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5

64年杨尚昆向主席转告李银桥的嘱托,主席听后直言:银桥吃大亏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3:45:380

1964年9月,毛主席结束视察南方的工作,回到了北京。杨尚昆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表示时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李银桥前几天前来汇报工作,还递交了一些材料。

毛主席翻看着工作材料,满脸笑容地说道:“银桥很会办事,工作也做得好。”

紧接着,杨尚昆就向毛主席提起了李银桥托付的另一件事情。

结果杨尚昆还没把话说完,只见毛主席就重重地将材料放在了桌上,一脸不高兴地说道:“竟有这样的事?这个银桥,就是太老实了,办了傻事,还吃了大亏!

杨尚昆看到毛主席生气了,就没再继续说下去。那么,李银桥到底办了什么事竟然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呢?这件事的结果又怎样了呢?

李银桥1927年生于河北安平县,小时候练过太极拳和太极剑,学得了一身武艺。在硝烟四起的抗日战争中,小小年纪的李银桥多次躲过侵华日军的扫荡后,逐渐萌发了参军的想法。

1938年,年仅11岁的李银桥应征入伍。由于他的年龄太小,在部队中只能做一些后勤类、通讯类的工作。

但李银桥从小练过武术,身体素质自然是没话说,在工作中表现极为出色,为人老实又听话,部队中竟然有好几个部门争着抢着要他这个人。

1947年2月,20岁的李银桥被推荐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班。过了不久,周恩来发现这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非常机灵,办事有板有眼,听说还会武术,旋即把李银桥调到了自己身边做卫士。

1947年8月初,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身边的一个贴身卫士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了。因此,再为毛主席配备一个各方面都非常适合的卫士成了当务之急。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推荐了李银桥。不久,当时的中央纵队参谋长叶子龙和副参谋长汪东兴在深夜时分找到了正在值班的李银桥。

叶子龙开门见山说道:“中央决定调你到毛主席身边做卫士,因为你有经验。”

在一旁的汪东兴看到李银桥颇有犹豫,就赶紧补充说:

“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我们也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做出这个决定的。”李银桥听完他们两个人说的话,有所心动,但好像还是有些什么顾虑似的。

叶子龙看到李银桥的神情比刚才舒展了很多,就接着问道:“怎么样?你还有其他什么意见吗?”

李银桥此时此刻的内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很想到毛主席身边当卫士,毕竟这是再好不过的差事了;另一方面,他还有别的想法。

面对叶子龙的追问,李银桥吞吞吐吐地回答:“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好,当然了,如果组织决定了,那我就服从。”

叶子龙看了一眼汪东兴,然后会心一笑,对还在纠结之中的李银桥说道:“服从就好,相信你一定能干好!”

第二天,李银桥便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跟着部队前行。当时在行军途中,毛主席忙于跟周恩来讨论转战陕北的作战计划,没有过多地顾及新来的卫士李银桥。

这让第一天来给毛主席当卫士的李银桥不停地在路上犯嘀咕:“难道毛主席知道我内心的想法了?毛主席是不是生气了?”

实际上,毛主席既不知道李银桥的内心想法,也没有生气,当时只是太忙了而已,根本顾不上跟新来的卫士说话。

部队走了一段路后,便来到了延安杨家园子村,看到天色已晚,毛主席下令就地扎营休整。

随后毛主席缓缓走到路边,一边点烟,一边问身后的李银桥:“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李银桥终于等到了毛主席对自己说话,激动地赶紧原地立正敬礼,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道:“报告主席,我叫李银桥!”

毛主席抽了一口烟,不紧不慢地继续问道:“嗯,哪几个字呢?”李银桥铿锵有力地说:“木子李,金银的银,桥梁的桥,回答完毕。”

毛主席点了点头,笑道:“银桥,那你怎么不叫金桥呢?

毛主席话音刚落,只见李银桥憋住想笑的冲动,正儿八经地回答道:“金子太贵重了,我叫不起。

瞬间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连忙夸赞李银桥非常机灵,很会说话。不得不说,年轻的李银桥第一天来给毛主席做卫士,就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觉得这个新来的卫士李银桥还不错,就问他:“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没想到,李银桥的回答竟然让毛主席感到出乎意料。而且,在接下来的聊天当中,毛主席还发现李银桥有别的想法。

1947年8月,李银桥听到毛主席问他是否愿意留在身边工作时,突然间默默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地上找什么东西似的,内心经过一阵煎熬过后,嘟嘟囔囔地只回答了三个字:“不愿意。”

这个始料未及的答案让毛主席不禁发怔了一下,旋即大笑道:“你敢讲真话,这很好!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不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呢?”

李银桥赶紧解释道:“这次工作变动,我想的是到部队前线打仗去。”

毛主席听完李银桥的解释,一下子就明白了眼前这个小伙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于是认真地说道:“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半年,你先在我这里做半年,就算是借用。”

面对毛主席突如其来的约定,李银桥感到眼前这位中共最高领导人是如此平易近人,内心瞬间就坚定了起来,改变了到部队前线的想法,用力地向毛主席点了点头,欣然接受了这个约定。

而这便是毛主席对李银桥许下的第一次约定。之后随着工作的开展,李银桥逐渐熟悉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和工作习惯,毛主席只需递个眼色,李银桥就立刻能够明白。

1947年8月18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向国民党钟松麾下的整编第36师,在陕西榆林一带发起沙家店战役。

当毛主席在电话中听到彭德怀说国民党36师被围的消息后,刚一放下电话就高兴地对李银桥说:“银桥,我们还有酒吗?”

正在门口站岗的李银桥回答道:“主席,要什么酒?白酒还是葡萄酒?”只见毛主席自言自语道:白酒吧,国民党36师并没有那么辣;

葡萄酒吧,这场仗打得很有劲儿,何况36师也没那么容易打,于是就继续问道:“白兰地有吗?”

李银桥一听就明白了:毛主席这是把国民党36师当做了白兰地,既没有白酒那么的辣,也不像葡萄酒那样的柔和,赶忙回答:“有,我现在就去拿!”

然而深知毛主席不善饮酒的李银桥,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着想,就故意错拿了一瓶葡萄酒。

1948年2月,转战到陕北杨家沟之后,毛主席有一天晚上对李银桥说:“正好半年了,你还要在我这里工作吗?”

李银桥虽然在毛主席身边当卫士已有半年,但是年轻的他在内心里依旧向往到前线带兵打仗,所以就支支吾吾地答道:“想走,当然,如果主席……”

他还没有把话说完,只见毛主席就很认真地说:“咱们有约在先,我也决不食言,你现在可以走。”

虽然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但李银桥看得出来,毛主席其实并不舍得他走。于是李银桥向毛主席坚定地说道:

“如果主席还需要我,那我们可以再订一次约。”李银桥话音刚落,毛主席哈哈大笑道:“好,好,那我们就重新订约,还是半年,你看我打败胡宗南!”

而这便是毛主席对李银桥许下的第二次约定。1948年5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来到河北平山西柏坡。到了8月的某一天,吃过午饭的毛主席在散步的时候对李银桥说:“半年时间又到了,这次我想再订约半年,看我彻底打败蒋介石!”

而这便是毛主席对李银桥许下的第三次约定。这时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年轻的李银桥却一改到前线作战的初衷,而是认真地说道:

“主席,不用再借了,我不想走了,我愿意跟随您一辈子。”听到李银桥这样说,毛主席顿时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一个劲儿地点着头,说:“好,好!”

1949年3月,李银桥跟随毛主席迁往北京,住进了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中央机关则搬进了中南海。因为用于往返香山和中南海的时间比较多,毛主席很晚才能返回住处。

周恩来希望毛主席也搬到中南海,这样可以省去路途奔波,便于开展工作。可是毛主席不是很乐意,还问李银桥:“愿意跟着我到中南海吗?”

已经完全熟悉毛主席生活习惯的李银桥明白,毛主席这并非闲谈,而是在很认真地询问他这个卫士。

当然,李银桥从个人角度来说,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可以远离市区的喧闹,这里清静又风景宜人,自然是很不错的住处。

但是考虑到毛主席作为党的领导人,还要管理整个国家,李银桥就坚定地认为身为卫士的他绝不能自私自利,于是兴高采烈地回答道:“愿意,北京多好啊!”

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7月,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李银桥跟随毛主席搬进了中南海的丰泽园菊香书屋。

此后十多年,李银桥一直在主席身边工作,几乎从未离开,直到1962年!

1962年4月,毛主席让已经跟随了自己15年的卫士李银桥来一趟办公室。李银桥以为毛主席要派遣工作任务,就急忙赶了过来。

毛主席挥手示意,让李银桥坐在沙发上说道:“这次工作调动,想好了吗?组织上说你要去石家庄?”

李银桥赶忙说:“非要离开的话,我选择去天津,因为距离北京更近。”

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那也好,我可以经常去看看你。”

紧接着,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你跟我这么多年,帮了我很多忙,但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在我身边做卫士长,地位虽高,但职务低,还是下去锻炼一下吧,你要记得每年都来北京看我一次!

此时的李银桥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只是说了一句:“主席,我记住了!”

几天之后,李银桥就被调到了天津市公安局,从第五处副处长做起。在临行前,毛主席还亲手在一个精美的折子本上写下了《七律·长征》,送给了李银桥。

令人没想到的是,正是毛主席的这份礼物,在李银桥接下来的人生故事当中增添了一个小插曲。

李银桥到天津后,由于在工作中跟当时的河北省委书记林铁打交道比较多,因此林铁在无意中看到了毛主席的这份诗稿,而知道这份试稿的还有他的妻子——当时非常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弓彤轩。

自从林铁夫妇知道这件事后,就经常前往李银桥家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手书,还不时连连称赞。

1963年,林铁夫妇得知李银桥准备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就托付李银桥请毛主席也写一份诗稿。李银桥不好意思拒绝,就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可是毛主席在那一年工作非常繁忙,经常要到各地出差,跟李银桥匆匆相逢后便又赶往南方视察工作去了。所以林铁夫妇托付的事情,李银桥没能办成。

1964年6月的一天,林铁夫妇再次来到李银桥家中做客。在闲聊之间,林铁的妻子弓彤轩表示想把毛主席写给李银桥的那份折子书《七律·长征》拿出发表,就当是借用一下。

李银桥觉得,去年没能办成林铁夫妇托付的事情,如果此时再拒绝,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答应了。

几天过后,李银桥果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已经发表出来的折子书《七律·长征》。在欣喜之余,李银桥打电话给林铁夫妇,询问何时归还毛主席的那份亲笔手书诗稿。

不料林铁因公务外出,弓彤轩则忙于工作,二人表示过一段时间就会“完璧归赵”。此后李银桥由于工作繁忙,一时竟忘记了这件事情。

一个多月过去后,当李银桥再次看到那份报纸时,便突然间想起了这件事,可是林铁夫妇还是没有归还回来。

带着这种失落,李银桥坐上了前往北京看望毛主席的车。结果毛主席那天到南方视察工作去了,没有在中南海。李银桥只好找到了杨尚昆,委托他把工作汇报材料转交给毛主席。

但是杨尚昆感觉眼前的李银桥在情绪方面不大对劲,就试探性地向他询问原因,还鼓励李银桥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组织上一定会妥善处理。

李银桥颇有几分委屈地向杨尚昆讲述了林铁夫妇二人尚未归还毛主席亲笔手书的事情。杨尚昆听完,表示就由他来向毛主席转达,然后就让李银桥先回天津去了。

1964年9月,毛主席结束南方的视察工作回到了北京。杨尚昆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表示时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李银桥前几天前来汇报工作,还递交了一些材料。

毛主席翻看着工作材料,满脸笑容地说道:“银桥很会办事,工作也做得好。”

紧接着,杨尚昆就向毛主席提起了李银桥托付的另一件事情,也就是林铁夫妇尚未归还折子书——《七律·长征》。

结果杨尚昆还没把话说完,只见毛主席就重重地将材料放在了桌上,一脸不高兴地说道:“竟有这样的事?这个银桥,就是太老实了,办了傻事,还吃了大亏!

杨尚昆看到毛主席生气了,就没再继续说下去。毛主席想了一下,回忆道:去年林铁就托李银桥让我写一份诗稿,可是工作太忙了嘛!但不管怎样,都要让林铁把折子书《七律·长征》还给李银桥。

然而由于世事无常,林铁于1966年前后被撤了职。在接下来的历史岁月当中,毛主席那份亲笔手书《七律·长征》也不知流落何处。一直在等待归还的李银桥始终也没有等到物归原主的那天!

李银桥曾客观的认为,毛主席的那份亲笔手书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回到自己的手中。

2009年9月22日,担任过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因病去世,享年82岁。直到这一天,毛主席亲手写给他的《七律·长征》依旧没有下落,而这也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遗憾。

对于李银桥来说,毛主席的亲笔手书《七律·长征》虽然最终没能回到自己的手中,但是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认可以及长达15年的情感,将会永远地铭记在卫士长李银桥的心间。

同时,李银桥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他身上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也就在告诉今天的我们:生活当中难免遇到很多令人产生畏难情绪的“千里雪”,但只要充满乐观,敢于拼搏,就一定能在克服困难后“尽开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