会试。
本以为聪明好学的李鸿章能顺利在会试中脱颖而出,结果李鸿章没发挥好,落榜了。
无奈之下,在父亲的安排下,李鸿章进入曾国藩的军营中磨炼,想让他在军营里实现弯道超车。
巧合的是,恰在此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李鸿章刚刚进入军营,就跟着曾国藩去作战打仗。
正是在同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李鸿章显露出了超人的军事天赋,深得曾国藩喜爱。
在曾国藩的教导和支持下,李鸿章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最后一举击败了太平天国,屡立大功的李鸿章很快脱颖而出,不断被朝廷重用,短短几年功夫就当上了湖广总督。
此时的李鸿章刚刚44岁,就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可是他的仕途之路还未达巅峰,在这之后他的官位越来越高,逐渐进入清朝的权力核心。
然而,李鸿章没有丝毫人生得意的获得感,反而越发艰难。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逐渐把他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甚至一度成为大清朝的代言人,最终也把他带入了万劫不复深渊。
1870年,天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当时,法国天主教大肆宣教,引发百姓强烈反对,进而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一时间,以法国为首的7个国家向清政府讨要说法,并且调集大量军舰到大沽口进行武力威胁。
外面有列强军事威胁,而且群众也确实打死打伤数名国外天主教人员,负责此事的曾国藩只能拿自己人开刀,想息事宁人。
一时间,曾国藩处决了十几个闹事的老百姓,而且给七个列强国家分别赔偿50万两白银。
清政府的这一处置方式引发民怨,他收拾不了局面,只能退居幕后,把李鸿章推到了前台。经过李鸿章调停,最后把赔偿款降到了40万两,而且对那些闹事百姓进行了安抚。
此事过后,清政府看到了李鸿章的外事协调能力,于是进一步重用他,让他担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虽然这起涉外事件成功处置,但人们看到了清政府和李鸿章骨子里的软弱。
也正因为如此,在天津教案3个月后,日本人竟然派使者到大清朝张嘴就要享受西方列强在清朝的同等待遇。
他们的恬不知耻自然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日本人不甘心,从各种渠道已经摸透了李鸿章的软弱怕事的性格,于是日本使者直接找到李鸿章对他威逼利诱。
没想到,日本使者竟然不费吹灰之力说服了李鸿章,李鸿章第二天就给清政府上了一道奏疏:“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 精通中华文字, 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 正可联为外援, 勿使西人依为外府。”
此时,李鸿章竟然想联合日本一起来对付西方列强。在李鸿章自作多情的推动下,最后成功和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通商条约》。
此时,李鸿章还没意识到,他的这一行为引狼入室。1874年,日本发动了对台湾的侵略战争,并成功占领台湾。当年康熙举全国之力收复的台湾就这样轻易被野心勃勃的日本占领。
可李鸿章依旧在做着中日同盟的美梦,甚至不断劝说清政府不要轻易和日本开展,要求台湾防务军队“只自扎营操练,勿遽开仗启衅”。
这还不算,李鸿章竟然主持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专条》。
在李鸿章的眼里,把台湾送给日本,才能让日本和清政府站在一起,在面对西方列强时能有一个同盟军,不至于腹背受敌。
可李鸿章小瞧了日本,他们的野心绝非仅仅占领台湾。五年后,日本再次发动了侵略琉球的战争,并且直接把琉球占为己有。直到现在,琉球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县,依旧在日本人手里。
对此,李鸿章依旧选择了息事宁人,连句硬话都没敢说。在沿海各省想要发兵夺回琉球时,李鸿章甚至还帮着日本人说话,在朝廷里他发表了这样一番大论“日本藐视中国,姑稍含忍以待其敝......中国地大物博,但能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胜算。”
得到了好处的日本野心越来越大,他们开始谋划更大的侵略行动,可李鸿章却始终还在抱着幻想。
就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夕,很多沿海官员已经洞察出危险,报请清政府准备还手迎击,可把持着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却依旧奉行着“不战而胜方为良谋”的原则。
这样的说法,说好听的是以退为进,实则是李鸿章在卖国保身,唯恐引火烧身。
一味退让,只能让豺狼得寸进尺。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海战,清政府败得一塌糊涂,日本更有资本向清政府谈条件了。于是,在日本人的主导下,提出了谈判意向。
这种战败后的谈判,无非就是如何赔偿问题。李鸿章不想当罪人,因此他协调让德国人德璀琳代表自己去日本谈判,没想到日本人连见都不想见这个德国人。
那个德国人碰了一鼻子灰之后,1895年2月,清政府又派出两名大臣去日本谈判,可他们做不了主,悻悻而归。
日本人也看透了清政府还存在一丝侥幸心理,于是又发动了对威海卫的战争,并且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如此一来,清政府再也没有任何希望,只能派出李鸿章去日本亲自调停。
李鸿章不想去,但必须去。日本人如此费尽心思挑起战争,无非就是要赔款、要割地,而且,必定狮子大开口,谁去谈判,谁必然成为“卖国贼”,因此,满朝文武大臣各个向后退。
那年3月19日,李鸿章带领一众参议、参赞到达日本,开始进行谈判。也正是这次谈判,让李鸿章真正警醒,有了对日本的深刻认识。
谈判一开始,日本人果然处处刁难,不断抬升谈判价码,不仅要求占领天津、山海关等地,而且还要求清朝军队解除武装,承担日本军费。
这样的条件如一记记响亮耳光抽在李鸿章脸上,更抽在清政府脸上。李鸿章再软弱也断不敢答应日本人这样无理的条件,于是他提出暂停谈判,向清政府进行请示。
李鸿章通过电报紧急向清政府报告日本人的条件,果不其然,光绪皇帝接到电报后,勃然大怒,可此时光绪做不了主,依然需要请示慈禧太后,没想到慈禧太后直接来了个默不作声。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一点点试探日本人的底线。一开始拒绝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采用拖延战术,能多拖一天是一天。
然而,日本人为了逼李鸿章就范,竟然自导自演了一出“刺杀”的戏码。那天,李鸿章刚刚从谈判地点出来,突然遭遇了枪击刺杀。
那颗子弹没有打中李鸿章要害,只在他左颧位置造成了轻伤,即便这样,李鸿章还是血流满面。
在刺杀事件后,日本人表面上快速处决了凶手,还妥善安排李鸿章疗伤。可谈判条件丝毫没有让步,反而进一步向李鸿章施压。
果不其然,李鸿章和清政府终于把持不住了,在光绪皇帝做出“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尊前旨与之定约”的指示后,同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和日本人签订了《马关条约》,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马关条约的签订,以血的教训和大片国土被割让的结果,宣告他“以夷制夷” 方针的全面失败,这次终于让李鸿章彻底从往日对日本的幻想中清醒过来。
因此,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曾咬牙切齿的说过一句话:若想中国没后患,必要先灭其国。这里的其国自然就是指日本。
可李鸿章的觉醒实在太晚了,不仅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且赔款割地,让大清朝颜面扫地。
很快,李鸿章开始成了全国人口中的“贼臣”“走狗”。
梁启超痛心疾首大骂李鸿章,“所以失败之故, 其自取也!”直言批判她始终对日本抱有幻想,面对无耻敲诈一味忍让。
辽东人民闻听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很多人失声痛哭,“愤不欲生”,台湾人民集体发布讨伐李鸿章的檄文,称他“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
李鸿章虽然在日本挨了一枪,但自知无颜见人,回到国内连朝廷都没有去,直接躲在家中避风头。
《马关条约》的签订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让西方列强充分见识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5年后,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直接发起了分割中国的联合侵略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其中就包括狼子野心的日本。
一再尝到甜头的日本从那之后,野心膨胀,索取无度。先是在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31年,开始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这一切,无一不是《马关条约》的所带来的后遗症。
可即便如此,李鸿章和晚清政府依旧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对日本的幻想破灭后,竟然又开始抱沙俄的大腿。
李鸿章想到的是,日本人的野心同样威胁沙俄利益,因此幻想着借助沙俄力量来制约日本不断膨胀的野心。
然而,沙俄无利不起早,他们帮助清政府的条件就是获取在东北筑路、开矿的权利。清政府自然爽快答应,损失一些矿产总比割让土地划算。
于是,沙俄开始向日本施压,并联合德国和法国强硬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
李鸿章看到自己的方略成功,重拾信心、志得意满,进一步向朝廷提出了“联俄拒日”的主张。昏庸的慈禧太后也乐得形势好转,不仅让李鸿章放手去干,而且还派他为全权代表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
表面上看,《中俄密约》给清政府的安全提供了一道保护伞,可这只是清政府的一厢情愿,沙俄比日本更具有侵略性和贪婪性。
在获得东北的筑路、开矿权后,竟然毫无廉耻的不断提出“租借”清政府地盘的请求,对于沙俄的无理要求,清政府无一回绝。
由此,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热潮,他们纷纷效仿俄国向清政府“租借”土地。至此,泱泱大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回顾之前一系列大事,很多都有李鸿章的影子,因此,直到现在,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贬多褒少。
无论是面对日本、还是沙俄,李鸿章都表现出懦弱求和、毫无血性的一面,面对列强威胁,它甚至不敢说一句硬话。
他从政期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上百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虽然背后是慈禧太后和清政府,但人们看到的只是李鸿章毫无底线的退让、妥协。
1901年9月,八国联军侵略之后,李鸿章签署了最后一份让大清朝颜面全无的《辛丑条约》,2个月后的11月7日,他在一片骂声中郁郁而终。
那时候,八国联军仍在无耻贪婪的纠缠清政府,李鸿章的去世,让慈禧太后无所适从,发出了“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的感慨。
在很多史学家眼里,李鸿章不仅卖国求荣,更是利用自己的职务大肆贪污敛财。虽然清政府在最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割地、赔款,国库里半两银子都没有,但李鸿章个人却有将近4000万两白银的遗产。
这些钱从哪来?根据史学家考证,大多都是他主持洋务运动中贪污而来,以至于有人批判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李鸿章并非如此不堪,他为保全清政府呕心沥血,而且还推动了很多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比如,在应对太平天国时,李鸿章组建了“淮军”,这是一支不同于以往清军的部队,甚至很多人认为,“淮军”无论从管理体制还是作战训练上都有现代化军队的雏形。
除此之外,他一手组建的北洋水师虽然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但这支海军却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为中国以后的海军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
除此之外,李鸿章亲自打造的机器制造局、电报局、翻译馆,派出海外留学生等更是开创先河,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感念他为清政府做的贡献,为他追封爵位,风风光光的把他安葬。
李鸿章死后,根据他的遗愿葬在了老家安徽淮南。然而,这个权倾朝野的风光人物在死后却依旧不得安宁。
1958年,当地建设工厂需要大范围征地,而李鸿章的墓地恰好在征地范围内。恰在此时,有人提出李鸿章是“卖国贼”,应该掘开李鸿章的墓地,把里面的陪葬品变卖充公。
在得到批准后,当地开始组织人挖掘他的墓。然而,李鸿章的墓地格外坚固,墓室是用英国进口的耐火砖砌筑而成。
无奈之下,人们用了十几斤炸药才把墓室炸开。打开李鸿章的墓室,里面存放着李鸿章和他的夫人李小莲的棺椁。人们发现,李鸿章的墓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奢华,只有很简单的陪葬品。
李鸿章的尸骨旁只有一幅他戴过的眼睛和用过的怀表、拐杖,以及七颗摆放成北斗七星形状的金币。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他往日珍藏的一把宝剑。
而他的夫人赵晓莲身边放着两块形似金砖的物件,人们检验后发现,也只是两块铜砖。
那些疯狂的人们没有找到值钱的陪葬品,为了发泄对李鸿章卖国求荣行为的不满,在把他的墓地洗劫一空后,竟然把他的尸骨绑在拖拉机上拖行,而后游街示众。
在李鸿章当年放出“与世界争长短”的豪言壮语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在死后竟然被一群人如此践踏。
最后,李鸿章的尸骨被碾压散尽,混入尘埃泥土之中,再也找不回来了。
多年后,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了李鸿章墓,只找回了一块棺材板。
时至今日,李鸿章功过是非争论依旧没有停止,姑不论他签订的那些辱国条约,至少他当年提出来的警告“若想中国没后患,必要先灭其国”,就值得我们时刻牢记。
事实也反复证明,那个离我们不远的岛国,带给中华民族的伤害是深刻持久的。时至今日,他们也没有反省当年的侵略行径,狼子野心依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编辑:天色渐明
责编:林画
从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铭文看西周金文 周人为何喜欢在鼎上刻字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青铜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西周时期的铭文鼎则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和宗教特征。一、毛公鼎的曲折历程我要新鲜事2023-09-26 20:07:430000东周后面是什么朝代 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周朝是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周文王姬昌建立的西周,西周灭亡之后又迎来东周,东周一共分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春秋一个战国,在春秋时期割据势力是非常多,有一百四十多个,每个割据势力并不是很大,在东周后面是什么朝代,结束这纷争的时代,一起来看一下。一、东周后面是秦朝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3:45:090000张浚如何改变南宋历史(改岁贡为岁币)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南宋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军事改革方面,张浚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改岁贡为岁币的改革,对南宋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张浚与赵鼎的权力之争我要新鲜事2024-03-23 19:21:020004东帝汶屠杀事件:印尼军队残忍殖民东帝汶(东帝汶惨死18万人)
东帝汶屠杀事件指的是印尼军队对东帝汶人们进行的惨无人道的罪行,在这场屠杀当中,印尼军队造成了东帝汶一千五百多人死去。然而此事最终却只有极少部分的印尼士兵遭到惩罚。一起来看看这个事件吧。东帝汶屠杀事件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230000觉华岛战役:究竟谁该为这场惨剧负责?
首先先说一下我对袁崇焕这个人物的想法。首先这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能在天启崇祯年间的辽东混过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有两把刷子并不代表就能力挽狂澜。所以说我认为袁崇焕这个人就是:有点才能,胆子比较大,但是没有能力在辽东力挽狂澜,最终被大明皇帝朱由检先生当成背锅侠给处理掉了。我要新鲜事2023-10-21 19:57: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