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时期,久米村宗族是如何延续旧有宗族的血统的?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从明到清朝,朝贡事务一直是由出生在那霸、首里,久米村等地的有名有姓的士族主导的,而负责底层事务的人员如官役、水手等职就应当是普通的琉球百姓。
在漫长的朝贡贸易过程中,所有琉球人都深度参与其中。即使没有向久米村士族那样专门训练专门学习语言但是长期参与“无师自通”掌握了相关技能也十分正常。
比如,久米村魏氏家族的始迁祖魏士哲,本是琉球本土人,在康熙二年时,跟随当时的紫金大夫金正春,在福建游历三年,耳濡目染之下习得汉语。
在“补籍政策下,琉球王府就顺理成章地安排他入籍唐荣。琉球王国拯救久米村宗族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久米村人从明末30余人,发展成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354户,共计5514人。久米村宗族的数量也得到提升。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这些新晋的家族都得到发展,大宗小宗的分化,支派支脉的分立从未断绝。从现存的家谱数量便可推断,各久米村宗族大概产生的宗族支派数量。
简单来说郑氏繁衍有大宗小宗共5支。金氏有大宗共小宗10支。陈氏有宗派8支。王氏大小宗有9支。阮氏有12支。毛氏为18支。魏氏为9支等。
这些琉球人在进入久米村之后将自身原本的琉球姓改为中国姓。但是从家谱资料上看,虽然进入了久米村并在这里重新繁衍宗族,但是没有割裂与原本宗族的联系。
反而是强调了自身在血统上对旧有宗族的延续。第一个进入久米村的先祖不以元祖称呼,在家谱世系上则是延续了过去琉球原生宗族世系的顺位发展。
周氏家族。元祖讳文都原名“岛袋掟亲云上,童名思德,字子盛,号景从,万历三十二年乙巳四月初六日生。贡使历年久远子孙凋谢以故本国官义中拔其习熟汉语精通文学者辅之俾无缺贡使之选,是以国盛自少习汉语好文学,故入唐荣赐姓周氏为备。”
周氏本是琉球本地人,因为元祖精通汉语,熟悉文学,在琉球王国向国内挑选入籍久米村的人士时,被选入久米村,赐姓“周”。
二世国盛迁入久米村。但是国盛无后,其弟国俊继其家统、经过五代单传,终于在七世育有五子,这才有发祥的意思,家谱记载了周氏一世到八世的历史。
孙氏家族。孙氏的祖先原是日本人。孙自昌顺治二年入籍唐荣。其父孙良秀“棚原筑登之青云上童名真樽号安全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六月十五日生。”
其祖父“石桥市门入道名道金原是日本京界之人也,万历三十三年乙巳迁居中山。”之后,元祖孙自昌因“自少学汉语,好学针谱,故迁唐荣为备指南之职也。”
说明孙氏元祖掌握了航海的技巧,因此入籍久米村,并“赐姓孙氏”。孙氏宗族三代开始有发祥的征兆,之后每一代都有至少两个男性成员。
根据现存家谱,孙氏宗族还分衍出四世有执小宗大岭家和六世光业小宗安座间家等,家谱中记载了孙氏一世到九世的历史。
曾氏。本是“虞氏之族,世居东土为中山簪缨介胄。”元祖曾志美“新垣亲云上童名真牛子字君宝号在中行一,万历三十四年丙午正月十二日生。”
因为“博学多识,精通汉语,擅文章。”而“迁唐荣。”曾氏家族以虞氏京阿波根亲云上宝基为元祖,其四世孙志美始入唐荣建立家庭。
虽然家谱世系图以志美为五世小宗,但对于入籍久米村且改姓的曾氏家族而言是始迁祖。
经过四代的发展,曾家有了发祥的征候,九世开始每一代都有至少两个男丁,曾氏家族逐渐增长,家谱记载曾氏仲宗根家四世到十二世。
魏氏。始迁祖魏士哲。魏士哲的先祖是首里人,家谱中记载“元祖首里应氏大岭亲云上名乘安宪”。
后代“四世魏氏高领亲方讳士哲”因“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随紫金大夫金正春多嘉良亲方游闽三年,颇通华语”。康熙八年(1669年)“始奉王命入唐荣,补三十六姓之缺,换赐魏姓”。
魏氏宗族分衍出楚南家和庆佐次家等支脉,家谱记载了三世到九世的历史。
李氏。牛氏池宫城之亲云上秀定长子荣生,奉命入唐荣,赐姓李氏。
林氏。家谱记载元祖林茂丰,座安公讳胤莆号清岩小禄郡双牛宫城村人也,公蚤岁丧父母无所归依,幸蒙摄政金武王子尚公讳盛慈爱而生长,后供家臣之职。
迁居首里故于祖先之所从来不能详也,高祖称真嘉登真和志郡松川村富里仁也,女也始适林乔栋(俗名叫金城通事)生茂盛后适座安公主允大公讳茂丰大夫允大公。
固吾座安公之适长而茂盛公之母弟也(闽县林氏九世茂盛之同母弟)。公八岁丧夫无所受教,母兄茂盛公教育之及长始迁唐荣列与三十六姓之裔孙,赐姓林氏焉。
揭为迁唐荣乎而以允大公博学多识精通汉语也,迁唐荣曷林姓乎而以林茂盛之痛母之故也字故明时。林氏家族原本也是琉球本地人,受到王府恩宠,先拔擢为家臣。
后因为“博学”、“精通汉语”被王府看中迁入久米村。林氏宗族分衍出平安座家、新垣家、真荣田家等,家谱记载一世到九世的历史。
程氏。程氏本是久米村的中国移民宗族。顺治十三年(1656年),唐荣“非前盛而衰,此消彼长所谓三十六姓大半凋残其所存者无几矣。”并且“程氏也盖河南夫子之后焉。
国相程复公自饶迁闽复入于海枝分派衍非一日矣”于是中山王“不忍令其湮没无传,爰他姓承其宗祧无非欲存三十六人之氏族历久不堕也。”“兹唐荣之传渐至弗嗣遂以国之虞姓补之。”
当时唐荣又以程氏家族命令本国虞氏京阿波根亲云上实基“讳泰祚为东土乔木至顺治十三年四月十二日,奉王命同其父志美始入唐荣。今程昔之虞也。”
程氏宗家家名为名护家。泰祚进入久米村建立家统后到了第三代就有了发祥的势头,家谱记载了六世到十三世的历史。
中国人与琉球人的入籍共同构成了久米系宗族的生物基础。经历百年的久米村士族纷纷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家谱也称为世谱,即世代系谱,这很简明扼要地指出族谱的核心内容。世代源远流长,史也。世代不断新生,志也。家谱通过说史至今,将宗族成员整合在一起个祖先衍派系统里。
祖先的祭祀固然让人们有了宗族的概念和团结的象征,但是书面化的世系,让宗族子弟与先祖更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世系让族人的联系有了凭证。
17世纪中叶,琉球王国大力加强封建统治。小熊诚指出:为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琉球王国采取了建构国家神话、编写国史《琉球国中山世鉴》。
建立士农分离的身份制和创建“系图座”等措施。1654年,王府禁止农民移居首里、那霸、久米村、泊村。
1689年,王国将住在首里地区、那霸地区,且在王府当差的人统统称为“士”,编入士族。之后,王国要求所有士族(包括:首里系、泊村系、那霸系、久米村系)编纂家谱。
有家谱的就是“士”,没有家谱的就是“无系”的百姓。家谱在中国不仅仅是记录世系的作用,家谱被当成宗法家族或国家统治地方的工具。
家谱中有“明血统,辩昭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因此宗族内部可以利用家谱实行封建宗法制度,用以维系封建家长式统治。
家谱中往往会强调“孝悌忠信、邻里和睦、尊师重教、勤劳节俭”等内容,有利于宗族稳定,成为在地方推行“德治”教化的工具。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多次修谱“政治化”。
东汉兴盛的门阀势力就利用族谱作为认定门第特权的工具。
魏晋时期,谱牒日益成为是一种维护门阀的工具,由此将不同家族区隔开来,直到隋唐时期,朝廷都设置了图谱局,掌管士族谱牒的修编和收藏。
明清时期,皇帝鼓励民间修谱,让宗法制走进民间,通过小宗法补充封建政权的不足。此外,清代旗人袭爵、出仕需要官方认定的家谱作证。
不难想象,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的琉球王国,出于现实功能的思考,利用家谱文化加以控制久米村士族宗族。
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其结局如何?为什么周昌没能保护他?
刘如意,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第三个儿子,起点比之刘邦其他的儿子都要高,因为刘邦非常宠爱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可以说,刘如意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子之争汉高祖七年,刘邦封刘如意为代王,九年,赵王张敖被降为宣平侯,刘如意被改封为赵王。刘邦有个结发之妻,名曰吕雉,吕雉也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叫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我要新鲜事2023-07-31 19:17:390002秦桧坐像之争 历史记忆与文物保护的思考
中国历史上,秦桧因其背叛国家、害死岳飞而被历史所诟病。然而,近年来,南京江宁博物馆展出的秦桧坐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这座坐像的出现,不仅触动了岳飞后人的神经,也引发了网民们的热议和反思。我要新鲜事2024-06-15 20:10:490000鸦片战争后 为什么英国偏偏看上了香港
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部,距离广州很近,是北上闽浙的必经之地,对于贸易和海军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英国人选定香港并非偶然,而是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的考虑。香港的天然良港非常适合停泊大型商船和海军舰艇,可以为英国提供一个稳定的贸易基地和军事据点。此外,香港地处亚洲东南沿海,不仅可以占领我国南方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方便英国与其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地进行贸易和联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56:590000青铜门后的终极西王母 青铜门后的终极秘密猜想
青铜门后的终极西王母存在着诸多的秘密。《盗墓笔记》中三叔还是留了一手给观者们,因此大家对于青铜门后的故事也非常关心。一部分的人表示青铜门后终极和重生抑或是阴间相关联;但绝大多数的人则表示青铜门的终极便正是西王母。一、终极后面为西王母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49:170000李隆基年76岁儿子李亨却送他100个美女2年后才知其阴险
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53: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