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英国与德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虽然《普利茅斯报告》为殖民地问题的解决泼了一盆“冷水”,但是殖民地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德国国内,殖民修正主义者的宣传运动较1935年更为激烈。

报纸和媒体也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报道和讨论。1936年5月,新的殖民组织---帝国殖民联盟成立。

里特·冯·埃普将军担任它的领导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他要在外交渠道上利用殖民地问题作文章的话,需要与希特勒的代言人---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商议后才能决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埃普的职位是一个“虚衔”。新的组织对个人开放,德意志殖民协会也于6月自动并入了帝国殖民联盟,至于其他的小型殖民组织则继续存在。

9月,纳粹党特务组织盖世太保“建议”其他组织在11月之前也要加入帝国殖民联盟,如果不配合的将被“强制”加入。至此,希特勒将国内的殖民组织整合到一起,统一展开行动。
在英国国内,殖民地问题受到了人们较之以前更多的关注,6月份,南非自治领的总理奥斯瓦尔德·皮罗访问伦敦,希望召开一次非洲国际会议来讨论殖民地问题。
他反对割让坦噶尼喀或者西南非洲,但是赞同将喀麦隆或者多哥以及安哥拉移交给德国。

在7月21日内阁举行的外交政策委员会会议上,殖民大臣奥姆斯比·戈尔提议在下周展开对德国前殖民地问题的讨论。
艾登反对给予德国委任统治权,而内维尔·张伯伦以及霍尔则反对艾登的建议。内维尔·张伯伦认为:“虽然不能考虑移交坦噶尼喀的主权,但他在原则上并不反对领土的变更。”
霍尔则认为英国可以在原材料问题上进行调查,而且他指出目前欧洲并没有展开领土变更的条件,因此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拒绝德国是说不通的。

这些观点得到了英国掌玺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的支持。最后,外交政策委员会一致认为,艾登和奥姆斯比-戈尔应该准备一个草案。
草案在提出时并没有真正反映外交政策委员会所表达的意见平衡。它以冗长的宣传为基础,对原材料的可获取性进行了调查。
最后模拟了移交前德国殖民地时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障碍,这样“英国政府,就不可能考虑任何这样的转移”。

在7月27日进行的会议上,哈利法克斯担心一旦德国知道了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态度则会拒绝与英国讨论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
他认为目前在殖民地问题上存在很多困难,而目前英德两国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但英国不应拒绝讨论殖民地问题。
外交部也希望澄清殖民地问题,一直含糊地对待将会使英德两国的舆论不满,内维尔·张伯伦对艾登和戈尔提出的草案感到不满。

范西塔特认为,使德国满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认为谨慎的做法是对殖民地问题保持沉默。
最终,艾登表示英国政府不会关闭与德国讨论殖民地问题的大门,并且会考虑在原材料问题上进行合作,但是现在移交殖民地主权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英国外交部在7月份的讨论从结果上来看与《普利茅斯报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在德国,殖民修正主义者的代表沙赫特博士也没有停止他的活动。

他在希特勒政府担任经济部长兼帝国银行总裁使他看到了收回殖民地的希望,但是他想先纠正希特勒的东扩路线并把其注意力转移到殖民地问题上来。
沙赫特仍然秉持着20年代的观点,即德国需要殖民地来获得原材料并且输送过多地人口,此外,他希望唤起其他国家对德国殖民地问题的关注。
因此,他在30年代多次奔走于法国与美国之间,企图靠第三方的力量解决与英国的殖民地问题。1936年他访问法国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由于法国在一战后与英国共同分享了一些“战利品”,因此,它对殖民地问题的看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英德殖民地问题的解决。
1936年夏天,沙赫特博士在巴黎同法国总理莱昂·勃鲁姆会谈,坚持要求归还殖民地。沙赫特暗示说德国将在欧洲与各国保持合作,以换取殖民地的归还。
如果西方大国拒绝向德国提供经济援助,特别是殖民地原材料方面的经济援助,欧洲和平将受到严重影响。

勃鲁姆对此表示可以在“全面解决”框架下来讨论,但需要询问英国在此问题上的意见,他建议举行一个英、法、德三方会谈来讨论殖民地问题。
英国方面的回答似乎“不冷不热”。艾登向法国方面表示,7月27日内阁商讨的结果就是目前英国政府在殖民地问题上的态度。
英国政府在1935年的海军协定谈判时曾采取单方面让步的做法;他们不准备重复这种做法了。英国的答复坚定了法国政府的如下倾向。

除非在“全面解决协定”的范围内,否则不会在殖民地问题上对德国做出任何让步问题;勃鲁姆向沙赫特暗示此意,后来法国驻柏林大使弗朗索瓦·庞塞又向希特勒表示了这一点。
法德两国的会谈因此中断。当后来法国人试图在伦敦提出的在欧洲全面解决范围内重开谈判时,德国已迅速变得不感兴趣。
虽然这次会谈以失败告终,但在沙赫特访问巴黎之前,《洛迦诺条约》国家向德国发出邀请,要它参加讨论西方条约的会议,艾登认为殖民地问题可以包括在这些讨论范围之内。

希特勒于1936年9月接受了这一邀请,但提出了令人无法接受的条件。英国外交部鉴于种种可能放弃签署新的《洛迦诺公约》的迹象而产生的不安心情。
法国的不断压力以及在英国完成重整军备以前维持现状的企图,成为了1937年初英国又把殖民地问题重新提出来的原因。

在与法国接触的同时,沙赫特也积极地在美国展开活动。美国驻柏林大使威廉·多德向国内报告称,沙赫特希望美国召开一次会议来讨论德国殖民地问题。
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在1937年1月起草了一份备忘录,设想全面解决欧洲问题,包括军备限制、政治保障和殖民地调整。但是美国方面的设想无法达到沙赫特的预期。

1937年,沙赫特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德国殖民地需求》的文章。
在文章里他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被剥夺殖民地是痛苦的,德国需要殖民地来缓解经济压力。
在文章中,沙赫特暗示日本和意大利已经通过自助获得了所需要的东西,而德国目前还一无所有。德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目前它仍然是欧洲动乱的因素之一。

沙赫特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进行频繁的殖民煽动是因为希特勒在1936年底秋天的纽伦堡党代会上表示德国需要殖民地。希特勒认为,如果德国有殖民地的话,四年计划其实不是必要的。
如果德国没有失去他们的国际财产和他们全部的海外投资,以及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殖民地,对于我们来说克服这些经济困难会相当容易。
德国不能放弃它的殖民地请求,德国人民的权利和其他国家是一样重要的。

希特勒的发言引起了英国外交部的警觉,但政府的官员们不想在“全面解决协定外”做过多的讨论,但是在殖民地问题上大门是向德国敞开的。
外交部常务次官范西塔特表示:“如果不能在非洲付出代价,那就要在欧洲付出代价。而我则宁愿在非洲,在那些我们始终完全可以放弃的地区。”这种牺牲或许不得不来自英国的领地。
为了向德国表示“诚意”,他在1936年12月1日所写的备忘录中说得十分清楚:他宁愿在殖民地上求得解决办法,而不愿作出经济上的或欧洲方面的让步。

而法国对于英国的态度有些不满,他们认为是英国人在与德国的谈判上设置障碍,法国内部对于与德国达成协议的期望还是非常高的。
法国外长Y.德尔博斯在与美国驻巴黎大使威廉·布利特谈话时曾计划让德国在非洲投入大规模生产并降低关税。归还喀麦隆,并且将法属北非和南非的殖民地整合到一起共同开发。
设立由英、法、德、比、葡等国共同参与的经济公司等。但是,沙赫特在回忆录中记载到:“这个计划由于希特勒干预西班牙内战而流产。”

在英国内部,政府在思考是否给予沙赫特机会来进一步说明如果英国归还一部分前德国殖民地,德国将对欧洲和平作出什么贡献。
1937年1月13日,艾登警告内阁:德国的经济情况可能迫使希特勒从事国外冒险。
在希特勒每年一度的国会演说之后,艾登就断定捷克的地位不稳,他表示要提出一份关于德国可能采取政策的文件,其中要提到殖民地问题。

1月18日,艾登与政府首席经济顾问利思·罗斯进行了会谈。最终决定由利思·罗斯为英方代表与沙赫特进行接洽。艾登指示罗斯不要提出自己的建议,而要听沙赫特的条件。
英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如果沙赫特的建议作为进一步的讨论基础,德国就必须作出政治承诺和保证。进入1937年,德国越来越频繁地提出收回殖民地的要求。

1月3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讲话,再次提出了殖民地的要求。于是在德方的压力下,2月2日,罗斯与沙赫特在德国的巴登韦勒举行了会谈。
而沙赫特在这次会谈中只是重复了他在巴黎说过的话。罗斯怀疑沙赫特究竟是否代表希特勒的立场,沙赫特则表明在经济问题上自己已经获得了希特勒的支持。

沙赫特描绘了一幅诱人的画面:如果希特勒同意英国的前殖民地归还方案,德国可能会做出的让步,包括裁减军备,终止外汇管制等等。
沙赫特对于殖民地的执念显然不符合英国政府的预期,因为在英国政府看来达成“全面解决协定”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而沙赫特的建议显然没能推动“协定”的进程。

1937年5月底内维尔·张伯伦成为了新一任英国首相,殖民地问题很快成为了英德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这虽然不是内维尔·张伯伦刻意为之,但与他活跃的外交密不可分。
1937年的国际形势与前几年大不相同:随着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日本在远东的扩张态势,英国在远东以及地中海的影响力远不如前。

而在欧洲,希特勒加快了通往战争的脚步,1936年10月与11月,德国相继与意大利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
因此,内维尔·张伯伦上台时的策略就是维持住欧洲的和平局面,避免事态的升级,同时也为英国的重整军备赢得时间。

在此基础上他主张通过谈判对德国进行一些让步,避免卷入与德国的战争。英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于同年3月18日和4月6日举行了两次重要会议来讨论英德关系。
2月份利思·罗斯与沙赫特的会谈并没有使殖民地问题得到解决,英国政府也在考虑是否与沙赫特继续进行谈判。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需同法国进行协商,因为如果能与沙赫特就“全面解决协定”达成一致的话,英国需要交出一些殖民地。
喀麦隆和多哥被认为是首选目标,但是这两个地区法国也参与了委任统治。

因此就需要对法国进行补偿,英国政府一度考虑将冈比亚交予法国。但总体来说,英法对待殖民地问题上还是有一定分歧的。
学者施莫克尔总结道:首先英国考虑的是取得德国的政治让步,其次考虑殖民地问题,而法国想的正好相反。

其次法国优先考虑的是大陆利益,所以愿意牺牲海外的殖民地,而英国正好相反。不过英法都不会同意既交出殖民地又丧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上述这一切具体办法都要取决于沙赫特在满足英法两国有关政治上要求的程度如何。他们很快就判明,沙赫特既无意又无权这样做,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5月份,沙赫特再次访问巴黎,但这次访问对殖民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在6月召开的英帝国会议上,各自治领的总理们也都纷纷表达了绝对不会让出自己治下殖民地的打算。但是内维尔·张伯伦并没有放弃交予德国前殖民地的计划。

国际联盟在6月份也公布了对原材料问题的调查结果,这项调查还是起源于英国前外交大臣霍尔1935年底在国联发表的讲话。调查结果否决了德国要求归还殖民地的经济主张。
而从英国驻柏林大使内维尔·汉德逊1937年9月和10月的多次报告看,没有任何达成协议的希望。戈林并不考虑用收回殖民地来交换德国在欧洲的克制。

与此相反的是,他要英法两国同意德国在中欧和东欧进行扩张,以交换德国在殖民地要求方面的克制。11月德国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再次印证了戈林的话。
希特勒在1936年的行动并没有遭到来自英国的阻拦,于是希特勒认为德奥合并的时候已经到了。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集主要军政将领举行秘密会议。

希特勒的军事副官弗雷德里希·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并在会后整理成备忘录,该备忘录在战后被盟军缴获,史称《霍斯巴赫备忘录》。
在备忘录中,希特勒阐述了对殖民地问题的打算。他认为:英国由于遇到自治领的反抗,并不打算从其占有的殖民地中让给我们一部分。

自从阿比西尼亚转由意大利占有以后,英国已丧失了威信,更不能指望它交还东非。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英国的通融态度至多表现为听任我们对殖民地的愿望。
法国的通融态度也将循着同一路线视情况而定。要英国认真地讨论把殖民地归还我们,只有在它陷入窘境,德意志帝国业已强大和装备好了的时候方可考虑。

希特勒的这些言论清楚地表明了德国在这一时期并不准备把殖民地问题作为对英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任务。希特勒此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而讽刺的是,英国此时还考虑用殖民地换取东欧的和平,这与希特勒的设想完全相反。
洪姓起源和来历:掌管水利的共工氏造反失败(添水为洪)
洪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共工氏,掌管天下水利,于是后人改姓为洪。二是源自共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后加水偏旁,以洪为姓。三是源自周朝时期的扬侯国,定都洪洞,子孙以地为姓。四是源自避讳改姓,常州弘姓为了避开唐义宗李弘讳改成洪姓。洪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共工氏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2:45:160000古代要求女子是处女 如何才能辨别(辨别处女)
古人辨别女子是不是处女可以用滴血跨火盆和守宫砂等方式。古代的这些人在结婚之前如何能够判断女人是不是第一次,除了在新婚之夜上的落红之外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办法,比如说在进家门之前的跨火盆,在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如果新娘子在跨火盆的时候,火盆里面的灰没有动那说明这个女子就是纯洁之身,但如果火盆里的灰都被吹了出来那说明这个女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可能就会被终止婚礼。滴血验证我要新鲜事2023-11-07 21:17:490002怀橘遗亲是什么意思:怀中抱橘留给母亲吃(二十四孝故事)
《怀橘遗亲》出自于24孝,意思是将橘子放在怀里,拿回家给亲人吃。讲述的是汉朝时一个六岁的孩童,名字叫做陆绩,有一次跟随父亲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当时非常喜欢小孩子,所以拿出橘子作为款待。陆绩当时接过橘子并没有急着吃,而是放进了自己的怀中,在与袁术告别时,橘子忽然落在了地上。当时,袁术笑呵呵的问道,为什么要拿走橘子,陆绩回答要带给母亲吃。一、怀橘遗亲讲述的道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4:46:1100012018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办的 2018世界杯冠军是谁(法国)
2018年世界杯是在俄罗斯举办的,2018年的世界杯冠军是法国,亚军是克罗地亚,这次世界杯是首次在东欧国家举行,除去了东道主俄罗斯之外,其他的31支球队都是通过预选赛决出的,在这次世界杯中,克罗地亚的莫德里奇获得了金球奖,英格兰的凯恩获得了金靴奖,比利时门将库尔图瓦获得了金手套奖,法国小将姆巴佩获得了最佳新秀奖,从本次世界杯的实力上来看,法国在c组当中是最强的,也是本次世界杯的冠军种子选手。我要新鲜事2023-06-17 22:16:450000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的四位红颜知己,促使他成功登顶,并称霸春秋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36:5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