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只黑猩猩被美国送上太空,平安落地后人们发觉不对劲
1983年,美国北卡罗纳州的一家动物园中,一只名叫哈姆的黑猩猩死了!这本来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新闻,可能一般人甚至都不会关注!
但是死讯传来,却让当时美国的航空研究人员感到了非同寻常!按说黑猩猩与航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些整天研究航空的科研工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在意一只死去的黑猩猩呢?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航天工作者从黑猩猩的死中又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自从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至今已经有超过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而且其中还有12个人成功登陆了月球,并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可是,人类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初期,也曾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岁月,在那段时期中,即便是强如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是频频碰壁。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从德国获得了一大批火箭专家,分别开启了本国的航天事业,这些专家也成为了后续奠定他们各自国家航天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自然成为了两个国家争抢的领域,当时两个国家都想率先在该领域有所突破,于是就出现了上个世纪非常著名的美苏太空争霸竞技赛。

当时,将人类成功送往太空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而且还存在很大的风险点,两国科学家都不敢贸然行事。
因为那时候专家们根本没有办法回收、掌握足够多的实验数据,很多工作的开展一直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尝试把人类送往太空。

但为了能验证人类的一些猜想和假设,动物们无疑就成为了载人航天计划第一阶段理想的实验对象。
美苏两个国家选定实验动物对象有很大差别。苏联专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狗狗,而美国科学家选择的是猴子。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正式开启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而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史普尼克一号”。
大约一个月以后,史普尼克二号发射,在这颗卫星上,搭乘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它就是小狗莱卡。此举也让莱卡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进入太空的生命体。

莱卡当时只是俄罗斯街头的一只流浪狗,苏联专家们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狗狗生命力强,更加聪明,需求相对比其他动物比较少。
然而,这一次注定是一场单程旅行,因为苏联科学家当时还没有研发出卫星脱离地球轨道的技术.
再加上当时的太空舱对太阳光绝热效果不好,在发射没多久就出现了舱内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而莱卡就在高压和酷热下痛苦挣,直到死亡。
2008年,俄罗斯太空研究部为了纪念小狗莱卡,在莫斯科建立了一座青铜色的莱卡雕像。

而与俄罗斯热衷于让狗狗上天的不同,美国人认为灵长类动物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人类最相似,所以他们一直热衷于将猴子送上太空,因而猴子也就成为了美国宇宙探索的先锋力量。

1959年,美国NASA成立后,通过了名为“水星计划”的太空工程,这也是美国第一个将人类送往太空的计划。

在实施这个计划之前,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要测试承载宇航员的胶囊太空舱的性能,特别是环境控制和恢复系统两个重要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太空舱的生命维持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
这时候,动物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最好的实验对象,当时美国科学家挑选了40多只猩猩进行培训,哈姆就在其中。
其实关于猩猩们的培训是一件漫长和持久的工作,而这些被选中的猩猩为了这次飞行,更是准备了长达两年半的时间。
在这期间,针对它们的培训主要是围绕在面对光线和声音刺激的时候,猩猩能够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在看到舱内蓝色灯闪烁的时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拉动对应的杠杆。

如果它们操作无误,科学家将会用一个香蕉丸奖励和鼓励它们,如果操作错误就会给猩猩的脚掌发射轻微的电击波,反复的训练是为了让猩猩能够形成肌肉记忆,在太空中完成相关的指示,保证实验的成功。
在培训后期,当时的哈姆在40多只猩猩中脱颖而出,因为它对光和声音的反应比其他同伴要快的多。
因此,哈姆在最后成功入选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即将向太空迈进。
1961年1月31日,哈姆成为了水星2号的任务组成员,被送入了宇宙飞船“水星号”内。
在此之前,负责照顾哈姆的科学家小心翼翼将生命信号感应装置放入哈姆的宇航服上,随后在几位工作人员共同协同下,小哈姆被放进了胶囊太空舱里。

也许哈姆觉得当时的一系列操作与往常的训练无异,可是它说什么都没有想到,接下来它会经历一场生死未卜的旅程。
躺在胶囊太空舱里的哈姆,透过窗户不时地看向这两年训练和照顾它的科学家们,眼神里透出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神情。

直到飞船发射的那一刻,科学家们通过安装在太空舱内的摄像头记录下了哈姆望向太空的眼神,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科学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飞船在到达了距离地面250多公里的太空区域内,数据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为按照计划,当时这个高度比设计的高度高出了70多公里。与此同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也比当时预想的要快的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短短6分钟的飞行中,太空舱以每小时5000英里的速度上升,而被放在太空胶囊舱里的哈姆也是备受煎熬,因为这种失重感让它极度不适。
终于,在飞行了约17分钟后,太空舱坠入了大西洋中。而后营救小队接到指示后,立刻出发前往目标地点进行打捞。

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返回舱舱门打开的时候,让他们十分意外和惊喜的是,哈姆竟然还活着,而且毫发未伤,只是鼻子有一些发青。
死里逃生的哈姆在完成任务后,终于又回到了地球,为了奖励它,当时工作人员给了它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

而哈姆也是满脸的笑容,开心地接过了这些奖励,全然不顾自己刚刚经历的生死瞬间!
虽然实验的过程出现了错误,但是这依然是美国第一次将灵长类动物送入了亚轨道太空,而且哈姆进入太空的时间比尤里·加加林早了两个多月。
其实,在哈姆接受训练的时候,它的代号是试验品65号,如果这次实验失败,美国军方没有打算公布其死亡的消息。
也就是说,在很多实验中,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在没有成功之前,只能有代号,只有取得了成功的动物才有资格拥有名字。所以,哈姆这个名字也是后来人们才给它取得。

而哈姆的成功归来让美国的航天工作者大为振奋,他们对哈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除了出舱时鼻子上的一些淤青之外,哈姆全身上下没有任何异常!这也就说明,地球上的生物进入太空后,太空的环境并不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同时也说明了美国所设计的航天服是具备一定保护功能的!
而在得到所有的实验数据后,哈姆就被送到了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继续它的在地球上的生活!而在华盛顿国家公园待了17年后,哈姆又被送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的动物园。本以为哈姆会像其他大猩猩那样,在动物园走完它无忧的一生,然而在哈姆25岁那年,它居然出人意料的死亡了!
死讯传来,当时的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大猩猩的平均寿命一般在35-45岁之间,而哈姆比普通猩猩的寿命至少少了十年。
这一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猜想和假设:是不是因为哈姆被送往太空才导致其寿命变短呢?
虽然哈姆在返回地球以后,科学家为它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检查,并没有发现它的身体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哈姆器官衰老的问题还是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原来,哈姆在去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器官在就出现了严重的衰竭,很多科学家猜想应该是那次太空之旅带给哈姆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哈姆才过早去世。
这些猜想虽然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但25岁的哈姆生命的戛然而止还是让许多人为之唏嘘!不过比起苏联小狗莱卡的英勇殉职,哈姆的命运似乎要好很多。

其实,在美国将猩猩哈姆送往太空之前,已经有无数只猴子都丧命在了前往太空的过程中。
当时,实验对象小狗莱卡因为高温死亡后,苏联科学家一直不断尝试,终于在到1960年8月尤里·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之前的八个月,将动物成功送往太空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在利用普尼五号飞船将一对名叫贝尔卡和斯特热尔卡的狗狗送往太空,并且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且成功回到了地球后,苏联才有了第一对从太空活着回来的生物。

尤里·加加林在成功进入到太空以后,还曾一度调侃说到:“自己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还是最后一只进入太空的狗”。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年到1958年的十年之间,苏联将几十只狗狗和一只猫送往太空。1998年,一共有7名宇航员和几千只动物搭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飞向太空。
人类对于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宇宙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大气层外部的那个空间,是世界很多科学家、研究学者最向往、最想了解的地方。如今的人类不仅完成了载人航天计划,而且还登上了月球,甚至启动了殖民火星的计划。

迄今为止,在人类探索宇宙的60余年里,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人们从最初想尽办法将动物送向太空,到动物乃至人类自己成功前往太空,都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
在这么多年努力中,动物依然是太空实验的对象,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宇航员保证太空旅行的安全性,所提供的很多实验数据还有助于治疗人类本身的一些疾病。
我们相信,人类早晚有一天可以变得更强大,甚至可以征服宇宙,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得帮助人类迈出探索宇宙第一步的动物宇航员们,是它们让这个过程变得代价没有那么大,是它们让浩瀚的宇宙变得如此美丽。
毕昇简介:北宋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发明了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对于我国古代的文化经济的影响也极大,那么毕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就跟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毕昇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5:54:420000成姓起源和来历:姬叔武受封于郕国(去掉邑旁改成姓)
成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姬姓,周文王的七子姬叔武受封于郕国,后代就去掉邑偏旁以成为姓。二是源自容成氏,上古时期容成氏是大禹的氏族,后来分化为成姓和容姓。三是源自芈姓,楚国君王若敖儿子熊成虎后裔也是以成为姓。成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55:03000070年代后,毛主席为何不再吃辣?程汝明道出原因:并非是医生叮嘱
“无辣不欢,唯爱辣子”这句话,可以说是毛主席一生饮食习惯的真实写照。作为湖湘大地养育出的湖南男儿,毛主席对辣的嗜好程度甚至比他的烟瘾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运动时期,毛主席就经常和农民一起坐在田间地头,一边嚼辣子,一边聊庄稼。到了延安,毛主席也是每顿饭只要一碟辣椒干,再无其他要求。建国后,毛主席的私人厨师更是为主席创造出“朝天椒辣子”和“辣椒苦瓜”等吃法,收获毛主席的多次称赞。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6:41:050002清华学霸李一诺:4年生3娃,2015年弃百万年薪帮比尔盖茨“花钱”
2021年新年前夕,“中国最牛闺蜜”这一新闻骤然间火爆全网。作为新闻主角的颜宁、李一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提起颜宁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国内著名的美女科学家。不过说到李一诺似乎鲜有人知,但只要了解过她的人便会发现,李一诺的人生似乎更具传奇色彩。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15:5700001000万失独老人现状:生活拮据、害怕孤独,普遍住不起养老院
文|皑皑编辑|阿荣2020年清明节,深圳某地公墓,66岁的颖妈在外甥女的陪同下来到女儿的墓地扫墓。看见女儿墓碑上的照片,颖妈泣不成声。扫完墓后,颖妈对采访她的记者说:“我们这代人,遇到很多难事,从困难时期到社会动乱,后来又赶上下岗高潮,那么多困难都不怕,可是现在,我唯一的女儿走了,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没希望了。”而像她这样的失独老人,在中国还有1000万。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40: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