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宫有多残酷:宠妃因一句话被凌迟,皇帝又烧死皇后为她报仇
公元1542年一个冬夜,明朝嘉靖皇帝的后宫中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宫变: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然被几名宫女差点勒死。

这场宫变被后世称为“壬寅宫变”,嘉靖虽然因为宫女胆怯,加上皇后施救及时保住性命,但是他也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才恢复神志。
等嘉靖清醒之后又得知一个噩耗:方皇后在处置作乱的宫女时,也将他最爱的妃子一并处置了。
事后据嘉靖调查,这位宠妃之所以被处死,就是因为别人攀咬的一句话!
这场针对皇帝的谋杀案,被后世称为“壬寅宫变”,之所以会酿出这场祸事,归根结底,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嘉靖皇帝。

都说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位特别聪明的皇帝,他的上一任,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德死后无子,生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从宗室中选了正德的堂弟朱厚熜做皇帝。
嘉靖继位之初,就因为要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为皇帝,和张太后、杨廷和闹起了矛盾。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嘉靖发起了一场和朝臣之间关于“礼仪”的争端和讨论,这场为期三年的礼仪之争,被称为“大礼议”。

通过“大礼议”之争,嘉靖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尊自己生父、生母为皇帝、皇太后,而正德的父亲,即张太后的丈夫被他称为“皇伯考”(“考”指死去的父亲)。
这场争论实际上也是嘉靖给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一个下马威,在对礼仪的争论过程中,嘉靖聚拢了一批和杨廷和等人对立的官员,并顺势培养出自己的势力。
“大礼议”之后,嘉靖很快在朝堂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摆脱了受张太后、杨廷和制约的局面,实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
掌权后嘉靖便着手实行新政,他一面整顿朝纲,遏制宦官的权力,一方面减轻赋税,鼓励耕织。
除此之外,嘉靖还力主征讨倭寇,巩固边防,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嘉靖即位之初,勤于政事,积极纳谏,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后世也称这一段时间为“中兴”。
然而就在国力日渐昌隆的时候,嘉靖本人的一些缺点也暴露了出来,这些缺点,导致了后来“壬寅宫变”的发生。
历史记载,嘉靖本人性格偏执,有十分暴虐,在之前的“大礼议”时,因为官员联合起来上书阻止他为亲生父母上尊位,他竟一气之下,逮捕了数百名官员。
后来,嘉靖又下达命令,将逮捕的官员中,四品以上的罚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庭杖责,被他廷杖致死的,就有16人。

对待朝廷官员都这么不留情面,在宫内嘉靖更是刻薄,动不动就处罚宫女,宫女哪怕是犯了一个小小的过错,嘉靖就连打带骂,吓得宫女战战兢兢。
史料记载,被嘉靖压迫致死的宫女,有200多人,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被他骂得流产而亡。
除了对待宫女特别苛刻之外,据野史传说,嘉靖为了炼丹,特地选派了一批宫女,为了保持她们身体的洁净,每天只让她们吃桑叶、喝露水。
宫女也是人,长期累积的压迫让她们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为了求得一条活路,杨金英等十多位宫女才密谋杀掉嘉靖。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452)十月二十一日,嘉靖帝当晚在端妃曹氏的宫中安歇,等他熟睡之后,杨金英等十多位宫女便摸进寝宫,伺机下手。

宫女们年龄都不大,胆小力怯,只能商量用勒死的办法,商量好了之后,宫女杨玉香就找了条花绳搓成绳套备用。
当晚嘉靖熟睡之后,杨金英将绳套拿在手中,又将另一头递给其他两名宫女,把绳套套在嘉靖的脖子上。
嘉靖被勒住脖子之后猛然惊醒,正要叫喊,一边的宫女眼疾手快往他嘴里塞了块布团,又有一人过来掐住他的脖子。
剩下的宫女连忙扑上来按住嘉靖,但是嘉靖毕竟正值壮年,被人勒住之后使劲挣扎,吓得扯绳结的宫女又打了一个结。

就是这多打的结坏了事,两个活结在一起就成了死结,任凭她们再用力,就是勒不死嘉靖。
一个宫女情急之下,拔下自己的发簪就朝着嘉靖身上乱刺,嘉靖挣扎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眼见这些宫女就要成功,事情又起了变故。
参与刺杀嘉靖的,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她看一时半会杀不掉嘉靖,生怕事情败露,为了自保,她偷偷跑出去向方皇后自首。
方皇后也正在酣眠,听到张金莲的告密后吓了一跳,赶紧带人前往端妃的寝宫救驾。

宫女们一见皇后赶来救驾,就知大势已去,赶忙四散奔逃,慌乱中方皇后还被人一把推倒。
方皇后顾不得逃命的宫女,先吩咐人解下套在嘉靖脖子上的绳套,叫人去找太医诊治,忙完这些,才开始缉拿作乱的宫女。
嘉靖见到方皇后之后,知道自己已经得救,松了一口气就晕了过去,来诊治的太医看见皇帝的情形,吓得魂飞天外,几乎不敢用药。
后来是御医许绅硬着头皮开了一副药,给嘉靖灌下去后,嘉靖才吐出淤血,呼吸虽然顺畅了起来,但是神志仍不清醒。

这边方皇后下令缉拿凶手之后,十几名宫女很快就被全部抓住,据她们交代,此事是王宁嫔主导,曹端妃知情的。
方皇后听到宫女的交代之后,立即让人把王宁嫔和曹端妃也抓了起来。
王宁嫔这里倒是没有多说什么,曹端妃却一直喊冤,表示自己并没有参与此事,然而方皇后却不管这些,她恨恨地说道:
就算没有参与,在她宫里发生的事情她也知道,知情不报也是同罪。
就这样,没等嘉靖清醒再次讯问,参与刺杀皇帝的十六名宫女,包括那个告密的张金莲,还有王宁嫔和曹端妃都被方皇后下令凌迟处死。
等到嘉靖清醒之后找曹端妃,方皇后才告诉他事情原委,嘉靖还时常感叹,他实在找不到端妃谋害自己的理由。
曹端妃是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女儿,相传闺名叫做洛莹,因为美貌过人被选入宫中,嘉靖十四年被封为嫔。

嘉靖十五年,因为生下皇长女常安公主有功,在皇长女满月时,曹氏又被封为端妃,三年之后,曹端妃又给嘉靖生了一个女儿宁安公主。
明史中记载,端妃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嘉靖的宠爱,也正是因为她的受宠,遭到了后宫其他嫔妃还有皇后的嫉妒。
据说宫女密谋时,王宁嫔是主谋,当晚她也在曹端妃的宫中伺候,嘉靖熟睡之后,王宁嫔支开曹端妃和其他侍候的宫人,这才让那些宫女有机会下手。
之后事情失败,动手的宫女扛不住严刑拷打,将王宁嫔交代出来,王宁嫔为了攀咬曹端妃,才说曹端妃也是同谋。

方皇后经过调查,心里也明白曹端妃是无辜的,但是同样出于嫉妒的心理,她便顺水推舟,以同谋的罪名,将曹端妃一同治罪。
就这样,无辜的曹端妃也被凌迟处死,成了历史上遭受最残酷刑罚的妃嫔之一。
嘉靖清醒过来之后发现自己的爱妃已经惨死,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他便召来心腹侍卫询问事情真相。
侍卫告诉嘉靖,在他昏迷不醒的时候,皇后传达嘉靖的诏令,将王宁嫔为首的一干人全部处死,曹端妃作为同谋也被一同处死。
而且在刑场上,曹端妃曾怒骂王宁嫔血口喷人,王宁嫔则回答曹端妃,自己就是要拉她下水。

听到这个消息,嘉靖才知道曹端妃是被人冤枉了,再细想前因后果,就明白方皇后也在其中推波助澜,这才让自己的爱妃惨死。
为了表彰皇后在危难中救他的性命,嘉靖册封皇后的父亲、叔父为侯爵,只是从侍卫那里听到真相之后,嘉靖之前对方皇后的感激,就变成了猜忌和怨恨。
“壬寅宫变”五年后,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方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突然起火,着火点正好在宫门口附近,里面的人被火封住出不来。
当时嘉靖住在坤宁宫左侧的万寿宫,眼看火势猛烈,宫人跪求嘉靖派人灭火,嘉靖却迟迟不肯下令,任由大火蔓延,还说坤宁宫烧毁了,自己再重建一个就是。

等到火势灭了之后,方皇后也已经被活活烧死在坤宁宫了。
不知道是不是濒死的方皇后让他想起了自己被救的情景,嘉靖事后伤心地表示:当年皇后救了我,我今天却不能救她!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坤宁宫大火,就是嘉靖为了杀掉方皇后故意放的,理由就是为曹端妃报仇。
曹端妃进宫之后备受宠爱,连皇后也因为她而备受冷落,所以明白曹端妃惨死,是方皇后有意纵容王宁嫔攀咬之后,他就萌生了为曹端妃报仇的想法。
但是因为名义上方皇后对嘉靖帝又有救命的功劳,而且所有参与“壬寅宫变”的人已经全部被处死,即使他想为曹端妃翻案,也找不到证人。

皇帝虽然是大权独揽,可是也要接受朝臣、百姓的监督,百姓休妻尚且要讲“七出之条”,更别说是需要注意臣民影响的皇帝。
“壬寅宫变”之后,方皇后不但救驾有功,而且平时做事也是循规蹈矩,让嘉靖丝毫找不到废了她的理由,所以只能暗中下手,授意让人在坤宁宫放火。
虽然被认为有意害死方皇后,但是与前面两位皇后相比,嘉靖为方皇后准备的葬礼非常隆重。
嘉靖还以皇后曾救他于危难的理由,将这位第三任皇后的葬礼规格,按照原配对待,亲自为方皇后定下了“孝烈”的谥号。

除此之外,他还不顾皇家的规矩,将方皇后的神主牌位供奉在太庙之中。
从这些来看,似乎嘉靖还是很顾念方皇后在“壬寅宫变”中的救命之恩,但是当时坤宁宫失火,阻止宫人救火,也是在史料上明确记载的。
《彤史拾遗记》中说,坤宁宫失火之后,“中官请救后,上不应,后遂崩”,就是因为嘉靖坐视大火肆虐,这才导致方皇后的崩逝。
至于曹端妃的冤情,《明史后妃传》也认为曹端妃不知情,同时也肯定了嘉靖在曹端妃死后,也了解到了曹端妃的冤情。

值得一提的是,“壬寅宫变”中作乱的宫女家人,有许多人都被牵连治罪,但是曹端妃的父亲却并没有被牵连。
而且曹端妃死后,他的父亲还得到了朝廷给予的“补偿款”,伤心的曹父用这些钱建了一座“香楠厅”,因为“楠”通“囡”,他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惨死的女儿。
“壬寅宫变”不但让曹端妃这位嘉靖帝的宠妃惨死,而且对于嘉庆朝的统治来说,也是一个分水岭。
嘉靖帝本身就崇尚道教,因为“壬寅宫变”死里逃生,让嘉靖更加坚信自己能够幸免于难,就是因为自己修道虔诚,才被神仙庇佑。
之后嘉靖帝移居宫中的西苑,不再勤于政事,而是专心修道,宫变之后新上台的严嵩一面迎合嘉靖,一面在朝中排除异己,逐渐导致了嘉靖朝中后期的朝政腐化,嘉靖一朝也由盛转衰。
参考资料:
1.柏桦. 明代“壬寅宫变”释疑与司法程序[J]. 故宫学刊,2008,5(01):21-30.
2.郝尚勤,李秀荣. 乾清宫“弑君”奇案[J]. 人民文摘,2007(07):64-65.
3.陈水良.壬寅宫变后的焚宫的事件[J]. 上海消防,1998(04):41.
4.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 明实录 82 明世宗实录 卷二四二至二六八. 1965.01.
5. 崔靖. 明朝后妃研究[D].南开大学,2014.
刘彻非嫡非长,为什么汉景帝会立刘彻为太子?
汉武帝刘彻之名,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并非是汉景帝的第一任太子。自周以来,皇家继位都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宗法制度,刘彻非嫡非长,凭什么被立为太子呢?刘彻的母亲叫王娡,王娡的母亲是汉朝开国功臣燕王臧荼的孙女,也算是名门之后了。但臧家到了王娡的母亲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了,因此,王娡实际上出身非常一般。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14:280000李延年为什么被杀:弟弟私通宫女哥哥谋反(被兄弟连累)
说起李延年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他是谁,其实李延年是我国古代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他创造出来的音乐音律对于后世的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据说他还因为善音律而被皇帝宠爱,但是最终还是被皇帝给杀死了,那么李延年为什么会被杀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李延年为什么被杀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0:12:430003山海经细思极恐的细节:山海经中有非洲东北部的生物
山海经中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主要表现在其所记录的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无论是普通的动物或者是神兽,都与现实中的许多生物相对应。若山海经是一本现代的书,则其书中描绘的生物的形象与现代的生物相似,人们可以理解。但山海经距今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人们也是近年来才发现一些的生物的足迹,在山海经中就已经被提及了,令人细思极恐。一、山海经中有非洲东北部的生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57:460000此女嫁给赵匡胤后人一年去世,其墓被发掘,一出土物揭开千年历史谜团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一直有个关于女人的问题困惑着现在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好奇心极强的人们:那就是面对每月来一次的大姨妈,古代女人是如何处理的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4:23:0400001986年邓公到百色视察工作,邓榕笑问:爸爸,听说那时你总打败仗
1986年1月27日,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央干部前往广西百色进行考察,同行的还有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一路走来,邓小平同志敏锐的注意到广西的经济发展在各个方面已经是颇有成效了,但也依旧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对于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邓小平同志总会让随行的秘书详细记录下来。在即将到达百色的时候,小女儿邓榕突然向父亲邓小平问道;“爸爸,您参加百色起义的时候多大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9:30: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