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黑龙江一大爷花6元入股信用社,60多年后的分红让他傻眼
2020年的一天,黑龙江的一家农商银行的营业大厅里来了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看上去相貌平平,却掏出了一张令在场工作人员都感到震惊的物件:一张皱皱巴巴的股金证。
“这是你们银行的股金证吧?这是六十三年前我叔叔在你们这里买的,今天我来取钱。”
中年人将手上的股金证递给了银行的大堂经理,两只眼睛里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在他看来,这张股金证一定值不少钱。
“不好意思先生,关于您叔叔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再核实一下,请您在这里稍等一下。”大堂经理露出了标准的商业式微笑,对中年人说道。

为了配合银行的进一步调查,这位中年人告诉银行的经理,这张股金证是他的叔叔六十三年前花六块钱人民币换来的!
对于这个情况,银行的工作人员们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专人与这个中年人对接,商量提款的事宜。
那么,这位黑龙江的大爷在六十三年前用六块钱换来的这张“股金证”如今到底价值几何呢?当初他为什么会将这笔钱入股到这家银行里呢?
这一切,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金融工作开始讲起。

1957年的黑龙江农村,到处都散发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味道。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建立快十年了,人们对于“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也越来越强烈。似乎美好的明天正在朝着每一个人招手。
当时,黑龙江的张大爷还是年轻小伙子,身强力壮的他一个人就能干好几个人的活计。因此凭借勤劳有了一些积蓄。一般来说,农民富裕了都不怎么会理财,让钱生钱!
但那个时代正赶上前所未有的金融改革!
农村的干部们动员大家把地集中在一起,将来由生产队组织大家一起耕种,所得的收成也由所有人平分。
因为刚刚经历过土改,很多农民才刚拿到自己的土地,心里还有一些不乐意。这时候,村干部们又提出了“建立合作社”的构想。
“咱们大家伙一起干活,干完了以后得到的东西也是大家的。咱们不是都想过好日子吗?将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啊!”
当地的村干部为了吸引大家加入合作社自己率先签下了名字,而后反过来劝说村民们。

在村干部的影响下,大家陆陆续续都开始加入了合作社。当时的合作社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生产合作社,简单地来说就是将大家种出来的农作物统一收割、统一运输,最后再统一找渠道销售。得到的利润也由大家伙一起平分。
第二种是流通合作社,就是让村里的人们将闲置的牲口或运输工具集中起来交给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和调配。最后所得的利润也由各个合作社成员一起平分。
第三种是服务合作社,这种合作社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妇女同志们。这些妇女在农闲的时候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在一起去需要劳力的地方干活。这样一来,当地的农户们也可以多出一份收入。
第四种是信用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是把全村人的闲置资金集中在一起,然后开办一个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大家一起为有困难或者有实际需求的人们提供贷款或担保的业务。
张大爷一听村干部的解释,就有些动心了。把钱存在一个地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吃利息,天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想到自己的家里刚好有闲置的资金,张大爷便动了“加入信用合作社”的念头。但是,这种信用模式在当年非常罕见。为了保险,大爷只从家里拿出了六元钱去加入合作社。
“放心吧,只要你交了钱就相当于我们信用社的股东了。往后每年都能收到信用社给你们家的分红!”村干部一边把钱放入信用社的公用存款箱内,一边面带笑容地跟张大爷解释着。
“没事儿,我相信咱们大家,那我可就等着年底你们给我分红了啊。”张大爷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痛快的人。他把钱交了以后,拿过“股金证”揣进自己的衣服口袋里,之后便步履轻盈地回家了。
回到家里,大爷一边在煤油灯下细细端详着自己的“股金证”,一边在脑子里幻想着自己年底拿到分红时的情景,嘴角不禁勾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
按照他的计划与设想,只要分红每年都有,那么自己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但想象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起初几年,大爷还能够从信用合作社里每年按期领到相应数额的“分红款”。
虽然钱少了一点,但是好歹还算是有一些收入。可后来随着形势的走低,信用社的资金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甚至连正常运营都难以维持!
这让张大爷的内心十分焦急,思来想去,大爷主动找到村里的同志,表示自己可以先不要这部分分红。等到合作社资金宽裕的时候补发给自己就可以了。
可让大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过去了几十年。期间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联系他,而他的分红也迟迟没有拿到手。
直到2020年,大爷在翻找旧物的时候,无意之中看到了当年的“股金证”,这才勾起了他的些许回忆。
大爷想到这么多年自己也没有什么积蓄,老了以后,一直是侄子在身边照顾他。于是他生出了将自己的“股金证”交给侄子,让他去取出那笔分红费,以此作为自己对侄子的报酬。

“这是我六十三年前用六块钱换来的。那时候可值好几斤粮食呢!兴许这张证还能够取出不少钱来,叔就给你了,权当是这些年你照顾我的劳务费吧。”大爷看着日夜操劳的侄子,眼里露出了慈爱的光芒。
侄子颤颤巍巍地从大爷的手里接过了这张股金证。他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叔叔几十年的心血。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要这笔钱。
不过既然叔叔把它拿出来了,他还是决定去银行看个究竟,把钱取出来,也足够让叔叔安度晚年了。
于是拿着这张起毛的“股金证”,张大爷的侄子来到了银行,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但是,让叔侄俩惊掉下巴的是。
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仔细比对和核算,他们告诉了张大爷的侄子:按照银行现行的兑换制度来算,张大爷这张股金证只能够提取出十三元人民币。
消息传来,张大爷也傻了眼。原以为能取出不少钱,可眼下银行的说法让他的愿望落了空!
可即便如此,张大爷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60多年的分红到现在却只有区区十几块钱呢?会不会是银行算错了呢?
张大爷的侄子虽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这件事太过匪夷所思!于是当场问道:“这不可能啊!六十多年了!怎么可能只有十三块钱呢?”

“先生,我们的银行系统是不会出错的,您的这张股金证目前确实只能够取得出这么多钱来。”银行经理一遍又一遍地对张大爷侄子解释着,但这显然还是无法打消他内心当中的疑虑。
看到张大爷侄子依旧不罢休的样子,银行经理走过来,将他请进了VIP室,然后从自己的办公室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接着低下头在身边的工作人员耳边小声提醒了几句话。
经理向张大爷侄子解释说,货币的增值与贬值在金融界都是正常的现象。而无论是十三块钱还是六块钱,归根结底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一个数额大货币到底能买到多少东西其实取决于社会上的物价以及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

但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好几十次调整。我国社会层面的物价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生了很多次变化。
金融本来就不是一种固定的规律。所以,现在这张股金证确实只能取到十三块钱,至于这十三块钱能买什么东西,那就要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了。
说着,这位经理还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将查询到的货币政策交给中年人一一查看。
面对摆在面前的证据,张大爷侄子也显得有些无奈。他看了看手里的股金证,又看了看桌子上的手机,心里满是不甘之意。
“小伙子,你这种情况我们之前也遇到过,很多储户把钱存在我们这里几十年,但是后来货币贬值了,物价也涨了,他们的存款缩水了。
我们还是要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啊!”银行的经理看着满面愁容的中年人,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出言安慰道。
“这可是我叔叔一辈子的希望啊!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回去该怎么和他说啊!”中年人坐在座位上,双手抱着头,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低声喃喃地说道。
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年人,现在无论他是想把那十三元取出来还是继续存着,他们都会全力配合。一切由中年人自己做主。
看着手里的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股金证”,中年人陷入了沉思当中,他到底会如何处置这张仅仅只有十三块钱的股金证呢?

中年人想了好一阵最后决定将这张“股金证”还给自己的叔叔,而且,他没有动里面的钱。因为在中年人看来,这是老人一辈子的心血和希望,如果当他得知了里面只有十三元之后一定会非常伤心。
于是,经过了几十分钟的思考以后,中年人走出了银行。比起这张股金证里仅有的十三元人民币。这张股金证背后所深藏的故事与精神才更值得人们去推崇和纪念。
几个小时以后,看着从外面回来的侄子,老人喜出望外:“怎么样?钱都取出来了吗?”
侄子摇了摇头告诉叔叔,里面还有一大笔钱,但是考虑到现在自己的生活尚且能够维持,这笔钱就先不用动了。老人点了点头带着侄子走回了屋子里。
“叔叔,你能不能跟我讲一讲你们当年的故事啊?有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呢,正好我也想听一听。”
做完晚饭以后,中年人主动来到大爷的身边跟他聊起了过去的事情。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大爷最怀念的还是当初的那段岁月。

回想起当年自己加入合作社时的场景,大爷的脸上还是又很多笑容。每每提起这些往事,他仿佛都能够在一瞬间回到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
“叔,当初您入股信用社的时候是想着赚钱吧?”中年人坐在老人的身旁,两只眼睛从上到下扫视着自己的叔叔。这个老人的身上又太多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了。
大爷点了点头,随后拿起自己的眼镜,非常严肃地说道:“刚刚入股的时候,我确实是想靠着这个股金证赚一笔钱的。但我看着大家伙都那么热情,就把这些钱用来给大家伙做事。”
“那您有没有想过把那六块钱换成粮食,兴许还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呢?”中年人知道,“股金证”的秘密将来迟早会暴露的,乘着现在老人心情还好,他必须要了解老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你这说的是啥话啊!我当年的那笔钱是给了集体。不管怎么样都不亏!为大家做了贡献,我感到光荣啊。就算把钱买了粮食,当时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我肯定也吃不了那么多啊!”
老人一边笑着回答侄子的提问,一边自顾自地摆弄着手里的小玩意儿。这下中年人终于明白了叔叔的心境,他也彻底松了一口气。

当天晚上,中年人坐在灯光下陪着大爷聊了很久很久。大爷说作为一个农民,他非常感谢共产党能够给他们带来解放。
光凭这一点,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都绝对不会有任何怨言。要不是考虑到侄子日后的生活,这笔钱他情愿一辈子放在银行里不拿出来!
中年人听着大爷的话,低下了头。或许,他应该为自己当下做出的这个决定而感到庆幸。
因为他做出的这个决定不仅帮老人保留了一张几十年前的“老物件”,更是成全了老人心中一段真挚而又伟大的“梦想”。老人从那个伟大的年代走来,心中更是装满了回忆。
直到今天,大爷依旧保留着那张“股金证”。他时不时还会去村子里走走,找到当年的老街坊们聊聊天共同回忆一下当年的日子。
每次谈到他的股金证,老人的脸上都会显露出骄傲与欣喜的表情。那张面孔虽然已经苍老,却能够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爷当年的那张“股金证”已经严重贬值了,但是大爷的那种精神依旧是无数今天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
一个人能够为了集体的事业牺牲自我的利益,这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时代和精神在充当着他的支柱与后盾。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回望过去不免多了许多的感慨和情绪。也许我们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得失而愤愤不平,也许我们也会为了自己的某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
但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曾经有一群伟大的人,他们将自己投身到这个国家的建设当中,几十年来他们不求回报,成就了今天人们的美好生活。
当然,无论在何时何地,投资都是一件充满了未知与风险的事情。因此,我们在投资之前必须擦亮自己的眼睛,千万不能误入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财富固然美好,但在我们奔向梦想之前,不如先回过头来,抽出一些时间仔细地看看脚下的这条路……
参考文献:
《黑龙江农信 改制支农锐意向前 》农村金融时报 黄力晖
《农民当上“甩手掌柜”,增产又增收 ——透视黑龙江省延寿农商银行“土地托管融资”新模式 》中国银行保险报 林德建 赵修彬
《永不凋谢的百合——向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献礼》王晓辉
《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李爱喜
《隆重纪念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 全国农信社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及支农评先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金融时报 孙麦燕 李倩
清代三大女词人:徐灿/顾太清/吴藻(个个才华惊人)
在我国文学史上,各朝各代都涌现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有着不错的成就,也留下了很多作品。说到女词人,大家肯定对宋朝的李清照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在清朝有哪些才女呢?清代三大女词人分别是谁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清代三大女词人清代三大女词人主要指的是徐灿、顾太清、吴藻。其中顾太清的评价是很高的,被称为是清代第一女词人。徐灿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2:53:050000齐姓起源和来历:姜子牙后裔是最早齐姓氏族(以邑为姓)
齐姓族人公认的得姓始祖就是我们熟悉的姜子牙,在周朝时期,姜太公子牙受封于齐地,最终后代也就以齐为姓,形成了齐姓氏族的最早一脉。接着就是西周时期卫国的大夫齐子后裔也以齐为姓,还有大部分的齐姓族人都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蒙古族中的齐步樵氏就改姓为齐。齐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姜子牙吕尚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59:210004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来源二千年前汉西(历史重大节日)
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人们要和家人吃汤圆庆祝团圆,因此元宵节和中秋节一样又称为团圆节。在节日过完后,代表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那么你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元宵节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随着不断的演变,吃汤圆成了现在的节日风俗。元宵节的由来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53:430003揭秘清朝香妃谜团,天生自带体香的奇女子(历史确有此人)
说起还珠格格里的“香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老版的还珠,人们对香妃谜团非常的感兴趣,历史上真有此人吗?剧中香妃是新疆送与乾隆的礼物,香妃天生自带体香,还可招引蝴蝶。在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天生自带体香,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关于香妃谜团解析。历史上却有此人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400006千刀万剐中的剐刑要割多少刀?三千六百刀(古代最残忍酷刑)
在古代为了惩罚犯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像车裂、剥皮、抽肠等等都是中国十大酷刑之一,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骑木驴、刑舂等,在电视剧中,经常听到“千刀万剐”,其实就是“剐刑”,是将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的割掉,期间还不允许犯人死掉,否则刽子手还要受到惩罚,堪称最残忍的刑罚了。最残忍酷刑:剐刑要割3600刀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05:15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