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老布什访问中国,杨洁篪全程陪同,获赠一个响亮的外号
2021年3月,中美高层的战略对话在美国的安克雷奇开始了。
此时拜登刚刚上台两个月,西方国家几乎将目光都锁定在了这次战略对话上,他们希望美国可以对中国放狠话,可以让中国感到退却。
同时他们又害怕,害怕美国会在会议中让中国人占到便宜,让特朗普时代留下的中美脱钩变成历史。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美国的态度,与中国的应对。
会议一开始,美国政客们如愿地在会议上对中国议题横加指责,说着他们传统盟友们梦寐以求的话术。
谁知道这次中国并不接招,中方代表杨洁篪面对挑衅,慷慨陈词地说道:“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的话让全世界感到震惊,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老虎杨”的威力,而“老虎杨”这个称号,还是1977年的老布什总统,送给杨洁篪的外号。
从建国最初的20年来看,中国的外交环境是比较恶劣的,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有所好转。
随着外交环境的好转,周总理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在外交人才上的积累十分少,中国的外交环境急需要一批新的外交家入场。
在1972年,周总理开始征召已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外国语学校学生,而杨洁篪就是这一批进入到周总理视野的孩子。
杨洁篪1950年出生,13岁就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学院的附属中学,初中毕业适逢动乱,学业就此中断。
18岁参加工作时,他就成为了电表厂的一名普通学徒工。如果杨洁篪因此不再接触外语,也许他一辈子都只是一个电表厂工人而已,但杨洁篪从未放弃学习。
学徒工的待遇并不高,但他总能挤出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拿来购买英语书籍以及碟片来补充自己的英语知识。
在工厂工作中,能读懂英文也成了他工作的优势。有一次工厂引进了一批新仪器,结果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大家对于如何操作一无所知,也是杨洁篪这样一个学徒工,轻松翻译了这些说明书上的英文,才让这些新仪器正式投入工作中。
杨洁篪在周总理的征召下,成为了选派出国学习的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经历让他很快得到了成长。
选派出去留学的杨洁篪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国学生,那时的留学生很少,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新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两年的海外学习时间并不长,但却给了杨洁篪先生丰富的人生履历,回国后他就立即分配到了外交部翻译室的英文处工作。
外交部翻译室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门,在当年被称为是中国翻译界的“国家队”,杨洁篪先生即便是在“国家队”,也表现出了优秀的工作天赋。
在工作期间,杨洁篪先生表现出了工作细致,为人谦和的各种优秀品质。他随身总是携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疑惑会及时地向前辈提出问题,并认真记录在本子上。
这种随时进入学习状态的杨洁篪非常受到前辈们的欢迎。王弄笙大使这样评价杨洁篪:非常用功,即使是短暂的休息,也手不释卷。
杨洁篪先生本人回忆起那段时光时,也这样说过:“当普通科员无法接触高层领导,当翻译则不同,可以亲眼目睹高层外交活动,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1977年,卡特总统入主白宫,老布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身份正式卸任,脱去了政治身份。
中国政府邀请了乔治·布什到中国访问,同时也开启了中美交流的新篇章。
杨洁篪作为一个1974年刚刚参加翻译室工作的新人,却在全程担任翻译工作,负责邓小平同志的翻译。那一年,杨洁篪才刚刚24岁。
那一次的中国之行对于老布什先生以及其随行人员来说,是别开生面的。
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包括了西藏。
老布什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被允许前往西藏的美国人,而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国南方城市都给老布什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汉、长沙、桂林,成都、重庆、广州,甚至连拉萨他也曾涉足。
在这个过程中,杨洁篪先生一直都陪伴在老布什的身旁做翻译。
在游历期间,老布什对于杨洁篪的翻译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在工作的过程中,老布什给杨洁篪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老虎杨”。
国外媒体在报道卡特出访中国的新闻时,杨洁篪也总是在正文中出现。
比如在新加坡媒体的口中,对杨洁篪先生的工作评价是“老布什和中国的情感地带早已经是绿荫一片的话,那么这里面就应该有杨洁篪的一份功劳”。
这次游历的过程,对杨洁篪先生的改变是很大的,因为他在为邓小平同志作翻译的过程中,领会到了邓小平同志强大的外交能力。
杨洁篪对邓小平的外交能力是这样评价的:“小平同志总是能驾驭谈话中的内容和方向,并且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他的讲话深入浅出,含义非常深刻,原则性和灵活性能够高度结合,语言极具幽默,让人受益匪浅。”
经过了这次游历,杨洁篪的身份也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向着一个外交家的身份逐渐变化。于是在1983年,杨洁篪先生就随章文晋一起前往华盛顿,那一年他才33岁。
章文晋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与美国政客打交道的外交家。
当时中美建交刚刚开始,需要做的工作极为繁琐。章文晋先生虽然是一个经验老到的外交家,但他已经年近古稀,工作中就算再怎么勤劳,身体终归是有极限的。
此时杨洁篪就成为了他的重要助手。
为了就是随时掌握美国的政治动态,章文晋先生也未曾松懈过,每天上班之前,他都要阅读大量美国报纸。
当时美国报业非常发达,在华盛顿可以阅读的报纸量很大,年近古稀的章文晋先生哪有可能把每天所有的报纸都读一遍的精力?
杨洁篪就接下了这份工作,每天一早杨洁篪先阅读这些报纸,从中挑选出重要消息。
挑选结束后,杨洁篪先生需要向章文晋汇报这些文章的内容,并分类哪些是必须要看的,哪些是可以看可以不看的。
杨洁篪先生本来就勤劳刻苦,面对工作每一次都尽心尽力,这让章文晋非常满意。
章文晋的夫人回忆那段经历时,总是在说:“杨洁篪夫妇是和我们同住在大使馆官邸的唯一外交官。他年轻,英文很好,工作勤奋、能干,头脑清晰。他们夫妇二人对大使很尊重,也给章大使很多具体帮助。从年龄上看,他们像父子两代人,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杨洁篪担任秘书的期间,美国政界对于杨洁篪的外号一直都是“老虎杨”,这个称呼已经从布什家族对杨洁篪的爱称,变成了美国政界对于杨洁篪的一种“第一印象”。
温文尔雅的杨洁篪配上这样一个生猛的外号,总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回国后的杨洁篪先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对美工作的主管。
那个时候中美关系也曾多次陷入紧张局势,杨洁篪先生总是能够化险为夷,他的这些功绩在当时外长钱其琛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杨洁篪先生的官职也在平步青云,从美国处处长到外交部部长助理,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为中美交流做出着卓越的贡献。
2001年2月,年仅51岁的杨洁篪先生被任命为第七任驻美全权大使,迈向了他独自面对美国的旅程。而仅仅两个月之后,他就将面临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突然爆发。
美国在尚未弄清楚事件缘由的时候,就立即甩锅给中国。以一种不容置喙的口吻立即对中国横加指责,甚至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24名美国机组成员。
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
当时的美国总统正是乔治·布什先生的儿子,小布什。
他站在白宫的草坪之上,面对着美国的长枪短炮,气定神闲、接二连三的对媒体讲话,通过媒体进一步逼迫中方立即释放机组成员,几乎不给中国任何喘息的机会。
面对如此傲慢的脸孔,杨洁篪作为第一线外交官压力非常巨大。他必须表达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也要应对美国政府居高临下的嘴脸。
为了能够从中斡旋,杨洁篪先生曾在一天之中四次奔走于美国国务院、国会与驻美大使馆之间,只为能够正确传达中方立场。
美国媒体这样评价当时的杨洁篪:“从4月1日撞机事件以来,杨大使已经成为了美国白宫的常客。”
但这还不够,杨洁篪深知美国政府的表态往往是根据民意支持而来的,他曾在一天内两次在美国电视荧屏上出面,不余遗力地在美国民众面前表达中方立场,
他的口才在电视荧屏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用美国普通人能听懂的方式,用美式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来形容本次撞机事件,只为能够让美国民众体会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他这样说道:
“有这样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
他们不会前往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的不停的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前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
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
如果这种道理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
如今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
杨洁篪在电视上的讲话很快迎来了美国社会的转变。
根据CNN的报道,经过对杨洁篪大使的专访,美国民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赞同美国应该向中国道歉的声音从原来的20%猛增到50%。
这场危机最终使得美国被迫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最终获得解决。
这是杨洁篪作为全权大使,仅2个月交出的满意答卷。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对杨洁篪大使的评价相当之高:“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莫属。”
杨洁篪先生素来以处事稳健而蜚声国际,在多国的外交事务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尤其是擅长通过谚语等对方能听懂、接地气的说话方式,拉动多边关系。
比如谈到中美关系,杨洁篪会用中美篮球赛与兵乓球赛的例子来表达两国之间应取长补短,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共赢的局面。
在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杨洁篪中国谚语表达了中国的合作意愿,为维护多边主义,提高国际共识等方面保驾护航。
这种强大的个人魅力赢得了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的认可,在2004年的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上,美国政府授予他“年度杰出外交官”的称号。并表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修复所作出的诸多努力。
毫无疑问地,杨洁篪作为一位新生代外交官的杰出代表,在数十年的外交生涯当中,赢得了不少荣誉与功勋。
他是看着新中国不断成长起来的外交官,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中美关系才逐步从解冻走向热络,从合作走向博弈。
无论是南海撞机事件里的无端指责,还是布林肯为他设立的“鸿门宴”。杨洁篪都能沉作应对,表现出中国应有的大国风范,是中国外交事务中独具特色的一杆旗帜。
高迎祥怎么败的(子午谷奇谋)
三国时,魏延长期驻守汉中,肯定对防守汉中和从汉中出击做过攻防演练,当时魏延敢提出单独领军出击,肯定是有极大的把握获胜。魏延是从刘备部曲开始一步步爬到蜀汉军方第一人的。验证一条路通过需要多少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反复走几遍,魏延坐镇汉中10年,冲着出门旅游也得实地逛上几回。我要新鲜事2024-01-07 20:48:420000郑姓起源和来历:为纪念故国而取名(与姜姓有渊源)
郑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源自姬姓,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封于郑国,后遗民为了纪念故国改名为郑。二是源自子姓,商王武丁的儿子-子奠被封于奠国,而他又被称为郑父,国民则被称为郑人。三是源自姜姓,姜太公的孙子郑井叔建立了姜姓郑国,以此来监管子姓郑人,便以国为名。郑姓来源和来历1.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6:270000山东女孩李雪珂:24岁年入千万,未婚生混血三胞胎,称不需要男人
文|暗里着迷编辑|林画2023年2月,多地精子库纷纷发文称库存告急,引发人们关于“捐精”的热议。近些年来,有的女富豪不愿结婚,但又非常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便打起了“借精生子”的主意。山东就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名叫李雪珂,24岁时就拥有了千万身家,经济上的独立给了她独自面对外界风风雨雨的底气,最终成功通过这种方式生下了混血三胞胎。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5:36:390000嘉庆将13岁秀女献给88岁乾隆 乾隆笑而纳之 半年后少女便守寡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女性被政治和社会体制束缚,塑造了许多令人心痛的故事,其中晋贵人的一生也是其中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承载了政治权谋和家族利益,最终沦为历史背后的无名女性。一、晋贵人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10-13 20:29:210000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王爵世袭罔替的俗称(承袭王爵不降级)
在看许多清朝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对清朝的官爵制度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某某亲王,某某郡王,然而有时候我们还能够见到铁帽子王这么一个称呼。那么在清朝铁帽子王代表着的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比别的王爵要高人一等呢?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铁帽子王并不是爵位的一种,指的是一种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在中国古代将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在王爵当中又有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53: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