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支出是决定购买力和生活水平的唯一指标吗?
#历史开讲#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决定购买力和生活水平的唯一指标,近代早期的物价水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农业改革导致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加上总人口数量的恒定,农产品价格相对上涨的趋势告一段落,市场上的食品和原材料供应呈现出了极大丰富情况,贫瘠的岁月逐渐流逝。
其中价格下跌最明显的是粮食;在这一类别中,小麦和大麦比燕麦受到的影响更大。

1717年至1724年,英格兰南部的小麦价格至少比1660年至1669年的平均水平低了25%至33%。
另一方面,畜牧产品的价格变动较小。

尽管有一些短暂的上升时期,譬如18世纪30年代,供应给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和圣托马斯医院的黄油和奶酪的价格在1680年至1740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依然非常稳定,肉类和牛油价格也是如此。
由于谷物制成的面包是社会上绝大多数群体的主食,它们价格的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活成本,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实际收入。

此外,洛娜·维瑟里尔的研究资料显示,不论职业和社会地位如何,大部分家庭在近代早期都有自己生产水果、蔬菜、家禽和香料等食品的高产菜园,中等阶层也不例外。
虽然城镇居民可能因为获得的土地较少而在粮食方面尚且不能自给自足,但往往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生产大量副食以供消费,从而减少了对现金的消耗。
由于购买食物的金额占据了家庭消费总额的绝大部分,因此这方面开支的减少使得生活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多家庭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从而有能力满足包括各类家庭物品、服装、茶叶、瓷器、咖啡和糖在内的等其他非必需品的消费欲望。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大量进口原材料以低廉的价格涌入了市场,导致了包括家居用品在内的消费品价格维持在了较低水平,推动它们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

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低廉的物价,加上中等阶层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得这一群体在市场中贡献了相当大的消费总量。在服装方面的支出上,中等阶层的花费相当之多。
格里高利·金估算了从“几乎3英镑”到“大约1000英镑”的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支出,结果显示,最贫穷的人将收入的大约18%花在服装上,中等阶层人士在服装上的支出上升到28%以上,而最富有的人下降到区区15%。
此外在日常饮食方面,他们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消费能力。中等家庭举行晚宴时,通常的做法仍然是只吃两道菜,但每道菜所包含的菜式极其丰富。

1729年的一本烹饪书中建议的冬季晚宴菜单如下:第一道菜是肉汁汤,随后而来的是一盘鸡肉和培根,还有“苏格兰威士忌、内脏馅饼、精致的煮布丁、烤牛肉加山葵和泡圆白菜”;第二道菜是“一只烤火鸡,三只烤丘鹬,一个用橘子装饰的艾菊,一只野兔配一个咸味布丁,一个热的黄油苹果派”。
然而这场盛大的晚宴不仅仅是烹饪书籍的幻想,正如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所示:1660年1月26日,当他20多岁,只雇佣了一名女佣,身价只有几百英镑时,他的妻子为十二个人的朋友们制作了一顿“非常美味的晚餐”。
包括由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的一碟骨髓、一条羊腿、一块牛腰眼肉、一碟野禽,三只小母鸡和两打云雀组成的第一道菜和一个大的水果馅饼、一根烤牛舌、一盘凤尾鱼、一盘大对虾还有奶酪组成的第二道菜。”
尽管大地产所有者和贵族们的日常生活极尽奢华,占有全国财富总数的绝大部分,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等阶层,但他们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所创造的需求总量相较中等阶层而言自然是不可匹敌的。

中等阶层庞大的消费规模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近代早期的英国出现了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繁荣。

随着消费重心逐渐转向,中等阶层超越贵族开始成为时尚的忠实拥护者和引领者,竞相购买新奇和时尚的消费品。
马克沁·勃格对遗嘱清单的研究证实,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中等阶层消费者占据了拥有最广泛新产品的优势,每一代人都留下了更多更好的遗产,餐饮用具、家具、书籍和装饰画、眼镜和钟表以及窗帘的拥有量增加了五倍之多。
人们不再期望使用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家具,而是在时尚的支配下纷纷转向了对镜子、绳钟、醒酒器、五斗橱、红木桌椅、陶瓷餐具、旋转书架等精致的“新奢侈品”的消费上。

尽管这种形式的消费有时会包含对上等阶层奢侈生活的模仿。
但总的来说,中等阶层的新消费观念较为健康,他们更多注重的是通过新的消费实践所展现出的体面和品味获得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以求进行自我认同和外部区分,往往有尊严且不流露浮夸之气,推动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进步。
由此可见,中等阶层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总体支出是英国有效需求的主要部分,带动了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庞大需求的促使下,为了满足这一阶层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渴求,伦敦各类消费空间得以不断涌现。
1660年后的几十年中,伦敦经历了多次城市复兴改造运动,这方面的重大变化与广阔的消费社会图景密不可分。以消费为导向的伦敦中等阶层家庭为城市更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通过对零售、休闲服务和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帮助提振了都市经济和面貌,使得伦敦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涌现出了大量的消费空间,朝着代表理性和秩序的现代化方向不断迈进。
在日常生活中,中等阶层频繁出入咖啡馆、剧院和音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来彰显其文化认同,充分展现出了这一阶层所看重的平等价值观念,并形成了其独有的公共文化。
随着17世纪末文化消费的兴起,中等阶层同样以重要的角色参与其中,成为了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古代炮烙之刑,纣王为博妲己一笑而发明(将人活活烧死)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存在着很多非常残忍的酷刑,比如炮烙之刑、妇刑、凌迟刑、抽肠刑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变态的一种刑罚,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主要来讲到的就是炮烙之刑了,据说是商朝时期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所发明的一种刑罚,具体的执行方式是怎样的呢?小面就和小编你一起了解下吧!炮烙之刑(将人活活烫死)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0:09:210006清朝官场送礼技术含量真高,不写具体数额,对暗号的方式你想不到
清代官场送礼需要讲究哪些技巧呢?这里头的花样恐怕是读者们难以想象的。送给京官统称“敬”在清初,地方官的经济收入并不丰厚,他们在法律层面上只能依靠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在雍正朝以前,地方官如果入京,还需要献上礼物,但礼物的对象通常只限于一些上司、同年、同乡或者京官们。然而,雍正上位后,他实施了养廉银制度,旨在改善地方官的经济收入,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地方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11-16 20:15:300000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嫡大于庶”,那么嫡女和庶子哪个地位更高?
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嫡大于庶”,那么嫡女和庶子哪个地位更高?我们都清楚中国古代风俗中两个基本的规定,一个是重男轻女,一个就是嫡高于庶。古代人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古代特殊背景下的产物,首先是因为男人的确在当时赖以生存的农业和战争方面占有优势,本源是封建帝王会通过内部礼制对妇女进行百般压迫,以求维护自己统治的纯洁性。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8:56:510003历史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城府极深喜好权势(能屈能伸)
历史上记载过许多千奇百态的面相,而鹰视狼顾之相为其中一种。鹰视狼顾之相的人往往能力很强,善于拉拢人心,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有很高的办事效率,因此能成大事。而此等面相之人最为有名的便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下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鹰视狼顾之相是什么意思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3:51:500000内蒙古一羊倌,放羊几十年获独门绝技,惊动警方,53岁成刑侦专家
1952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水地的一家供销社被盗,几匹布和一些饼干不翼而飞,生产队的领导焦急万分,立即命人调查此案。为了找到线索,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人,在现场找了个遍,可是并没有找到盗贼的一点痕迹。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突然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现场,调查案件的人一看到这个人出现,眉头立刻舒展开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52:110000