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46

58年毛主席南下视察,回程时张治中直言:您好像处处存着一种戒心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8:06:360

“张治中哪去了,他怎么不过来一起照相?”

毛主席在人群中,用他那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喊着。

这一天,毛主席刚刚接见完武汉军区党代表大会的全体人员,准备合影纪念。而正准备照相时,他发现好友张治中不见了。

陈再道司令员和警卫员叶子龙赶紧找来了坐在房间里的张治中。毛主席问他为什么不一起过来照相时,张治中回答道:“我是党外人士,就不要一起照了吧。”

毛主席幽幽地说:“为什么,党外人士就不能照了吗?你还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呀。”

说罢,毛主席便一把将张治中拉到自己身边。主席的热情盛意,让张治中不好再推辞。

随后,他不仅和军区的同志们一起合了影,还在毛主席的邀请下作了一次书面发言。

面对这个曾是国民党政府中的高官大员,毛主席却丝毫不介意,反而对他处处关照。

张治中在与毛主席长久相处的过程中,不仅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同时还与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那么,毛和张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友谊呢?他们又是如何从对手变为挚友的呢?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当中。但是,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谋划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准备发动内战。

为了拖延时间,赢取政治上的主动,蒋介石想出了一招瞒天过海的“妙计”。

从1945年8月14日开始,蒋介石连续在半个月内向毛泽东发出了三次邀请,希望他能来重庆“共商建国大计”。

在得到毛泽东的同意之后,蒋介石派出了张治中作为代表,前往延安迎接毛泽东。

8月27日,张治中乘飞机抵达延安,见到了这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当天夜里,同行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问张治中,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什么样的感觉?

张治中回答说:

“和我们党内宣传的大相径庭,我以前对他能够担任中共的领袖充满着怀疑。但是从今天的接触来看,他是一个博学、乐观、大度且具有革命领袖风度的人。”

而张治中所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在这天晚上也评价了张治中。

他对周恩来说:“张治中为争取和平亲自来到延安积极奔走,是我没想到的,这与其他国民党将领有着很大的不同。”

此行是张治中第一次来到延安,他与毛泽东都给对方留下了较为不错的第一印象。

次日,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往重庆。

飞机落地之后,毛主席住在哪里成了一个问题。

早在飞机上,毛主席就特意向张治中吩咐道:“到了重庆,我不住国民党反动派的屋子,也不坐他们的车子。”

因此,毛泽东到重庆后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位于红岩村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另一个是周恩来在重庆的住址周公馆。但是这两处由于地址偏僻、面积狭小、不便待客、特务众多等原因,都被否决了。

正当众人愁思之际,张治中开口了:“如果毛先生没有合适的住所的话,在渝期间就请住在我家吧。”

周恩来接过话说:“文白(张治中字文白)在昨天告诉我,为了接·待主席您,他已经将全家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毛主席听闻此言,诙谐地说:“文白先生都已经布置好了,我要是不去的话,就是不识抬举咯。”

“我倒是无所谓,只要谈判能有个好结果,我睡路边都可以。”

张治中笑着回答说。

为了保障毛泽东的安全,张治中不仅调来自己最为亲信的家乡子弟兵,还特意去找宪兵司令张镇借来一个宪兵排加强警卫。

可以说,毛泽东在重庆的饮食、出行、会客等工作,都由张治中一手操办。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谈判,国共双方签定了有利于和平与民主的《双十协定》,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谈判结束后,周恩来又找到了张治中,请他帮忙护送毛泽东回延安。

知晓周恩来的来意之后,张治中欣然应允,他说:“送毛先生回去,我乐意之至。”

10月11日,张治中陪同毛泽东抵达延安。当天晚上,中共中央为张治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

翌日,张治中启程前往兰州,毛主席亲自前往机场为他送行。

在去机场的途中,毛主席满怀真诚地说:“在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里,只有你才是真心实意争取和平的人。”

“哦?毛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治中饶有兴趣地问。

毛主席转头看向窗外,意味深长地说:

“当年我们在江西的时候,你们办了一个《扫荡报》,但是前阵子我看到这个报改名为《和平日报》了,问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你做的。而且,你还把一个集中营给撤销了,康泽为此还在国外大发雷霆。你这难道不是为和平做好事吗?”

听完,张治中不可置否地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说话。但是毛主席的这番话,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在张治中的飞机起飞后,毛主席对身边的朱德感慨道:“张治中是国民党内少有的肯为和平奔走的将领。”

这是张治中第二次来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夸赞。

1946年2月,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整军方案的实施情况,延安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在他们抵达延安的那一天,毛主席、朱老总等一众中共中央领导人前往迎接。

一下飞机,毛主席就亲切地和张治中握手,打着趣说:

“文白,这是第三次到延安来咯,以后的历史书上肯定少不了张治中为和平三赴延安的美谈呀!”

张治中笑着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延安了。”

毛主席一脸疑惑:“以后可以经常来我们这,怎么说是最后一次了呢?”

张治中赶紧解释道;

“和平已成现实,新政府成立在即,到时候你们都要去南京办公,肯定不在延安了呀。我当然就不来延安了。”

听完这番解释,毛主席才恍然大悟,连连说道:“对,对,你说得没错。南京我们肯定是要去的,只是希望到时候能让我在淮安办公,太热了我有点受不了。”

众人听罢,纷纷哈哈大笑。

在延安稍作停留之后,张治中便返回了重庆。

但是,他为争求和平、建立新政府的梦想在不久之后就被蒋介石击碎了。

《双十协定》签订后不到半年,蒋介石就将其撕毁,悍然发动内战。

张治中通过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向蒋介石恳求停止内战,但是都为其所拒绝。

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一败涂地,蒋介石政府也摇摇欲坠。

在革命即将获得胜利的关头,蒋介石发来求和声明,以图苟延残喘。1949年4月1日,他派出了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前往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

张治中到达北平之后,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亲自为这位阔别多年的朋友设宴洗尘。

两人相见,亲切地握手拥抱,畅言当初在延安相聚的快乐时光。

宴会结束的时候,张治中又回想起此行的任务,他心情沉重地对毛主席说:

“自从孙先生去世之后,国民党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三民主义丢得一干二净。我们愧对他,也愧对四万万国民。我知道这次谈判成功的机会渺茫,以后这个国家怎么发展,就靠你们共产党人的了。”

张治中这番略显悲观的话,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他说:

“我相信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一定可以实现。当前最重要的是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只要国民政府能够真心实意的坐下来谈,我相信国共之间再次合作也不是没可能。”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国民党代表团在张治中的带领下,积极地与中共中央展开了多轮谈判。在4月15日,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

但是,国民政府却拒绝在这份协定签字,张治中苦心争取而来的结果再次化为泡影。

谈判破裂后,张治中打算在24号返回南京府复命。知道这个消息的周恩来,立即赶到了张治中的住处,劝他留在北平。

但张治中始终以自己是首席代表,要回去复命为由不肯同意。一连几日,张治中都不为所动。

毛主席也亲临慰问,对张治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留下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

看到共产党人如此恳切的态度,张治中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疙瘩,决定留在北平。

让张治中更为感动的是,毛主席竟然派人将他的夫人和子女都接到了北平,这更加坚定了他留下来的想法。

实际上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国民党败局已定,毛主席的心里并不希望前来谈判的张治中等人成为国民政府的牺牲品。于是,他在4月13日就给周恩来写信,要将张治中等人留在北平。

留在北平之后,张治中自知是他党之人,并不打算担任任何职务。

毛主席知道他的这番忧虑之后,在当年9月初的一天特意找到他说:“文白先生,你就打算这样度过余生吗?”

张治中回答说:“旧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这个旧时代的人自然也是过去式了。国家能给我一亩三分地,我就感激不尽了。”

听完他的这个回答,毛主席幽默地说:“怎么,你过完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就不过了?都一样嘛。”

张治中立马就听懂了毛泽东说的话,他当即表示:“当然,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

了解完张治中的态度之后,毛主席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今天来,确实是有事情要找你。现在我解放军的西北野战军已经攻下青海和兰州,准备从这两路向新疆进军。你以前担任过国民政府的西北行营主任和新疆省主席,看能不能运用自己的这层关系,动员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

“那事不宜迟,我现在就起草一封电文吧。”

张治中欣然同意了毛泽东的请求。在他的活动下,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省主席包尔汉相继发动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在这之后,张治中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与彭德怀一起负责西北的军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热情地接受了中央政府的任命,不负毛主席的期望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工作之中。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他与主席的友谊愈来愈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重要职务。在一些重要的方针和决策上面,毛主席通常会询问他的意见。而他对中国共产党,也是坦诚相待,积极建言献策。

1958年8月,毛主席欲想邀人一起南下调研,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张治中是不二人选。

当毛主席问他身子骨能不能经得起旅途劳累时,张治中愉快地表示:“主席能去,我张治中岂有不去之理。”

就这样,张治中陪着毛主席巡视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在这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张治中很受用的事情。

在他们视察了湖北的武汉、大冶等地后,就乘火车前往了安徽。

而张治中正好是安徽人,他便想趁此机会邀请毛主席去领略一下黄山之美。

于是,张治中兴致勃勃邀请:“主席,我看了一下我们会途经黄山,到时候去爬爬山怎么样?”

毛主席回答道:“可以。不过黄山能坐汽车上去吗?”

张治中略加思索后说:“汽车...能到半山腰吧,咱们下了汽车之后可以坐滑杆。”

听完张治中的话,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半响,他回绝道:“那不行,我不坐滑杆,我不去了。”

眼见毛主席拒绝,张治中也不好再勉强。不过,他在接下来的一路上始终想不明白:明明主席是一个喜欢登高望远的人,恰逢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什么就不去呢?

这个心中的疑问,一直到了他们在返回北京的路上才解开。

在返程的列车上,张治中特意来到了毛主席所在的车厢。看着面色严肃、欲言又止的张治中,毛主席关切地问:“文白同志,你这是怎么了?”

“主席,我这一路观察了您许久,有几句话想和您说。”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地看着张治中说:“你请说,我洗耳恭听。”

见状,张治中正襟危坐,缓缓地说:“我感觉在这次出行之中,您好像时刻都保持着一种戒心。”

“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毛主席还不待张治中说完,便打断道。

“是一种怕麻烦别人的戒心。就拿上次我邀请您去爬黄山来说,您不肯坐滑杆,便不想去了。我非常不理解,您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轮船,但为什么不坐滑竿呢?”

毛主席又继续拿起了书,笑着向他解释:

“那是因为我不好意思让两个群众抬着我上山,我是享受风景了。但他们呢,他们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看不下去。

这和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有区别吗,明显没有,所以我不去。”

听到这,张治中泪流满面。

他一开始还以为是毛主席不给他面子,原来毛主席是看不得劳动人民受苦受累,所以才保持着这种怕麻烦别人的戒心。

在这一刻,他对毛主席的认识与尊敬更上了一层楼。

在这一刻,他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为什么共产党会受老百姓们欢迎与爱戴!

1969年,张治中因病逝世,享年79岁。

他在自己的遗嘱中写道:

我的后半生能过得如此有意义,完全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毛主席对我的勉励与关怀。

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逐渐走向富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这是我以前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所不敢想象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